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束内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021-09-23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限位线束端子

孟 林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前言

线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零件,整车所有用电设备通过线束连接。整车用电设备众多,每个用电设备都需要有电源或负极(汽车一般统称为接地),而此时就需要线束内部导线进行内联设计。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整车线束内部需要更多的内联设计来满足整车功能的需要。传统汽车内联采用的刺破导线绝缘皮工艺方式,容易导致线束内部回路出错,安全可靠性差。而本文通过创新设计一种新型内联工艺,实现对传统内联工艺的取代,在可靠性、安全性、通用性、维修方便性四个方面优势明显,且可实现广泛应用。

1 传统内联工艺

1.1 传统内联工艺介绍

传统内联工艺:在线束内部,通过刺破导线绝缘皮后,使用内联端子压接,分出若干回路(如图1示意分电源A1、分电源A2),实现彼此连接,以此来实现电源分配(或者是接地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内联工艺示意

1.2 传统内联工艺缺点

1.2.1 安全可靠性差

上图1内联点压接出处,内联端子自身极易损伤附近其他回路导线的绝缘皮,同时,内联处导线铜丝极易外漏,造成内部短路现象[1]。

1.2.2 电气检修难度大

整车出现故障,特别是串线故障时,由于分电源回路与总电源回路始终保持连接状态,无法人为断开,故障检修难度大。

1.2.3 线束制作易发生错误

由于整车有几百个内联点,内联点不固定,线束制作工艺复杂,线束制作易发生错误。

2 新型内联工艺设计

2.1 设计目标

为解决上述传统内联工艺的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内联式插件,创造出一种新型内联工艺。新型内联工艺能够取代传统内联工艺,在可靠性、安全性、通用性、维修方便性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2.2 设计思路

本文的新型内联工艺,重点通过设计一种内联式插件来实现。插件应该具备安全可靠性;插件应该能够自由断开内联回路,满足拆卸方便性;插件自身应该能够实现状态自由转变,适应汽车电气回路需求的变化,即内联式插件具备通用性。

2.3 内联式插件的设计

内联式插件构成:由插件本体1和限位销2两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内联式插件结构示意图

2.3.1 插件本体1设计

插件本体1设计特征:侧面设计有限位销安装孔结构。孔内设计有梯形槽结构12a、12b、12c(见图4)。孔内设计有类似矩形槽结构13a、13b、13c(见图3)。设计有两处“V”字形缺口特征14a、14b(见图3、4)。插件内设计有端子安装孔15,如图3所示。

图3 插件内部结构轴视图

图4 插件内部结构正视图

2.3.2 限位销2设计

限位销2构成:由内联条21和限位销本体22两部分构成,如图5所示。

图5 限位销2结构示意图

(1)内联条21设计。内联条21设计特征:限位销2创新设计,巧妙集成了内联条结构21,如图5所示。内联条21优选铜质导电材料制作。外轮廓结构211造型设计呈现“U”字形。内部设计有弹片212结构(见图5),弹片造型呈现类似拱形结构,一端与“U”字形外框连接,一端悬空设计。

(2)限位销本体22设计。限位销本体22设计特征:设计有“V”字形凸台结构22a、22b、22c(见图6)(作用于梯形槽结构12a、12b、12c)。整体造型呈现“山”字造型,即设计有三段凸台特征,分别为凸台23a、凸台23b、凸台23c(见图6)(作用于矩形槽结构13a、13b、13c)。设计有“V”字形凸台特征24a、凸台特征24b(见图6)(作用于“V”字形缺口特征14a、14b)。在对应的凸台23上,设计有槽25a、槽25b、槽25c、槽25d(见图7)。槽25a、槽25b为一组作用孔,槽25c、槽25d为一组作用孔。在槽25的两侧对称设计有限位凸台26(见图7),凸台造型呈现“塔”型。每一个“塔”型凸台的顶端延伸形成有钩状部特征261,如图7所示。

图6 限位销本体正视图

图7 限位销本体轴视图

(3)内联条21与限位销本体22的组装。内联条21从限位销22本体一侧推入,安装固定于限位销本体22内使用(见图8),即达到如下状态:

图8 内联条与限位销本体组合件

3 新型内联工艺的应用

3.1 限位销(内联条)未推入前,插件内端子状态

此时插件内各个端子间彼此为不相连状态,如图9所示。

图9 插件及端子剖视图(限位销未推入前)

3.2 限位销(内联条)推入后,插件内端子状态

插件内各个端子通过内联条实现连接。穿过孔11,推入限位销,上下拱形弹片212通过过盈配合压紧在端子上,限位销内的内联条实现了各个端子的内联导通。(推入过程中,“V”型凸台结构22a、22b、22c在槽结构12a、12b、12c内运动,凸台23a、凸台23b、凸台23c分别进入对应槽结构13a、13b、13c内。塔型凸台26对端子限位,防止端子退出。限位销上的“V”字形凸台24卡接在14b缺口上。如图10所示。

图10 插件及端子剖视图(限位销推入后)

3.3 推入限位销后,内联条与端子仍可实现断开状态,实现维修方便性

按蓝色箭头方向拉动限位销,可以使限位销上的“V”字形凸台24卡接在14a缺口(靠插件外侧)上,此时内联条与端子脱离,实现断开,可以方便进行各类故障排查。如图11所示。

图11 插件及端子剖视图(内联条与端子断开状态)

3.4 内联条自身状态的自由改变,实现插件内端子内联的可选择性,实现通用性

根据整车电气回路设计需求,当不需要某个端子内联时,内联条的弹片可被用力下压,可通过钩状部261,被卡接限制在槽25内,实现端子与内联条脱离接触。此创新技术方式解决了内联的可调整性,即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调整插件内端子是否需要内联。

3.5 新型内联工艺优势分析

3.5.1 安全可靠性高

通过新型内联式插件的使用,新型内联工艺实现对于传统内联工艺的取代,当插件内端子需要内联时,可实现一路电源进入,流出多路分电源,简单方便、制作不易出错。

3.5.2 维修方便性优

内联式插件可以可靠固定,无须像传统内联工艺一样,包裹于线束内部,导致无法观察。当整车出现电气故障时,可直接操作限位销(内联条),断电操作,检修方便,容易判断出电气故障点位置。

3.5.3 通用性优

内联条自身具有通用化特性,可以实现多种状态的自由转化,满足不同回路需求。

4 结论

本文提供的新型内联技术,借助于新型内联式插件的设 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内联工艺的缺点,实现了对传统内联工艺的技术超越,并在可靠性、安全性、通用性、维修方便性实现重大突破,能够在各类汽车设计中广泛应用,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限位线束端子
阀控式铅酸电池带肋铜芯端子的设计
塑料弹簧限位座断裂失效分析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深水刚悬链线立管限位锚安装与限位链回接技术研究
汽车线束及其空间布置应用
线束工业软件应用之中线CAD标准版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变电站二次端子排绝缘防护装置
汽车车门限位涂装夹具的设计
控制玻璃钢型材固化收缩变形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