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09-22杨彩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艾灸肺功能

杨彩霞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艾灸,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APN、ACT、FEV1、PEF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可有效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症状,缓解支气管炎症,显著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穴位贴敷;艾灸;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34-02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不可逆气流受限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分为西医、中医两种。西医以免疫、抗炎、对症治疗,但存在靶向性单一、药副作用比较明显等不足,故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操作简单、药性温和,既能带来切实疗效,又能提高治疗安全性[1-2]。中医[3-4]认为支气管哮喘病机为宿痰内伏在肺,受到饮食、外感和七情的影响而诱发哮喘间歇发作,需施以平喘止咳、活血通络等疗法,而艾灸、穴位贴敷可调节生活能力生化功能紊乱,对改善支气管哮喘病理病机具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作出以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康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8(5.74±0.22)岁;病程8~24(15.37±2.55) d。研究组:男21例,女17例;年齡2~9(5.82±0.25)岁;病程8~28(15.57±2.6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纳入标准: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支气管肺炎者;伴气促、阵发性喘息、咳嗽和胸闷症状者;年龄2~9岁者;血嗜酸细胞计数>300×106/L者;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者。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者;合并肺炎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者;对艾灸、穴位贴敷、抗生素过敏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合并心脏病、肝肾疾病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常规治疗:选择平喘、抗炎、止咳等对症治疗,将氨茶碱注射液(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584,规格2 mL)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654,规格0.1 g)加入10%浓度的100 mL葡萄糖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53,规格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3周。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1)穴位贴敷:根据患儿症状和中医证型选择穴位,主穴为定喘穴、膈俞穴、肺俞穴、百劳穴,均为双侧取穴,虚寒证型者,配穴选择风门、足三里、肾俞、厥阴穴;痰热证型者,配穴选择丰隆、大椎穴,3岁以下患儿可配涌泉穴。贴敷药物选择半夏10 g、麻黄5 g、桂枝10 g、干姜3 g、甘草1 g、芥子12 g、白芍15 g等,并将药物研磨为细粉,用姜汁制成药膏,每日用量为10 g,贴敷时间为1~2 h,直至贴敷处皮肤潮红且有灼热感即可。每日1次,连续治疗6次,休息1日,以此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2)艾灸:选择足三里、定喘、肾俞、心俞、太溪、大椎、肺俞、膻中穴位,将艾条点燃后,选择温和炙熏烤,每个穴20~4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日,以此作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后30 d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PN,选择上海通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操作,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哮喘控制测试对患儿发生呼吸困难次数、睡眠影响、日常生活影响、急救药使用情况与哮喘发作情况5个方面进行评估,满分25分,分数越高表示哮喘情况控制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x±s)表示,并分别行χ2、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PN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APN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CT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ACT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值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FEV1值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EF值的比较

治療后,研究组的PEF值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4。

3 讨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位在肺,因情志不佳、饮食不当、复感外邪,进而导致肺失宣降、痰阻气道和气道痉挛,所以造成患儿出现气促、喘息与胸闷等症状。该病治疗应以攻邪平喘、化痰益肺为主,在缓解期或者康复阶段,应注重固本培元。穴位贴敷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医疗法,本研究所选择的药方中含有甘草、白芍、芥子等中药,可起到祛痰止咳、宣肺平喘、散结通络、镇痛解痉的功效;麻黄、桂枝具有利水消肿、宣肺泄邪的功效;干姜可以温肺祛痰;半夏可化痰燥湿。艾灸是利用艾热刺激穴位来激发经气,以达到调整肺部生理功能的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APN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炎症情况。这是因为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和氨茶碱注射液可以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对抗细菌内毒素的刺激性,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和艾灸能加速血液循环,使抗炎药快速达到病灶,增强抗炎效果。肺俞穴临近肺脏,具有调节肺脏经气的作用,膈俞穴具有调整肺部呼吸功能平衡的作用,药物经皮肤渗透至穴位经络,并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作用于机体内,发挥清热益肺、利气散结的功效,增强肺部免疫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ACT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基础上加以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可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这是因为艾灸利用艾草和热能产生艾热刺激穴位,起到健脾、通络活血、温肾、补肺和化痰平喘的功效,其中足三里可以健脾、健胃、活血通络,平喘穴可以缓解哮喘症症状,大椎穴可以平定喘逆、平衡阴阳,膻中穴可以通气活络、调理人体气机,肺俞、肾俞、心俞可起到辅助肺部化痰的功效,太溪穴可以温热散寒、滋阴补虚,艾灸诸穴共奏祛除肺之外邪、平衡阴阳与舒缓支气管痉挛的功效。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PEF值、FEV1值高于参照组(P<0.05)。这表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可以明显地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这是因为艾灸产生的温热性刺激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药物快速作用于病灶中,同时刺激经络腧穴,发挥扶阳固脱、温经散寒的效果,从根本上消除哮喘的病根,以达到彻底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目的。穴位贴敷药物组成中含有半夏消痞散结,能减轻痰液对肺组织的损伤;麻黄现代药理具有抑制致炎物质的活性,还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缓解过敏性反应,保护支气管与肺脏[7-8]。

综上所述,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采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炎症,减轻哮喘症状,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龚芬芳,龚燕梅.中药离子导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0):292-295.

[2] 熊必丹,喻晓,石克华,等.咳喘散穴位敷贴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7):644-647.

[3] 刘佳佳.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2):1541-1545.

[4] 刘琳子,王旒靖,费宇彤,等.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针刺研究,2020,45(6):495-503.

[5] 罗志琴,刘兰英,吴嘉龄,等.穴位贴敷诱发接触性皮炎对支气管哮喘复发及血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20,52(3):57-59.

[6] 施娜娣,马盛菲,康彩霞.小青龙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1):32-34.

[7] 李慧玲.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情志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J].新中医,2020,52(9):141-143.

[8] 单祎文,赵霞.穴位敷贴干预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4):1948-1950.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艾灸肺功能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