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道路工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施
2021-09-23周妍丁靖艳
周妍 丁靖艳
[摘 要]针对当前教学中理论知识“满堂灌”、实践过程碎片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应对道路工程课程的教学理念、授课计划、思政实施、考核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设计,围绕理论与实践过程相结合、课堂辅导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主体路径,以典型问题为导向、以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为侧重点,进行知识拓展、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改革;技能培养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要涉及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因此,《道路工程》一直是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紧紧围绕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从严从实从细,做好保安全、保畅通、防事故工作,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要求,以“胜任公安交通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承担着传授学生道路优化和管理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教学改革设计
1.优化教学理念
基于高阶思维技巧(HOTS)组织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课程内容为依托,让思想政治教育伴随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课程教学围绕“道路的特征有哪些”“这种特征的道路对交通安全与交通运输有什么样的作用”“为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增强交通安全,如何改善道路设计”等问题展开,具体分为理论基础学习的低阶阶段与能力提升的高阶阶段。
如图所示,低阶部分实现先学后讲再练,课前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复述及列举,课中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实现知识的区别记忆,之后构建情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知识的应用,课后完成测试及总结反馈。
高阶部分,课前明确活动方案,学生组队参阅资料,制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课中通过方案汇报与讨论得到评价结果及优化方向,提高专业设计、制作与预测能力,课后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2.升级教学计划
明确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计划,应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授课内容细化,压缩以知识点为脉络的理论讲授课时,增加综合训练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组织“道路理论知识小竞赛”,对知识点进行深化理解,实现沉浸式的教学参与互动。(2)举办“读书报告会”,拓展相关知识,强化核心知识的理解,凸显独立思考能力并评价自主探究效果。(3)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安全改善方案设计大赛”,让学生自主发现道路环境问题,并根据矛盾提出改善对策,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与实践能力。(4)实行项目警长制的团队作业,在实训工作推进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贯穿式测试,并推行轮流管理,共同完成实训项目。(5)实现研讨式教学,组织“交通事故道路致因研討会”,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教师及时总结,检验学生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能力。
3.增强思政融合建设
把警察职业价值观、规范与态度贯穿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课程隐性功能进行再开发,让思想政治教育伴随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1)讲好中国故事。结合中国道路建设的伟大实践挖掘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2)讲好大师故事。倡导学生发扬道路工程学科发展和技术发展拓荒者的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挑起重担,敢于负重前行。(3)讲好同行故事。在案例分享、教官点评、实训实践等环节,列举职业交通警察处置的典型案例以及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彰显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4)通过对道路工程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和主要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工匠精神。(5)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对道路安全等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践行“以人为本”“主动防控”的理念。
4.教学手段与方法多样
本课程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包括自主学习、难点讲授、边走边讲、以练代讲、生讲生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深度参与式竞赛、项目贯穿式实训与研讨式教学等,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转变,将知识传递的过程落实为能力培养的过程,将阶段性片段化的实训实践转化为综合性实践训练,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5.突出课程形成性考核
课程考核方案通过多方位、多主体、多模块的形式对道路工程核心能力进行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评价,重点突出课程形成性考核。
课程以学生掌握道路工程理论知识及运用的程度为考核目标,考核学生运用道路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交通安全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按6:4比例综合评定。形成性考核包括:(1)平时成绩。结合上课的准点率、发言踊跃性指标、提问和学习积极性指标、习题和课堂笔记完成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2)网络课程成绩。由单元测试与单元作业组成,结合测试的准确率、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态度综合评分等内容。(3)实训成绩。以项目团队作业形式完成,成绩评定分为理论基础与创新实践两个部分,理论基础按得分标准评分,创新实践以教师、团队自评与团队互评的方式综合评价。(4)自主探究成绩。完成相关资料的阅读、整理、分析与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按个人完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5)实践应用成绩。根据完成交通事故道路成因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6)个人德育评分。针对具有求真务实精神、较强责任心、善于沟通和合作、吃苦耐劳等卓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转变《道路工程》的课程功能,使该课程功能从仅仅传递道路工程知识转变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形成“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实现知识的创新转化。
2.着重课程隐性教育功能开发,将警察职业价值观、规范与态度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立德树人,对课程功能进行拓展和深化,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
3.改革《道路工程》的授课计划,将授课内容进行区分,高效组织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善用课堂时间训练知识运用能力,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校情、学情,教学目标达成路径清晰。
4.丰富《道路工程》的课程内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补充国家、省市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方针与新要求,道路工程相关规范、标准,道路工程、交通安全防护新技术、新手段等教学内容,同时,引入案例与实践素材,突出教学的前沿性与时代性特征。
5.完善课程教学过程,改变教学过程中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课程改革后,在加大考核难度的基础上,学生成绩的优秀率仍大幅增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实训作业、事故分析报告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课程调查问卷显示,72.1%的学生认为课程知识点能全部掌握,19.1%的同学认为课程简单、完全没有问题。此外,还实现了有效的成果转化,如设计了“山区公路预警装置”,一些源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新型专利项目取得了多项公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奖项。
参考文献:
[1]王春阳,王后雄.指向核心素养的高阶思维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06).
[2]褚丹,谢建.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混合式学习设计[J].黑龙江科学,2021,(12).
[3]李丹,王运武.基于设计思维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35).
[4]刘爽.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国内应用述评[J].教育观察,2019,(08).
[5]巩茹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06).
支持基金:浙江警察学院校级教改项目-20190105-面向未来交通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