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1-09-22李俊晶

成才之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应对策略校企合作

李俊晶

摘 要:共生理论,对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校企合作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文章从共生理论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创新及人才培养角度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共生理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9-0026-02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共生理论下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学校之间在利益诉求方面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局面,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配合度越高,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校企合作是一种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与企业基于共生理论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能够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共生理论在校企合作中的体现

1.共生的内涵

共生指在发展中将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结合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从字面意思看,“共生”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的相互平衡与依存关系,共生的本质指的是不同成员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协商与合作的关系。“共生”作为生态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利提出的,指不同种属生物生活在一起,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之后,社会学家将共生理论扩展到社会学领域,在社会学发展中人与人的关系存在互补性及明显的利益冲突,斗争及妥协是共生的主要方式,社会发展使社会中的共生关系不断改善,并促进了共生理念的不断发展。

2.高职院校共生现象分析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共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在同一个共生环境中进行沟通与合作,使校企双方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双赢及相互促进,形成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生态链。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模式及环境共同构成共生的生态环境。校企共生单元主要指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构成的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校企共生模式指的是共生单元之间进行合作的不同的方式。共生单元之间可以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并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双赢目标。

二、校企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和企业是社会发展中共生关系非常明显的两个社会机构与群体。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业能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表面化”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校就读,在校企合作方面展示了与很多知名企业合作的宣传牌,单从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确实非常吸引学生及家长,但从合作质量来看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有的合作仅仅是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是请企业管理者来学校开展形式化的讲座,更有甚者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派遣到企业从事流水线工作。

2.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角色出现错位

当前,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企业和学校并没有建立共生机制,在实践过程中角色出现错位。首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动力不足,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认为没有必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合作过程中没有起到规划建设及监督指导的作用,仅仅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位。最后,学校的定位不准确,学校认为自己只是教书育人,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分开,没有从企业需求角度进行人才培养。

三、基于共生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发展路径

1.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校企合作是提升教学质量及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校企合作也能够促进企业的發展。因此,学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创新教学理念,将教育教学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企业辅助的模式转变为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多主体合作共赢的形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让学校的教育能够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培养更加务实、技术水平过硬的人才。企业要从自身的发展考虑,配合学校完成对人才的培养,这样既能减少自身进行人才培养及人才招聘的成本,又能保证人才的质量。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职业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将校企合作作为对企业及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让企业承担起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比如,政府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将校企合作的落实作为评价企业的一项指标,并给予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为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当前各行业的发展、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等及时发布出来,以便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有效沟通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

2.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

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共生理论的基础之上,校企合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理念及合作关系。要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积极发挥不同主体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通过协同力量构建合作共生的模式框架。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政策的导向性,并基于人才培养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到技术人才的培养中。政府部门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制度上的优势,为校企深度合作创设良好的合作平台与环境。最后,高校要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起来,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运营同步发展和提升。

3.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

校企深度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创建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而企业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训练。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出资建设实验基地、科研工作室,依托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及学校在设施、教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岗前培训、员工能力提升及继续教育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员工培训及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帮助学校解决实践教学难题,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在发展中的双赢。另外,高校和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课程教学标准,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企业运营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企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企业要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共生的平台,打造校企合作共生的模式,实现校企人力资源建设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冯春林.“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企合作共生系统建设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2]李超锋.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01).

[3]章晓明,南旭光.基于共生理论的校企合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7(07).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应对策略校企合作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