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2021-09-23田伟
田伟
【摘要】所谓教学中的两极分化,就是指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消极懈怠,数学水平难以提升,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两极分化问题的关注,思考其成因和应对策略,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真正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两极分化;成因;应对策略
高中数学内容复杂,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如果教师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彻底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这就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据此改进、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走在积极进取、探索求知的道路上,并得到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兴趣不同
数学学科的知识抽象复杂,有的学生愿意探索数学的规律,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有的学生却只能感受到数学的枯燥和乏味,所以学生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有的积极主动,有的消极萎靡,由此造成数学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数学基础不同
学生以往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其数学基础自然良莠不齐.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够抢占更多学习资源,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受到排挤,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促进了两极分化问题的形成.
(三)教师厚此薄彼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处于一对多的状态,很难兼顾到每一名学生,这就导致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被忽视、被排挤.另外,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表现得十分积极,愿意亲近教师,教师自然也会偏爱这部分学生,予以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就会使另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进一步加重了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有的来源于教师,有的来源于学生,当然,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摆脱干系.因此,教师要“对症下药”,根据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来拟定教学方案,从而做到“药到病除”,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如何有效解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一)渗透趣味元素,引起共同兴趣
因为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呈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态度,有的积极主动,并且严谨求实,有的却消极怠慢,且常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便会呈现明显的差异.另外,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其学习动力都需要有兴趣的支撑,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渗透生活、游戏、数学实验等趣味元素,借此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主动走进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一张报纸,然后我描述道:“小明在乡下爷爷家写作业时发现桌子总是一高一低地晃动,原来是地面不平整,导致一条桌子腿悬空.于是他找到一张报纸,将其反复对折,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将其垫在桌脚下……”当学生被这个故事所吸引时,我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对折了5次,报纸变成了多少层?对折7次呢?”这时,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都主动利用手边的报纸展开试验.待学生给出结果后,我继续问道:“报纸层数和对折次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能否以函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在生活化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寻找自变量、因变量,构建函数模型,从而顺利地过渡到对“指数函数”的探究中.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激趣导入,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度,能够初步避免课堂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二)课堂分层教学,保证均衡参与
进入高中阶段,数学课堂知识量较大,教师教学节奏较快,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从容地跟上教师的步伐,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处于不断接收信息的状态,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自然就导致了学生学习体验不同.并且,由于学优生总能积极回应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也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学优生身上,这难免会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争取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思考、探索和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均衡参与,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出现.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一课时,我便尽量采取分层设疑的策略.首先,我提问道:“什么是等差数列?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于是我邀请几名学困生上前列举等差数列,并带领大家回顾等差数列的特点和性质,目的是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然后,我写出几组新的数列,如:①1,1,1,1,…②1,2,22,23,…③1,-1[]2,1[]4,-1[]8,…并提问道:“这几组数列有什么规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时,一些学困生也能主动举手示意,于是我请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让中等生进行补充和总结.而在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我则让学优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整理,最后讲解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以上方式可以实现任务的均衡分配,进而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与自己能力相符的锻炼与提升的机会.
(三)成立互助小组,鼓励合作竞争
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不同,其数学基础、学习方法、思维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速度不同,抢占资源的能力也不同.并且,学生之间总是存在竞争关系,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学生会逐渐失去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一些成绩优异、性格活泼的学生往往能够抢占先机,另一部分学生却被排挤在课堂之外,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矛盾会愈加明显.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为学生成立互助小组,以营造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氛围,从而起到学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效果,有效降低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