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1-09-22许美贤郑琰李明桃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

许美贤 郑琰 李明桃

摘 要:交通运输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其管理和运行都需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智能化。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投入使用将合理调整交通管理模式及提高管理效率。基于此,首先从理论上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适用领域进行阐述。然后针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现存的几方面问题,提出要充分落实智能交通系统在无线收费、网络通信、智能检测等不同环节的应用。最后,总结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中所起到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 无线收费; 智能检测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89-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有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和交通出行需求的无限性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依赖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已经难以解决供求不等的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事故频发、道路规划不合理、行车秩序混乱等民生问题日益突显。因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推进道路创新型发展模式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加大对先进技术的资本投入力度,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社会化的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保障公众能够安全、便利地出行,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运维目标,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在简单介绍智能化交通系统含义及适用领域的基础上,围绕其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1.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1.1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高新技术变革的产物,是基于传统交通系统设施的基础上,高效有机地把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等相融合形成一个完善的、作用范围广的、实时精确的综合智能交通运输管理体系[1]。该系统拥有精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術,能快速准确地把交通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同时还可以利用安全的网络通信技术对车辆位置和路网流量进行监控。此外,其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为数据信息传输的保密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达到了将道路、车辆道路使用者、车辆等三因素有机结合的目的,既完善了道路的基础设施,提高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又减轻了车辆排放的污染,更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

1.2主要适用领域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复杂漫长的技术改进过程,现今整体构架上已补充了多个先进的子系统。首先包括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运输系统,该系统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其次是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其研发使用保障了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再者是出行者信息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路线和重要的交通信息。应急管理系统对于解决道路拥堵、撞车事故等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些子系统联合工作,加强了交通运输管理的实时性、安全性、可靠性。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传感技术来获取时刻变化的气象状况、剩余停靠车位信息、交通拥挤程度、事故信息、公共交通信息等影响出行的有关数据,以供交通管理部门高效地管制城市交通。同时,出行者可根据车辆导航系统、电子地图、汽车广播等调整行驶线路,更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公共交通运输部门可结合车辆状态调整发车时间、线路等,并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通过候车显示器、闭路电视等告知乘客,提高运输工作的效益和乘客满意度。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因此交通应急管理系统正被不断改进完善,通过信息服务和管理,及时地将现场救护提供给事故所需者。总体而言,智能交通系统取得的较大进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国内交通运输管理现存的问题

2.1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不高

各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人员普遍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而且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信息互不交流分享的情况,再加上基础服务设施不足,更难以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特别在城乡结合地区的运输管理部门职能混乱不清,没有做到统一规划,使得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遭到浪费,增加了运输管理的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此外,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不断迁居到本就交通负荷较重的主街道,人均道路面积迅速降低,造成交通拥堵、黑车拉客、客货车超载、行人闯红灯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面对这种服务量过大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其交通指挥人员数量不足及监控设施技术的落后,导致无法及时调控突发的道路事故,造成路面秩序混乱。因此,管理部门的权职分工不明、交通疏导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监控设施的落后都会导致地区交通运输管理水平的降低。

2.2交通运输管理效率偏低

面对逐渐加剧的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等情况,需要交通运维部门提高其管理的效率,实时保障居民出行的安全便捷性。在实际交通管理部门中,存在着工作人员缺乏专业交通管理知识、服务素质不过关、工作值班时间衔接不合理的管理漏洞。虽然现在道路基本全面覆盖使用红绿灯、电子监控摄像等设施,但由于管理人员协调的不合理,在工作中只针对某些地区进行抽样监控,敷衍了事地检查部分道路情况,也无法及时处理各种紧急事件,导致交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阻碍着城市交通运输业的正常运行,不利于实现当下所需的高效管理目标。

2.3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程度低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效率,需要因地制宜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针对性地解决道路问题,从而全面系统地改进管理方式。但从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在道路工程规划和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实施过程中对国外技术照搬照用,没有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创新。从整体角度来看,国内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还没有建设形成一条成熟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产业链。由于当下国内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技术创新能力欠佳,使得研发生产的交通科技产品使用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进而影响交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落实智能交通系统在管理各环节的应用

3.1智能交通之无线收费系统

以往人工收缴费用是国内大部分道路系统经常采用的落后收费技术。但随着人均汽车持有量的逐年递增,使得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日益加大,同时道路建设速度加快导致联网收费里程也不断增长。依赖于技术落后的收费设施会延长车辆等待通过的时间,造成道路拥堵不堪,且在此过程中车辆排放的废气量将急速增加,严重污染环境。因此,落实无线收费系统在治安卡口监控、停车收费、过往车辆收费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道路疏通能力和车辆收费的处理效率。无线收费技术主要利用微波自动识别技术来与汽车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无接触式数据交互和传输,读取车辆行驶里程、违章车辆信息、道路实况等交通数据。利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来对应收取的费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从车主银行账户中自动扣除应付的金额。在整个无线收费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收费程序简单且精准,节省了车主等待时间,保证了车辆能在道路上的畅通行驶,为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2智能交通之网络通信系统

在现代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管理中,将GPS定位导航技术与无线通信网络、电子地图、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机地联合运用,实现道路管理多方面的功能。通过一台微计算机与两个GPS接收器进行道路路标的测定,不仅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路线设置,还可实现车辆或货物的同步物流跟踪,提供主要物标位置的数据库信息查询。交通监控部门还能利用GPS网络通信技术来安排工作人员科学调整路网的车流分布,对突发事故进行紧急救援和伤者的应急处理。同时,地理信息技术(GIS)也是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效率的先进网络通信系统。其主要利用计算机处理工具对道路设施、车辆运行、物标位置、路网流量等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及处理,便于管理部门查询相关道路数据库,有效预测短期交通流量,提前采取调控措施,以防发生交通拥挤或突发事故,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

3.3智能交通之先进检测系统

智能检测系统主要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对驾驶环境进行检测,利用酒精测量器对驾驶员进行测试,还可利用红灯监控器检测驾驶员是否存在违章驾驶行为,保证驾驶安全;二是利用主流车辆检测器采集实时变化的各种交通数据,为交通控制中心处理数据和调控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其中视频车辆检测器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手段,利用摄像录制、图像处理、数据传输等技术来采集时速、占道时间、路网车流量等交通参数,并存储在城市智能交通数据库中以便查询[2]。该技术通常应用于交通违章监摄管理系统、道路红绿灯信号控制系统,对突发道路事故、车辆逆行、违章停车、闯红灯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实现对恶劣天气出现的冰雹、暴雪、大雾等的识别,及时改变交通行驶指挥标识,引导车辆安全通行。

4.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所起到的积极意义

4.1大幅度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

政府执政部门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交通管理部门在建设道路公共信息平台时,要注重示范约束性,及时结合人员资质、信用审核等信息来管理。对工作流程的制定应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正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管理工作朝着循序渐进的方向推进,发现资源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协作,保障管理工作效率。对于工作人员管理方面,要针对不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合理安排岗位,训练其熟悉相关的监控操作事项和流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提高运输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2有效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效率

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能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整体效率,为道路拥堵问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解决对策,保障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利用无线收费系统实现不停车收费的目标,节约了道路上驾驶员等待收费的时间,提升道路疏通能力和车辆收费的处理效率。利用网络通信系统对各种交通信息进行采集,为驾驶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导航路线,为控制中心精准地追踪车辆及货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并及时处理事故、调控车辆,保证道路畅通。利用智能检测技术实时监控交通变化情况,有效管理车辆行驶信息,保障在惡劣环境中交通指挥得当,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以示警告,保证驾驶安全。

4.3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运输管理压力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早已成为交通决策部门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使得这一问题逐渐得到缓解。利用电子化信息技术来收集、存储、传递交通信息,增加通勤方式的多样性和提高便利度。随着科研进程的加快,大部分人将经常接触使用先进交通设施,并随之慢慢了解、熟悉与接受这种传播方式。与此同时,道路运输能力与出行运输需求是否对等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运力过剩或不足都将影响着交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地安排管理工作及人员配置,实现运输能力与需求对等的目标,提升交通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运输管理压力[3]

5.结束语

由于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需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在交通运输管理中充分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更需要全面覆盖使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以便缓解道路拥堵等压力。另外,需要调整不同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促使管理工作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引入与应用将是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提升效率、保证管理质量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要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701099);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基金(17KJB580008)

参考文献:

[1]柳妍.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1(10):184-185

[2]卢锦锐.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9):38-39

[3]陈伟.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7):107-108

作者简介:许美贤,1998年生,女,汉族,广东省云浮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技术。通讯作者简介:郑琰,1983年生,女,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绿色道路运输。

猜你喜欢

智能交通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综述
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相关应用与研究
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车牌定位的汽车挡风镜定位分割方法研究
基于洪泛查询的最短路径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