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政话语体系,提高思政教学效率

2021-09-23赵云鹤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功能高校现状

赵云鹤

摘要: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稳步推进,高校思政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还面临更多的挑战。巩固思政话语权理论基础,宣传践行“双主体”教育理念,构建多维度思政话语内容,创新与拓展思政话语方式,适应微时代思政话语体系发展,是立足思政话语体系创新,提高思政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话语体系   功能   现状   策略

一、建设高校思政话语体系的功能

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思政话语体系是基础支撑和必要工具,直接影響教学效果。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不过它通常被视作凸显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体系,是促使思政教育全面覆盖高校教育各方面、全过程的驱动力,也是助力思政教育内容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支持。

人们一般认为,思政话语体系由话语的内容、方式、效果等基础要素组成。其中,话语内容,是最基础的部分,它依附于教材内容,并且能够以直接、显性的方式展现社会价值与意识形态,综合覆盖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话语方式是与思政教育过程息息相关的部分,集中体现为话语技巧、特征、形式等表征方式,关乎师生互动、知识传授、思想教育等;话语效果则是直接反映思政教育质量与效果的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教学质量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决定思政教育话语权是否得到凸显和践行的关键。另外,积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致力于凸显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两大层面:

1.个体功能

建设思政话语体系,能够直接对个体产生客观影响,从而体现思政教育最基础的作用。在该体系的支持下,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等能够得到有效实践,并对学生思想认知、态度观念层面造成影响与转变。在健全的思政话语体系支持下,高校思政教育能够成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导向,帮助学生辩证认知自我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找寻生存发展的意义,促使学生在生存中反思和成长。

同时,思政话语体系支撑下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个体全方位发展,促使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产生强烈的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优秀人格,让学生能够成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至于个体享用功能的体现,则在于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发展正确思想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精神、道德层面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让学生成为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一分子。

2.社会功能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具有经济功能。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包含经济相关内容,而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助推经济建设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方向发展,并能营造出更加友好、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

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具有政治功能。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接班人,他们在接受思政教育后会直接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造成影响,促使思政教育发挥引导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信息沟通与反馈的过程,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发展。

再次,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具有文化功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会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并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主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整合、创新政治文化与伦理文化,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创造能力。

最后,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具有生态功能。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这能够引导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树立生态意识,坚定生态保护信念,增强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与发展生态文化,主动宣传和践行绿色消费。

二、高校思政话语体系现状分析

1.机遇

国际形势逐步朝着平等、对话、隐性的方式发展,这直接对思政教育话语方式造成了影响,强调平等性话语、对话性话语、隐性话语在思政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也在持续创新,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为思政教学内容的优化奠定基础。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载体更加丰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信息传播也更为便捷。尤其是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视频平台等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提供了新平台,开拓了新场域,强化了话语体系创新的互动性。

2.挑战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不仅迎来了更多的机遇,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交流加深、互联网全方位渗透、学生成长环境改变,这些客观事实都是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多元文化的冲击让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力大受冲击,滞后的教育观与教学方式大幅削弱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凝聚力、说服力和调控力。尤其是微时代传播渠道多向度发散、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模式碎片化和传播环境复杂化,使得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权威性、主导性、有效性、教育性均受到了严重冲击。

三、创新高校思政话语体系,提高思政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巩固思政话语权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支持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应当联合广大思政教师,以高校党组织作为重要引导,共同探索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的综合化理论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科话语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兼顾基层理论与时代特征,让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更加科学,从理论源头处汲取营养。同时,针对当前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化探究和总结,合理制订思政教育理论学科的科研规划与教学任务,推动政治立场坚定性与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2.宣传践行“双主体”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有着明显的单向性,即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这种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深度参与思政教育。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政话语体系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维持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宣传和践行“双主体”教育理念。此外,高校应鼓励师生进行平等对话,这不仅契合思政话语体系发展趋势,还能有效协调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探索和发展,保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3.构建多维度思政话语内容

内容作为传播知识、思想的基础载体,直接关系到思政话语体系构建和思政教育效果。高校应把握学生情况,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政教育话语内容,既应当包括主流的“中国梦”“四个全面”“工匠精神”等话语,又应当包括契合学生心理特征、个性化表达方式的“确认过眼神”“官宣”等话语。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话语内容,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让思政教育更加契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4.适应微时代思政话语体系发展

微时代的到来,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成为微媒体应用的主力军,所以高校要积极适应微时代发展,对思政话语体系进行合理创新。同时,高校要积极推进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平台的综合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思政话语表达,完善课堂教学,提升思政话语魅力,引导校园舆论,美化思政话语生态,从多个方面尝试对思政话语体系进行协同创新。此外,高效要积极完善校园文化载体,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提升活动水平,并借助红色社会实践,突出精神实质,加强规范管理,充分探索微平台、微媒介等在思政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与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创新高校思政话语体系,能进一步深化该体系与时代发展、教育需求、学生需要等的内在联系,进而充分发挥体系职能的作用,促进话语权的有效践行。因此,高校需要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新内涵,综合分析相应的新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路径,让话语权成为改善思政教育效果的必要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龙献忠,陈方芳,周继超,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

[2]滕苏苏.微媒体场域中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审视与建构[J].教育评论,2017(6).

※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建设研究——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项目编号:2020szjyxm099;2020年度院级教研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动员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jyzx01。

(作者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功能高校现状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