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下学校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对策
2021-09-22武洁
武洁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我国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变革,这其中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成了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一个学校中,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意识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利用率,因而本文分析了学校管理员树立服务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经济环境下培养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经济环境 图书管理员 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经济环境下,图书馆人员的服务意识影响着一个学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好图书馆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努力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发挥图书馆最大的教育作用。
一、为什么要在经济环境下对图书管理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
(1)有利于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在经济环境下,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相应的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会让图书馆和读者这两方面存在供求与需求上的不平等,图书馆的教育辅助作用就很难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1],这时就需要通过加强培养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养,从而可以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2)有利于最大化的利用好教育资源。图书馆的基础作用就是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图书馆中管理员的服务就是高效的根据读者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这种服务首先是无形的,因为这种服务很难用肉眼辨别;其次服务是具有差异的,读者对服务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最后是服务是同步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管理员的服务是同步进行的。只有充分的发挥好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才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好图书馆的教育资源。
二、如何在经济环境下培养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
(1)改变传统的服务意识。经济环境下,学校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培养新型的应用性人才,这就对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员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服务人员,应该将好的服务态度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重心,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将读者作为图书馆的主体,根据读者新的、不同的需求对应的提供不同的服务,改变被动的服务态度,提高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例如,图书馆往常的服务方式是“读者找上门,管理员才服务”,这种老旧的服务方式可以被管理员摒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的询问到馆人员的诉求,让每个读者感受到管理员的服务热情,为读者高效的匹配好相应的图书资源。
(2)经常开展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图书管理员虽然也是在校职工,但经常会被任课教师和学生忽略,从而打击管理员的工作热情,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图书管理员的服务功能。因此学校需要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培养图书管理员进行自我管理的理念,增强管理员的服务热情和责任感,发挥管理员的管理优势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数字化的理念越来越深,为了更有效的整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对管理员进行网络技术的培养,使管理员可以更好的运用图书馆的网络设备,同时还需要对管理员进行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让管理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自主的学习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各种网络设备的维护、升级和管理做好理论基础,发挥自身最大的服务功能。
(3)创新服务方式。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死板、机械、单一的服务方式,这会使得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水平普遍较低,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大。因而学校管理员应该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与学校读者的交流和沟通,在了解和统计读者的阅读需求后,尽快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扩宽文献检索与开发的途径,为读者提供更大的阅读便利。在经济环境下,可以在管理員人工服务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的力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减少读者的“阅读阻力”,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校图书馆中,可以多多的引进先进的网络检索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的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更新,方便读者更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在设备检索不到相关书籍时,管理员可帮助读者进行人工检索,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发挥图书馆最大的储备功能和作用。
在经济环境下,为了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好的展开,需要图书管理员有较好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传统、单一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早已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需要及时的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和读者及时进行交流,根据读者需要改变自身服务理念。与此同时,图书管理员也需要加强自身学习和管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来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隆琪.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之我见[J].知识文库,2016(16):265+229.
[2]邵华伟.图书管理员服务意识的自我培养[J].办公室业务,2016(11):178.
[3]赵大敏.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