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9-23李俭珊刘炳泉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李俭珊 刘炳泉

摘要: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的现状,阐述了通过构建课内外贯通的专利意识培养渠道;师生共创提升双创实践能力;搭建跨专业跨年级学生科研梯队;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力度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专利意识  双创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能力竞争,所以专利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一项强有力的指标。国内外大量的学术研究表明,专利是双创活动的重要产源,而专利教育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专利意识,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非凡。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现状分析

1.双创意识增强,但创新思维能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双创相关活动的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创新创业热情日渐高涨。参加双创活动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落地的双创项目也日益增多,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双创的成功率依然较低,不足5%,远低于社会创新创业成功率的30%。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更低。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科技含量较低;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

2.专利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认知度不高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专利不甚了解,认为专利是自己力所不及、高不可攀的事物。在专利教育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畏难情绪,摸不着头脑,没能营造出“事事可发明、人人都是发明家”的氛围。其次,高职院校学生有许多奇思妙想、小发明、小创作,但他们没有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更没有考虑转化专利成果,体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产权认识中存在知识产权概念模糊、对个人知识产权没有保护意识、无视侵权行为等问题。

3.缺乏配套文件政策,双创成果转化困难

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专利知识科普方面做的工作较少。目前,较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专利申请都没有形成配套的文件政策和相关指引,更加没有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专利申报感兴趣,但是对如何有效检索专利、如何申请专利、如何系统地撰写专利,以及如何对审查员的意见进行答复等诸多问题了解甚少。

高职院校大多设置了科研管理部门,对教职工科研项目管理、专利申请、专利成果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很多时候都是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极少有学校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介入学生的双创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和学生双创活动中的缺位,使得很多学生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流失,更不利于成果的转化。

在双创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为双创教育搭建成果交流和转化平台,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生双创成果转化政策文件,导致大学生双创实践工作虎头蛇尾、半途而廢,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双创实际效果。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的策略

1.构建课内外贯通的专利意识培养渠道

(1)课内

第一,通过课堂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专利知识。笔者建议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专利申请实务”“专利发明方法”等选修课程,在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中增加专利基础知识教育模块。

第二,把专利意识延伸到专业教学中。在我国,大部分专利的申报主要来自企业,申报内容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将专利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论是对专业教学,还是对学生,抑或是对校企合作各方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开展专利法、著作权法、中国专利公报、世界专利索引等相关讲座。

(2)课外

第一,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在课外实践训练中激发灵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双创思维去审视专业问题,解决行业痛点,用双创实践推动技术突破和技术推广,并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当今前沿生产技术与技术研发研究现状,使学生有机会开展高起点的技术创新。

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各类实训室、校内外各级双创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创作场所和资源,提升学生的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

2.师生共创提升双创实践能力

师生共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发挥教师专业知识上的优势,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双创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师生共创中,师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相促进、相互成长,有效提升了双创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团队,采用师生共创的方式,完成了“一种花束包装盒”(2017208760577)的专利申报工作,并参加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专利的设计灵感源于师生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学生团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于2017年成立“陌上花开”工作室,并筹建运作“每周一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每周一花”项目中,为了防止鲜花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损坏,鲜花包装盒选用的纸质材料都非常好。指导教师抓住这个契机,给工作室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如何合理再利用花束包装盒,增加订花用户的体验感。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产生了将包装盒变身成为插花器皿的想法。经过师生多次反复设计和实验,最终确定在盒体面板上设计镂空线和用于形成花器的平面设计区,用户只需沿着镂空线用手指稍微用力,即可取下该平面设计区的花器模板,再根据盒体面板上平面设计区上的轮廓纹路,即可折叠成一个简易的花器。这样,既增加了花束包装盒的利用功能,又增加了用户对花束包装盒的再使用率和体验感。

3.搭建跨专业跨年级学生科研梯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团队基本都按相同专业、相同年级来组队,这种组队方式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利于科研团队开展头脑风暴。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各有所长,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大一学生作为科研工作的新人,他们虽然没有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但思维没有被禁锢,更容易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大二学生正处在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知识落实到科研实践工作中,是学生科研团队的主力军;大三学生已经修完专业课程,进入企业实习,他们能够将专业知识合理化运用,但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投入科研活动中的时间相对不足。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协助学生合理构建学生科研团队,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形成传帮带体制。

4.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力度

教师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专利申请,对提高他们双创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为大学生申请专利建立配套的文件和奖励政策,大大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双创的积极性。为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大学生知识产权的管理,健全相关工作体系,完善大学生双创活动激励机制。

《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第四十六条提到,“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在师资、设备、经费、课题、学分等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研究和科技竞赛”。这为高职院校设立专项经费和专项学分支持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专利申请提供了政策保障。知识产权属于无形的财富,为了预防在师生共创的过程中出现知识产权纠纷事件,高职院校还应健全相关工作体系,在知识产权归属方面、二次分配方面制定具体条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三、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提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坚持立德树人,守住科研底线

开展双创教育,不能把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作为唯一的成果标志。目前,有个别大学生、指导教师为了专利申报成功,为了获得教学荣誉,而采用一些非法专利代理等渠道,这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高职院校务必扣好大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2.不应脱离专业教育开展专利教育和双创教育

目前,有个别大学生为了更容易通过专利申请,凭此获得荣誉,投机取巧,完全偏离专业背景来开展专利申请。这些大学生开展的双创项目,由于没有专业资源的支持,缺乏核心技术,往往经不起推敲,最终使项目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际成效。高职院校应引导大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充分利用专业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申报专利。专利申报成功后,再结合专利开展各级双创训练计划,参加各级双创竞赛,挖掘专利的市场价值,服务社会。

3.切忌重量不重质

目前,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不需要进入实质审查,相对容易申请成功。在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利教育和双创教育中,相关部门应防止由于功利之心,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只注重申报专利的数量,而忽视了專利申请对人才培养的初衷。

四、结语

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知能兼备的技能性人才是新时代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因势利导,有效引入市场需求,利用各方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意识与双创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毅,尹庆,连丽.专利申报对高职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群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2).

[2]肖春芬.广东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J].海峡科学,2020(8).

[3]丘志敏,霍英,魏军.大学生专利申请促进机制研究——以韶关学院学生调查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20(8).

[4]翟林香,王德印.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20(1).

[5]夏镇波,张亮亮.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5).

※本文系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项目研究成果,合同编号:穗市监知促合【2019】25号,承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