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9-22杨丁索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应对策略

摘 要:少数民族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短板。当前,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中,扶贫教育使很多少数民族的农村女童都受到了教育福利的关怀。但是在局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农村女童辍学现象。本文主要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回族女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来了解该地区女童辍学的原因所在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村女童; 辍学原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27-002

宁夏南部山区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资源较为贫乏,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了解该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减少女童辍学现象,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改善社会风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更深远的意义,更有利于巩固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与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1.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现状

1.1农村女童入学巩固率偏低

在近些年的少数民族教育中,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后流失率较高,其巩固率偏低。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这一法律防止了我国辍学现象的频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其辍学现象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1]。农村女童在学巩固率偏低成为了女童辍学现象中最主要的问题。在宁夏南部山区的部分中小学中,学生开学报到之时常常存在应报到人数与实际报到人数不相符合的大比例差距,这其中有部分女童在未向学校说明原因和办理退学手续的情况下中途辍学。当学校联系学生家长询问情况时,该些家长大多会以女童主动放弃读书机会的理由搪塞敷衍,对于这些辍学女童之后的发展和行踪学校也不得而知。这其中也存在着一部分被迫辍学的例子[2],这些女童在父母的要求下放弃学业在家等待命运的安排。入学后流失的女童会因为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丧失宝贵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与农村女童的思想和背后家庭的愿望有关。即使女童入学,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再次輟学。

1.2农村女童辍学率随年级升高逐渐增高

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教育的调查中,其女童辍学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调查显示,全区的常住人口中回族占34.77%,其中回族女生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数少于具有高中(含中专)学历的人数,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以及具有小学程度的人数却有很多,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水平还是较为落后,其地区许多的女性还停留在一个低水平接受教育的阶段[3]。而近年来国家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些少数民族的教育大力扶持与关怀之下,宁夏回族女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治区为宁南山区教育脱贫建设建成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育才中学等重大教育扶贫项目,农村儿童进城上学享受教育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有许多在乡下上小学的女童在小学毕业后进城上初中高中,但在毕业之际却存在着有许多女童返乡返村,或是中途辍学的现象,而这种辍学的现象在高年级中数量增加,于是便出现了在中高考备战之际少部分的女童逃避升学和考试主动辍学的现象[4],即使大部分的农村出身的少数民族女童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后也会早早放弃上学的机会,形成了一种“有学就上,适龄返乡”的普遍现象。

1.3农村女童升学率偏低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往往升学率不高。一个学校的升学率不仅与该地的生源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还和该地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密切的关系[5]。宁夏南部山区某中学年级农村女童数理化考试成绩往往偏低于年级平均成绩,但在该些女童中这些对于记忆和背诵要求比较高的文史类科目成绩却高于年级平均成绩,且有所增长。这说明在农村女童刻苦努力学习之际仍然摆脱不了基础薄弱、思维狭窄、学习能力不强的困境所带来偏科严重的现象。偏科严重的结果会影响最后综合考试的成绩,从而也会影响整体的农村女童升学率。宁夏南部山区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由于农村女童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其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薄弱,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6],这样消极的心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挫败感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状态。这使有意愿坚持完成学业的农村女童也常常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辍学返乡的想法,进而造成主动辍学的结果[7]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

2.1家庭经济负担重,女子需承担养家

一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决定着家庭可以供养多少孩子去上学,农村家庭多出现养育多子女的现象,在这种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下,大多数农村女童便会失去接受更长时间教育的权利,在孩子群体中这些年龄较大的女童,会早早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早早步入社会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赚钱。有一些家庭会因为家中病人就医需要或是对老人尽赡养义务,而造成家中费用不足以来支撑孩子上学的局面[8]。而在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的农村家庭都有着极端的“重男轻女”思想,还产生了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人们认为供养女孩上学无非是加重家里的经济负担,在他们看来女童接受更多的教育无疑是一笔不合理的投资和对家庭财产资源的破费与占用。乡土社会观念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无法消除,女童辍学的现象便成为理所当然。

2.2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重视程度低

许多农村家长文化教育程度低,有一些农民一辈子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且有八成的农民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水平的教育,这表明了农民家长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十分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眼中的教育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情况。在一个家庭的代际之间,女性教育的缺失取缔了子孙后代靠读书上学改变命运这一想法[9]。由于母亲从小缺失教育机会,自然意识不到教育的作用。在对自己女儿的日常要求中也潜移默化的带入了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扮演。或者有农村父母有意愿让女童完成一定的学业,奈何其有心无力由于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无法传授知识和提供帮助。这使女童从小教育质量低,基础薄弱。且因为没有认识到女童读书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尽管有女童进入学校读书,从小基础薄弱,学习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的态度、产生自卑心理而提出主动辍学[10]

2.3存在早婚习俗,女子结婚偏早

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地区存在着女孩早婚嫁人的习俗,在这一民族习俗里特别强调女性生儿育女的责任[11],回族男女“出幼”(男为12岁,女为9岁)的年龄到来之时便承担了部分的责任,有一些偏僻地方的回族女子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只是遵从民族习俗的流程完成结婚仪式,到法定年龄补办结婚证[12]。辍学在家的女童等到18岁、19岁的年纪便会结婚,为丈夫生育子女。这样的习俗也使女童早期便放弃了学业,脱离社会投入家庭,由于其心智还不够成熟、人格尚未独立,对早婚带来的角色转变也不能够完全适应。中断学业后,女童丧失了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女性人性的不尊重,对女性受教育权利的侵犯,女童辍学与早婚习俗也有很大的关联。

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的应对策略

3.1加大女童扶贫资金倾斜力度,改善女童家庭经济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最显著的成就是贫困家庭学生辍学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学生得到应助尽助,贫困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11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1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的教育问题得到改善也会为当地谋取一定的福祉。对于家庭贫困所致无法完成学业的问题,要对辍学女童给予特殊的资金补助与关照。自治区政府鼓励民间慈善机构与营利组织多关注本地区的教育贫困问题,在对应的贫困地区了解女童辍学情况并给予个别的帮扶,为本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并支持该些团体组织长期关注农村女童教育相关项目与完善帮扶机制,[14]这样可以使农村女童上学得到长期的保障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当地政府响应国家政策投入国家扶贫资金,针对性地帮扶农村女童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窘迫困境。

3.2组织女童受教育下乡文化宣传,提高女童父母教育认知水平

政府等单位整理辍学女童个人资料后,组织“亲民进万家”活动,并向教育部门分发任务,各个老师分到不同的区域下乡劝说该些辍学女童返回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鼓励女童深入学习。让教育部门的专业教育者对辍学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运用这种对策可以有效地缓解女童辍学的现状。提高少数民族女童父母文化水平与文化素质要组织“扫盲班”,传授文化知识改变女童父母陈旧观念[15],使农村传统观念与新时代观念产生碰撞摩擦,并使该些家长增加对女童的关注。不仅能改变女童父母对于女童受教育的看法,还有利于提高农村整体的文化素质,拓宽地方文化经济收入来源渠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其父母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对女童坚持学业的帮助。

3.3完善女童受教育法律法规,保障女童平等受教育权利

我国法律关于未成年受教育权利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立法部门要制定更为详细的关于少数民族女童受教育权利的条例[16]。打破民族习俗的约束,禁止未成年女童早婚,并追究少数民族女童监护人的责任,加大触犯女童受教育权利的惩罚力度。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当地少数民族婚姻监管,健全婚姻管理机制,加强现行法律对少数民族婚姻年龄标准约束与规范。维护少数民族女童受教育的权利,有效地减少女童早婚现象,降低女童辍学率,捍卫每个个体受教育权利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17]。国家在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与法律照顾上使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更好地施行自治,自我管理本民族事务,提高自治政府的管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减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现象。

*本文在寫作过程中承蒙王泗通老师指导,特表谢忱。

参考文献:

[1]朱文华.义务教育阶段彝族女童辍学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毕家丰,周红莹,杨丹尧.从女童教育问题到社会治贫逻辑——元江哈尼族聚居区那诺乡少数民族女童辍学问题调查研究[J]创造,2019(10):53-58.

[3]韩鹏云.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与振兴路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4期

[4]陈宇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J]大众文艺,2019(10):215-216

[5]马瑞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辍学成因及对策研究[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6]王志才.云南民族地区初中生厌学成因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20

[7]成昊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义务制教育问题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5):7-8

[8]鲍乐.困境家庭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9(18):201-202

[9]陈晶晶.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未来取向的影响:心理控制源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9):1378-1382

[10]陈晶晶.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初中生为何更难获得学业成功?——教育价值观与未来取向的多重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20(12):33-38

[11]刘永红.仪式与乡村民俗文化传承的相关研究——以谭邦古城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19(11):191-193

[12]刘宏宇,马晴.农村经济发展与回族女性早婚现象悖论分析——基于X村回族女性的调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6):133-138

[13]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N]湖南日报,2021-06-03(001)

[14]柴云龙.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碰撞及融合发展——从电影《银河补习班》出发[J]汉字文化,2020(10):163-164

[15]李百平.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D]东北师范大学,2020

[16]苏鎏一.教育振兴背景下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路径优化研究[J]汉字文化,2020(08):185-186

[17]庄众显.我国教育公平的当代追求和突出问题[J]戏剧之家,2018(22),171-173

作者简介:杨丁索菲,2002年8月生,女,回族,宁夏固原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教育。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应对策略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