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1-09-24蒙贵仕

微创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蒙贵仕

(宾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宾阳县 530400)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表现为头痛剧烈、呕吐、语言障碍、偏瘫、失禁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或窒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近70%属于基底节区出血,主要来源于豆纹动脉破裂[2]。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临床上主要以清除血肿、降低压迫反应为主要治疗目的。血肿清除的关键在于减少细胞凋亡或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或昏迷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3-4]。常规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的常用术式,两者的手术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故本研究将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盲选方式分为试验组(n=46)与对照组(n=46)。试验组男女比例为25 ∶21,年龄52~75(62.49±3.17)岁,入院脑出血量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ale,ICHS)评分为(2.76±0.79)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8.17±1.89)分,血肿量(48.62±8.14)mL;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6 ∶20,年龄53~76(63.17±3.24)岁,入院ICHS评分为(2.72±0.75)分,GCS评分为(8.28±1.94)分,血肿量(48.94±8.16)mL。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检查符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无手术禁忌证;(3)经患者家属确认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1)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2)合并有多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3)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4)脑疝晚期。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前实施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异丙酚、舒芬太尼等麻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根据影像显示选取血肿最大层标记中心点,于距离血肿最近处做10~25 cm切口,切开头皮分离皮下组织,打开大骨窗,将硬脑膜剪开,利用穿刺针对血肿腔实施穿刺,待回抽有积血后扩大穿刺部位,利用吸引器采取低负压将血肿缓慢清除,并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反复冲洗,检查血肿彻底清除后实施双极电凝止血,注意不要损伤正常脑组织,对于渗血创面予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仔细检查无出血点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2 试验组 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前实施气管插管后静脉输注异丙酚、舒芬太尼等麻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根据影像显示将距离血肿最近的位置或选择无神经功能区沿神经走向平行面作为手术入路点,开颅,做一直径3 cm的骨瓣,将硬脑膜切开后利用带芯内镜鞘对血肿腔进行穿刺,利用吸引器采取低负压将积血缓慢吸出。利用镜鞘管将内镜送入血肿腔并置入观察镜,在完全可视条件下将血肿彻底清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在观察镜下检查出血点,并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对于渗血创面实施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仔细检查无出血点后留置引流管,关颅。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情况及再出血情况。(2)通过GCS评分评定患者昏迷程度,分值为3~15分,分数越高表示昏迷程度越轻;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运动能力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可自理为优;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运动能力较差,需家属协助其打理日常生活为良;患者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或加重,无法自主运动,丧失自理能力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4)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颅内感染、静脉血栓、肺部感染。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再出血率比较

2.2 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脑底小动脉发生纤维样或玻璃样病变导致血管壁强度下降而呈现出局部扩张,当情绪激动、过劳或用脑过度时患者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其主要以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最为常见。此类患者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丘脑和壳核,因其被分隔于内囊后肢,机体视辐射、下行运动纤维及深行感觉纤维受血肿压迫会造成运动、视觉、感觉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缺陷。基底节区脑组织被血肿压迫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而引发出血,而血肿在分解的同时还会释放有毒物质,造成脑组织进一步损伤,加重患者意识障碍、运动功能缺陷、失语、头晕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5]。

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在于快速清除脑血肿,常规手术是利用显微技术避开脑组织和重要功能区域将血肿彻底清除,促使颅内压下降,改善临床症状,但手术相对烦琐,操作难度较大,而且术中存在视野盲区,对手术造成一定影响[6]。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广泛应用于治疗中,其优势是切口位于额中或中后部更利于手术操作,同时切口与神经走向平行可避免神经损伤,而且手术视野更清晰,范围更广,无死角盲区,可在血肿腔内进行操作,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还能提高血肿清除率,手术用时较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利于预后[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临床疗效优良率、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手术。分析其原因:(1)神经内镜可清晰地探查脑深层血肿,有助于清除血肿和止血,降低再出血风险;(2)神经内镜手术切口小,对机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避免应激反应;(3)神经内镜下视野清晰且广,清除血肿时更具针对性,可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对昏迷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8]。

综上所述,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昏迷程度,提高血肿清除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