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1-09-22王筠榕林小敏陈玉婷吴俊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青少年

王筠榕 林小敏 陈玉婷 吴俊毅

摘 要:基于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长的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城乡青少年初次使用手机低龄化,城乡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态度上以及城乡父母在电子产品使用功能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要注重提升城乡青少年的数字素养能力,以抵御低龄化“触网”的负面效应,强化信息化终身学习理念。

关键词:城乡差异; 青少年; 数字素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09-002

1.城乡青少年网民规模日益扩大及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1.1青少年“触网”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根据2021年2月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城镇居民规模为6.8亿,其中10岁以下的网民占3.1%,10岁-19岁网民占13.5%。青少年“触网”已经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数量众多的青少年以网络空间为信息媒介,以网络应用为生活方式。不同水平的数字素养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真正从网络空间受益,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其成长成才,还是迷失在花样不断翻新、价值观不良的信息中?防范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入侵青少年的成才空间是全社会必须协同推进的重要任务。

1.2探究城乡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差距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城乡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发展水平不平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9.8%,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另一方面,城乡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能力存在差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乔志宏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游戏成瘾现象在留守儿童中的发生频率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一项城市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也发现,在新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比较明显,但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父母的数字素养能力体现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的差异,在对子女生活学习的监督过程对子女的信息素养能力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2.城乡青少年手机使用功能的访谈研究及结果分析

2.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对城乡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的访谈,试图了解城乡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访谈的学生对象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访谈的家长对象为孩子正在就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家长。受访学生有22名,其中小学生59.09%,初中生占13.64%,高中生占27.27%;学籍为城市的学生占50%,学籍为农村的学生占50%。受访家长12名,其中城市户籍的占58.33%,农村户籍的占41.67%。

2.2研究结果

2.2.1城乡青少年使用手机以及网络的年龄结构:普遍低龄化

11名城市中小学生被访者,其中74%左右的学生表示在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使用手机或者上网,26%左右的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才开始使用手机或者上网。11名农村中小学被访者的结果同上。这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基本一致,未成年人低龄“触网”现象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2.2.2城乡青少年手机使用的功能差异:娱乐功能和严肃功能

城乡中小学生的手机和网络使用中娱乐功能的占比较高。几乎所有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序的娱乐使用功能,主要集中在玩游戏、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看短视频等。这与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一致。在严肃功能应用方面,城市中小学生展现出一定的数字素养能力水平的优势。有6名(54%)城市中小学生谈到自己如何使用手机和网络学习课外知识,包括自费购买网课,通过网络学习课外知识等拓展知识性应用。而仅有2名(18%)农村中小学生主动谈到会使用手机或网络辅助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解决课内学习的问题。

2.2.3城乡父母手机使用的功能差异:娱乐功能和严肃功能

7名城市父母接受访谈,5名农村父母接受访谈。城乡父母的手机使用的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严肃功能上。城市父母在严肃功能应用上除了有浏览新闻和搜索资料以外,在工作应用方面同樣需要使用手机。而农村父母在严肃功能应用上为新闻浏览,在工作方面几乎不使用手机。城乡父母在手机使用的娱乐功能上差异不明显,主要为聊天,购物、看视频等。严肃功能的应用差异客观上反映了城乡就业和工作形态的差异。在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就业特点与信息时代的素质要求不相匹配,农村居民缺少能够共享信息时代红利的信息素养能力。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增长,占网民整体的34.9%。这部分主要为城市的企业的工作形态。城市基于数字技术新型就业岗位也有较大的增长,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2.2.4城乡青少年对手机和网络应用的评价: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

城乡中小学生对手机和网络应用的评价差异不明显。在正面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有助于学习,可以通过方便的网络资源搜索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手机网络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包括购物、支付以及出行等方便的生活便利。在负面评价方面集中在手机和网络应用容易出现的网络或者游戏成瘾现象,以及对视力的影响。从负面评价来看,学生大部分是“复刻”了家长在“批评”其使用手机时候的评价。如家长认为去时间使用手机或者网络导致“游戏成瘾”或“影响视力”,打包在实际使用频率上,学生并没有降低手机娱乐功能的比例。因此城乡青少年手机和网络使用功能更多是基本的日常应用,对于信息化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的场景缺少体验,缺乏对数字时代社会运行规则的深度体悟。

3.提升城乡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的对策建议

3.1重视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以抵御低龄化“触网”的负面效应

随着城乡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费用消费水平也逐年提高,手机和网络消费逐渐普及,由此带来的儿童“触网”低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网络既是儿童了解外界环境的重要渠道,也是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重要技能。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娱乐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为各种劣质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提供了“温床”,这对于缺乏网络免疫力的青少年来说是极大的诱惑和陷阱。触网低龄化还会进一步固化青少年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以及逻辑思维,或沉迷游戏,或沉溺娱乐。“触网”年龄越小,青少年的数字素养能力水平越低,缺失对网络信息元素的辨识能力,因此表现出对网络空间“泛娱乐化”元素的亲近,对理性严肃类信息题材的疏远。青少年的认知、心理以及思想道德素养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因此必须将未成年的数字素养能力教育任务前置。全社会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网络运营商、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合力塑造清朗网络空间,通过有效的家校协同干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化技能应用习惯,增强网络免疫力是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的重要目标。

3.2加大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以缩小城乡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差距

要破解城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二元化结构的困境,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否则在信息化教育领域方面,城乡会延续甚至加剧在经济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平等的现状,农村地区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就会更少。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政策倾斜来改善农村地区在信息化社会发展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必须由政府主导将优质线上教学资源作为一种免费公共服务产品,而不能作为由市场经济定义的“有价商品”。通过加大在农村地区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赋予农村居民能够简便在线上获取所需学习资源的能力和工具。通过不同层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塑造,包括信息化学习型家庭、信息化学习型乡村、信息化学习型社会等方式,促成不同群体之间共同的信息化学习理念的契合发展。

3.3提升农村家长的数字素养能力以缩小城乡青少年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差距

在信息化教育资源已存在明显城乡差异的背景下,如果家庭环境进一步固化已有的信息化差距,那么就会加剧农村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的困境。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微环境,同样也是数字素养能力习得的重要场所。父母对信息技术的习得、对网络功能的认知以及信息社会规则适应的程度都会通过家庭教养方式进行传递。家长必须正视子女对网络世界的需求,通过示范有利于学习的网络功能应用,引导子女养成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或者电子产品的使用方式。因此父母自身的数字素养能力是培育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能力的重要一环。尽管电子设备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已有很大提升,但是农村家庭电子设备的严肃功能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增强。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能力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农村网络扶贫工程,除了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外,还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大信息技能应用教育的力度,促使农村家庭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切实提升其数字素养能力以及相应的收入水平。只有培养农村居民使用数字素养能力致富的相关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改变其对电子产品的负面看法,提高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为农村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能力的育成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缩小城乡中小学生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差异。

3.4强化信息化终身学习理念是城乡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能力培育的落脚点

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以线下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社会大众可以利用丰富多元的线上资源来提升素质能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让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共享给更多的学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強化青少年的终身学习理念,才能使其具备应对社会快速变迁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将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终身学习理念对于全体公民来说,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限制,给予那些没能按照传统学校标准,没有在限定年龄段进入传统教育体系的公民其他高质量的学习通道的选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信息化终身学习的社会愿景必须要具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全社会必须要合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中介氛围,包括政府、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深刻认识信息化终身学习的内涵,通过有效方式改变青少年的学习观念和文化,齐心协力将教会中小学生如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自己的学习渠道、学习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作为数字素养能力培育的重点工作。通过政府主导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知识和能力在时空传播上的限制,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不平衡导致的差距,使得信息化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4.结语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水平和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难以分辨网络信息的优劣和真伪,甚至出现网络成瘾或者不当行为。青少年有效使用网络的数字素养能力对于其健康成长成才非常重要,研究者需要重视探究城乡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的差异成因以及有效干预措施,以便更好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项目编号:pdjh2020b1040)《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教育信息化的城乡差异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旭魁,马萍.城市中小学生新媒介素养对其网络参与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2]谭云明.网络用户低龄化及网络文化低幼化趋势研判[J]人民论坛,2020(22)

[3]齐亚菲,莫书亮.父母对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的积极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6(8)

[4]张蕾.父母对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

[5]郑倩月,曹卫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12)

[6]柯文涛.迈向2050年的终身学习型社会[J]成人教育,2021(6)

作者简介:王筠榕,汉族,广东省兴宁市人,1982年10月生,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林小敏,陈玉婷,吴俊毅,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城乡居民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分析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乐教育城乡差异调查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