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查阅资料的运用
2021-09-23李真
李真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标第二部分“课程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在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中也明确了目标: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结合统编版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笔者认为培养这一能力,需要做到三步:明确提问、指明路径、切题筛选。
关键词:高年段;阅读教学;查阅资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3-0127-02
【Abstract】Chinese cours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rse to lear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 curriculum and content ”clearly pointed out :“preliminary ability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actively try to use new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language learning 。” In the third paragraph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lso defined the goal: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methods of finding and using data。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of Unit 4 of Volume 12 of the textbook,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cultivate this ability,we need to do three steps: clear question,indicate the path,and screen the relevant questions。
【Keywords】High age stage;Reading teaching;Access to information
語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部编版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的各项目标在本套教材中既分散在篇目中,又集中在单元中。统编版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将“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本单元的一条重要的语文能力要素写在了单元页上。在课标第二部分“课程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在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中也明确了目标: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020年春学期,让学生们宅家学习一段时间。培养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需要时间和途径,笔者借这次机会,指导学生借助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中,笔者认为培养这一能力,需要做到三步:明确提问、指明路径、切题筛选。
1.提问——为查阅资料设计“触发器”
学贵有疑。疑问是学习的契机,查阅资料是自主解决疑问的路径之一。因此,疑问就是查阅资料的触发器。要指导学生运用查阅资料这一方法,首先要为查阅资料设计好“触发器”。以部编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为例,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预习时征集疑问
高年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离不开预习指导。本单元的在线学习开始之前,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为接下来的查阅资料做准备。
本单元的篇目有《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和《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四种体裁,文本内容和写作背景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自然会形成阅读理解障碍。
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初读疑问再做汇总。这些疑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了解作者类、写作背景类、内容理解类。分类后根据可行性作预判,由学生来选择哪些疑问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在课前就自己解决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了解作者类疑问的查阅难度最低,一般都会在课前查阅作者介绍。借助网络查询,输入作者名字,就会出现相关联的作者经历。
(2)教学前预设疑问
疑问是激发学生使用查阅资料这个工具的“触发器”,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意识地预设疑问。预设怎样的疑问,来指向单元要素的培养?笔者认为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能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疑问;二是指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的疑问。
以本单元开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例,教材选编了一组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诗人笔下的事物具有怎样的特质,所以让诗人以此物自喻,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它?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所托之物和作者间的关联。为突破这一教学重点,笔者预设了以下便于学生查阅的问题:在另一首《马诗》中说“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李贺喜欢以马自喻,创作了哪些与马有关的诗?李贺为什么这么喜欢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下。
(3)教学中解决疑问
笔者认为,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如同流星一般令人惊喜,教师要摒弃自我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及时把握学生阅读时的疑问,提供适合的方法指导,给予阅读思考、能力实践的机会和空间。部编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选编的课文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和写作意图也与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指导学生借助查阅资料去解答阅读疑惑,不正是授之以渔的最佳路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