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

2021-09-22黄泗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0期

黄泗芳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妇产科,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69例。扫描第五腰椎水平至会阴下1.0.cm之间的组织范围的快速自旋回波(fast.spin.echo,FSE)扫描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的图像,在确定肿瘤的位置后,増加不同角度切面的扫描以达至最佳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轴位FSE-CubeT2WI三维成像序列扫描,并将图像数据上传至工作站,重建出不同角度的多平面图像,以获得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最佳重建图像。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盆腔妇科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中不同组织的显示能力并评估磁共振三维成像对盆腔妇科肿瘤周围组织诊断的准确率和术前评估作用。结果:磁共振三维成像较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各周围组织均更加准确和清晰,且对于女性盆腔内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显示的准确率高。结论:磁共振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三维图像的真实再现可以让医生在体外虚拟的磁共振三维盆腔模型上执行各种手术预案,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磁共振扫描;三维重建成像;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组织;术前评估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51-02

盆腔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和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且发病率正逐年增高。盆腔原发性肿瘤起病隐匿,患者通常因为症状不典型而延误就诊,在得到正确诊断之前可间隔4~6个月甚至4~5年,因此肿瘤有足够多的机会长大。临床上如发现盆腔肿物应积极检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1]。女性盆腔解剖构造异常复杂,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等生殖器官,其前后毗邻紧密的泌尿和消化两大系统,并被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包绕,形成错综复杂的解剖关系,随着临床应用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术前评估则需要更加详细和准确,在术前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毗邻关系更为重要,以协助临床以更精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式的制定,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2]。由于女性盆腔解剖构造的复杂性,当女性盆腔发生肿瘤时,肿瘤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确切关系有待研究[3]。故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本院妇产科,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69例。患者年龄32~68(47.46±4.33)岁;其中宫颈癌28例、子宫内膜癌22例、卵巢癌12例,其他7例。患者病程3~7(5.13±0.96)年。

纳入标准:(1)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切取组织病理检查确定为恶性肿瘤;(2)依据2018年FIGO[4]制定的盆腔肿瘤分期标准分为ⅠA-Ⅵ期。(3)患者磁共振影像学资料完整;(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者造影剂过敏者;(2)存在精神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磁共振扫描方案:本研究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受检者在检查前空腹,保持膀胱适当的充盈,取仰卧位,掃描第五腰椎水平至会阴下1.0 cm之间的组织范围;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扫描序列矢状位T1WI、T2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的图像,在确定肿瘤的位置后,増加不同角度切面的扫描以达至最佳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相关参数设置:TR/TE 3000/102 ms,激励次数3次,翻转角180°,FOV 260 mm×260 mm,矩阵512×512,层厚3.0 mm,层间距0 mm,体素大小0.5 mm×0.5 mm×2.0 mm;接着再进行增强三维扫描,轴位FSE-CubeT2WI三维成像序列,相关参数:带宽频率50 KHz,FOV260 mm×260 mm,矩阵512×512,层厚3.0 mm,激励次数1次。并将图像数据上传至工作站,重建出不同角度的多平面图像,以获得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最佳重建图像,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盆腔妇科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中不同组织的显示能力;(2)评估磁共振三维成像对盆腔妇科肿瘤周围组织诊断的准确率和术前评估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磁共振序列及三维成像对骨盆、盆腔器官、盆腔动静脉、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显示效果

针对盆腔肿瘤周围组织的显示中,常规磁共振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较T1WI序列和T2WI序列更为清晰,但是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于盆腔动静脉显示较其他部位欠佳,MRI三维成像较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各周围组织均更加准确和清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磁共振三维成像对盆腔妇科肿瘤周围组织诊断的准确率

MRI三维成像显示不同部位解剖关系的准确率存在差异,其中显示骨盆解剖关系准确率最高为100.00%,显示盆腔动静脉解剖关系准确率最低为66.67%,对于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显示准确率均在85%以上,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放射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维重建技术是其中最新的技术之一[5]。它可以将传统的二维图像和横断面断层扫描显示为三维图像,使其看起来更接近实际解剖。这为临床医师观察病变形态和位置关系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这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6]。最近有报道称,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盆腔进行三维重建,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和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7]。

本研究显示,常规磁共振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较T1WI序列和T2WI序列更为清晰,但是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于盆腔动静脉显示较其他部位欠佳,磁共振三维成像较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各周围组织均更加准确和清晰,且对于女性盆腔内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关系显示的准确率高。磁共振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高场磁共振最近已被使用;该方法信噪比高,图像清晰,可用于薄层扫描,适合软组织的扫描和三维重建[8]。人体相控阵线圈由于具有较高的组织空间分辨率和多维成像特性,适合使用。对比所获得的图像,我们发现膀胱、直肠、阴道的T1WI横断面图像显示脂肪抑制高信号,边界清晰。由于脂肪的存在,骨盆的信号被抑制,但是在患者盆腔内能明显显示盆底的肌肉。此外磁共振很断面能够显示骨髓等信号和骨皮质极低信号的对比[9]。因此横断面最适合进行三维重建。骨盆三维图像是多层平面重建的,虽然尚不能显示出平面断层图像之外的更多组织信息,但并这以技术缺点不影响三维重建的临床重要通途,即通过无创的方式在术前重现患者组织、器官、肌肉和韧带等的解剖位置关系,使得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解剖关系清晰可见,便于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参考[10]。三维图像的质量受薄片厚度和间隙的影响;切片厚度越小,间隙越小,得到的图像越精确。但随着切片厚度的减小,信噪比下降,扫描时间大大延长。高场磁共振格式化器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处理薄片,并提供高信噪比的图像。除了成像分辨率的限制,重构过程中人为的误差也会遮挡组织信号的显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扫描成像技术来解决这些困难[11]。

综上所述,磁共振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周围结构的术前评估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三维图像的真实再现可以让医生在体外虚拟的磁共振三维盆腔模型上执行各种手术方案,对手术过程进行建模和反复练习。该技术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该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后续研究中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周琦,龙行涛.多学科团队在国内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32-36.

[2] 陈冬明.經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18F-FDGPET/CT在盆腔妇科恶性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3):258-262.

[3] 丛林.女性骨盆解剖特点及其在产程处理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1):872-874.

[4] Bhatla N,Denny L.FIGO Cancer Report 2018[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2018,(143):2-3.

[5] 郭传家,陈春林,刘萍,等.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盆底肌群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5):355-358.

[6] 张晰,柏根基.磁共振常规平扫结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21(1):15-19.

[7] 雷玲,赵骏,吴毅,等.基于磁共振成像子宫脱垂患者盆底结构三维重建与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4):289-294.

[8] 蒋尧西,余志红.定量动态增强 MRI 在宫颈癌诊断、分型和分期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20,35(5):85-89.

[9] 郝娜.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5):65-66.

[10] 黄璐,陈春林,刘萍,等.在体女性主韧带及宫骶韧带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6):453-456.

[11] 刘萍,郭传家,陈春林,等.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在体女性骨盆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6):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