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9-24郭街仔吴雯婷
熊 涛 郭街仔 吴雯婷
(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抑郁症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发生与生活、工作以及个人情感息息相关。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使抑郁症的患病人数明显增加。患者可表现为对生活丧失信心、缺乏兴趣等,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威胁着生命健康[1-2]。临床上该病常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作为一线的抗抑郁药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发挥作用慢,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疾病难以治愈[3-4]。有研究[5]指出,重复经颅磁刺激法作用于抑郁症患者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改善神经功能,继而快速改善临床症状,联合药物干预,可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将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干预应用在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中,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6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与诊断》[6]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包含单相、双相、妄想、继发性抑郁等;(3)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参与研究前接受过其他治疗;(2)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或者不配合仪器治疗;(3)存在精神分裂疾病;(4)伴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5)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男13例,女25例;年龄23~71(56.63±4.47)岁;病程1~8(4.23±0.58)年。对照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23~70(56.44±4.49)岁;病程1~9(4.39±0.5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仪(Magstim公司),设置频率为10 Hz,90%运动阈值,4 s/次,20个序列/d,连续治疗10个工作日,刺激次数可达8 000余次。治疗时将线圈的中心置于患者的左前额叶背侧,与头皮相切,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并且用仪器带动患者的运动,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频率等进行调整,治疗30 min/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依据蒙哥马利-艾斯伯格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7],量表内容包括睡眠减少、食欲减退、抑郁叙述、内心紧张、注意力集中困难、无能感、自杀观念等。总分0~60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2)根据威斯康星卡片测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8],该测试反映的认知内容包含抽象概括、认知转移、注意、信息提取等,适用于6岁以上精神疾病或是脑损伤患者,共计60~128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差。(3)根据抑郁评分降低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9],显效:抑郁评分降低超过75%,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他症状缓解明显;有效:抑郁评分降低25%~75%;无效:抑郁评分降低不足2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542,P组间=0.002);两组的抑郁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F时间=8.860,P时间=0.003);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21.675,P交互=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评分比较 (,分)
2.2 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634,P组间<0.001);两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F时间=4.985,P时间=0.005);分组与时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9.795,P交互=0.002)。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分)
2.3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3.6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 论
抑郁症的发病受遗传因素或者早年不良经历影响。患者中枢胆碱能活性高于去甲肾上腺素活性,进而对生活事件以及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加上精神创伤或者日常生活事件影响,引发生物学变化,导致行为或者情绪的改变。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的药物为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这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可以将5-羟色胺抑制,使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增加,提高系统功能,进而改善相应的临床症状,起到抗抑郁的效果[10-11]。但是药物起效通常较慢,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12]指出,糖皮质激素升高以及5-羟色胺等功能不足,会引发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足。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海马、额叶皮质以及小脑的体积、血流灌注等与认知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经过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好转,但是仍然存在轻度的损害,尤其是认知能力以及执行能力,若患者的年龄较大,则会引起认知功能降低,增加痴呆的发生风险,故而要强化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治疗。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属于生物刺激科技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当前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其可以对患者的大脑神经进行做功,通过电流感应实现神经细胞的有效调节,进而改善生理活动,提高活性强度,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13-14]。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提示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原因在于重复低频经颅磁作用于人体后会通过不同的频率对大脑皮质产生刺激,继而兴奋大脑神经,使得大脑神经的兴奋以及抑制功能达到平衡。除此之外,它还会增加多巴胺、5-羟色胺等受体的敏感性,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15]。而西酞普兰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其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而且不良反应小。两者联用可进一步改善大脑功能,调节神经细胞,继而实现对生理活动的一系列影响,强化对局部神经元的刺激,增加活性程度,起到了明显的抗抑郁效果。
综上所述,抗抑郁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