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2021-09-22孙慧琳
孙慧琳
【摘要】目的:分析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再行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疗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n=30)实施常规疗法联合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6.67%,组间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再联合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治疗,相比于单一常规疗法,疗效显著提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西药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38-02
临床上,西药是冠心病临床的常规治疗手段,但疗效不甚满意,有临床证实,冠心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再给予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疗效显著[1]。本文就冠心病心绞痛分别采用单一西药、中西药联合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疗法分组研究,观察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81±5.2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1±0.37)年;对照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38±5.19)岁,病程1.5~6.5年,平均病程(3.54±0.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心电图、彩超等检查确诊;②心绞痛发作一周>2次;③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心脏相关手术史者;②伴有意识障碍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伴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临床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疗法,治疗药物具体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J20150044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口服,47.5mg/次,1次/d;培哚普利叔丁胺片[H20034053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4 mg/次,每天清晨餐前服用,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H20051408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0mg/次,1次/d;单硝酸酯异山梨酯片(H10940039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0~40 mg/次,2~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H20065051 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00 mg/次,1次/d;心绞痛发作时,给予0.5mg硝酸甘油(H23021574哈药集团制药六厂)舌下含服[2]。
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施行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治疗。温针灸治疗具体为:选择内关穴、合谷穴、神门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穴、厥阴俞穴、膻中穴、安眠穴、肾俞穴、阴陵泉穴、心俞穴。患者取仰卧位,对穴位及周围常规消毒,用华佗牌紫铜柄针,以无痛针刺法进针,进针2 cm时,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再用4段艾条,艾条长度为2 cm,在艾条中间扎孔,分别套在足三里穴、内关穴、血海穴、膻中穴针柄上,点燃艾条,一次使用3柱艾条。第2d取右侧穴位同方法操作,第3d则对厥阴俞穴、心俞穴、肾俞穴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以同样的方法操作。一个疗程9d,中间间隔1d,连续3个疗程。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包括:川芎30g、桃仁20g、当归20g、柴胡15g、生地黄15g、红花10g、枳壳10g、川牛膝10g、赤芍10g、甘草10g、桔梗8g[3]。加减:痰浊者,加全瓜蒌30g、法半夏15g;胸痛剧烈者,则加檀香15g、制没药10g、制乳香10g,1剂/d。取1000mL清水煎煮,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熬煮30min,过滤出300mL药汁,于早晚饭后服用。连续治疗一个月。
1.4观察与评价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心功能变化、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①心功能包括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②症状评分:无症状(0分)、轻度症状(l分)、中度症状(2分)、重度症状(3分)。③疗效评价:无效:与治疗前无异,甚至有加重趋势。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60%~80%,心功能改善>1级,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ST段下降回升≥0.5 mV。显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功能改善≥2级,不影响正常生活,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晕、胸痛、心悸等癥状评分比较差异并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其中13例为显效,15例为有效,2例为无效。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20/30),其中6例为显效,14为有效,10例为无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有8例(26.67%)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共有3例(1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症状表现为胸痛、发作性绞痛,严重的甚至休克、猝死等,临床病死率非常高。中医学认为,冠心病是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性疾病,由于气虚、血瘀等阻碍气机运行,侵袭心窍,导致阻塞心脉,造成胸痹、心痛[4]。《灵枢·五邪》表示“邪在心则病心痛”。心脉痹阻是引起胸痹的主要原因,病在心,并涉及其他肝脏。冠心病表现以胸部闷痛、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由寒邪入侵、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所致。根据“不通则痛”的中医理论,治疗应以通脉止痛、活血化瘀为原则[5]。
本研究结果提示,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疗法的观察组在症状评分、心功能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疗效更显著。温针灸是在针灸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把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燃烧艾条所产生的温和热力,与针灸联合刺激毛细血管,达到扩张心脉血管、调节血液循环的作用,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缺氧,从而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生,改善心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大量临床证实,温针灸可增强通心脉与强心阳的作用,通过针刺艾灸相关穴位,起到镇痛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变交感神经的紧张性,促进血流变化,改善心肌缺血症状[6]。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朝的《医林改错》,方药中,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当归有补血活血、止痛等功效;桃仁具有破血行瘀、镇痛抗炎之功效;赤芍、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等作用;红花、川牛膝均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效;枳壳、桔梗、柴胡均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起到扩张冠脉、减少冠脉阻力、增大冠脉血流量,有效保护心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7]。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常规疗法联合温针灸与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联合治疗更具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孝明.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5): 182-183.
[2] 邢小燕, 翟向伟, 范辉, 等. 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10): 1368-1369.
[3] 毛丽旦·阿扎提. 温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和血流变指标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2): 165-167.
[4] 苏天生, 卢静, 陈志斌.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3): 42-44.
[5] 薛晶.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5): 164.
[6] 閆爱珍, 车伟军. 温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6例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24(1): 108-109.
[7] 莫铘, 冯绵绵.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1): 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