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2021-09-22林丽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指导小学语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逐渐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普及,引发了研究整本书教学的潮流。在此背景之下,如何使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获得有效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有效进行选书指导、合理进行阅讀指导、正确开展阅读评价这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9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知识积累,增加学生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还规定了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然而,就目前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思维能力不强、阅读效率较低。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针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是当前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此,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提出思考,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有效进行选书指导

(一)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教师来说,只有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目,并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学生只有对整本书阅读内容有一定兴趣,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自主参与到阅读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1]。因此,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首要工作。

如为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笔者选择了不同的阅读书目。一年级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爱我爸爸》《小阿里的大学校》《大卫不可以》《要是你给老鼠饼干吃》,二年级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一只想飞的猫》,三年级有《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安徒生童话》《长袜子皮皮》,四年级有《十万个为什么》《穿过地平线》《细菌世界历险记》,五年级有《中国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六年级有《童年》《小兵张嘎》《草房子》《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上不同阶段的书目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成长需求,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给予学生选择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喜爱的阅读书目类型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喜欢科幻类,有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有的学生喜欢寓言类,等等。所以,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选择阅读书目的大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选书指导,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学校图书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书目,指导学生观察图书封面、简介、目录等内容,最后确定自己所想要阅读的书籍。

如在一次整本书阅读书目选择实践中,一位学生告诉笔者她喜欢在故事中了解主人公的不同生活。在笔者的指导下,她选择了“故事类”文学作品,又根据“二年级”这一学习阶段,选择了《弗朗兹的故事》一书作为本次整本书阅读内容。

二、合理进行阅读指导

(一)丰富学生阅读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基本都是单篇阅读教学,而整本书阅读相较于单篇阅读来说,内容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复杂。创新阅读形式,则能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阅读带来的不同乐趣,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对此,教师可将师生共读、同学互读、小组赛读、自主阅读这些阅读形式融入整本书阅读实践之中,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2]。

如在《木偶奇遇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喜爱童话的特点,激发其阅读经典童话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在“介绍作者,了解创作过程”阶段,笔者选用师生共读这一形式来与学生一同感受作者的相关经历和创作过程。在“理清文脉”阶段,选择了学生自主阅读这种形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图书,并且思考“木偶匹诺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吗?”等问题。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将小组赛读融入“文本深入交流”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度阅读。通过这些多样的阅读形式,学生的阅读思维也逐渐形成、发展。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对小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四种阅读能力:快速浏览信息的能力、搜索定位的能力、综合思考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针对不同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3]。

如在《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中,为训练学生的搜索定位能力,笔者在课堂中提问:“阅读本书内容,鹦鹉螺号的动力是什么?又是怎么获得的呢?”让学生在书中查找答案。当学生对问题中的“动力”有所疑惑而无法找到答案时,笔者则会让学生思考“‘动力这个词与什么有关?”进而引出电力、风力等内容。由此,学生便很快在文中找出“电”这一关键词,进而搜索文本内容,最终找到答案。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的搜索定位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三、正确开展阅读评价

(一)制定阅读记录评价册

阅读记录评价册,是由教师每天、每周、每月发放并回收的活页记录册,其包括封面、阅读计划表、每日阅读记录评价表等。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在评价记录中填写自己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和总结。笔者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如在“本书阅读计划表”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你准备多久读完这本书?②你准备每天读多长时间?③你准备用哪些阅读方法读这本书?④读完整本书,你希望有什么收获?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开始之前有所计划和思考,进而有计划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此外,针对每日阅读记录评价表、每周阅读记录评价表等,教师也要设计填充内容,从而确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定期进行检测和指导

阅读记录评价册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然而,其与具体书本内容的解读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书目的体裁、内容等设计不同的阅读训练题目,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质量,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指导[4]。

如在《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便设计了“《昆虫记》阅读练习”这一检测内容。其中包括“下列关于《昆虫记》的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抱蛂的说法正确的是( )”等题目,让学生阅读后完成,进而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随后,笔者会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以及不正确的阅读方法等开展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阅读是一次浪漫的旅行体验,在这次旅行中,读者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事,品味各种各样的生活滋味,获得各种各样的人生哲理。阅读可以滋养心灵,收获智慧,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让学生于阅读中感悟人生真谛,认识生活之美,分享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陈晓英.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7(3).

[2]赵爱珍.相遇温暖照亮——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活动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2016(1).

[3]朱育培.“整本书阅读”怎么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2).

[4]易姝.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4).

【作者简介】

林丽娟(1986~),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指导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