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递进式课堂融入路径探讨与实践
2021-09-22姚铃丽
姚铃丽
[摘 要] 职业院校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缺乏协同育人理论,实施路径牵强,思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以平台课程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为例,构建“思政素材丰富、融入方式递进、考核评价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递进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146-02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要将开展课程思政放在首要位置,发掘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各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质量强国”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课程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专业群“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群内各专业的平台课程,支撑电子信息类、产品检测类“技术+质量”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课程部分模块作为智能制造类、通信类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质量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构建课程模块,提升思政效果。
一、依据培养要求,设计思政目标
依据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确定课程的课程三大目标:以掌握ISO9000标准和文件编写方法为知识目标,以“懂架构、会审核”为能力目标,培养常存质量意识,具有使命担当、职业素养,并能自主学习的勇于践行“质量强国”重要战略的质量人。
根据素质目标聚焦思政目标:使命担当、质量意识、自主学习。
二、围绕思政目标,优化教学模块
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最终将教学模块优化成以下六个:现代管理体系与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实施、课外教学拓展。将思政要素贯穿于课程始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依据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素材库
课程围绕思政目标,挖掘思政资源,构建思政素材库。依托行、校、企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资源库的动态管理。资源具有可重组的特点,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授课老师可灵活选择资源模块,实现资源库的“活页式”选取。
四、迎合学习特点,递进融入教学全过程
课程团队从整体出发,构建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阶梯式融入方式,如下图所示:
以图片、视频或者PPT背景等形式给学生以最直接的传授。课堂解读十九大等重要报告中质量部分节选,让学生了解中国质量发展历程和当前国家对质量的战略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插入纪录片“大国质量”片段、企业质量事故等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和质量意识。
鉴于课程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课前发布导学,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共同完成小组任务,让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质量意识。
课程团队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创造审核实战机会,学生以审核组成员身份参与到组织的内部审核和监督审核中,将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进行无缝衔接,形成“理论—实践—理论”升华的同时,也通过审核组长和老师的模范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巩固并达成ISO19011标准所要求的诚实正直、公正表达、合理判断、保密、独立等职业素养。发挥质量人的使命担当,完成审核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巩固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教学团队将课程学习延展到课堂外,创立9001质量社团;全校范围内每年举办一次质量知识竞赛;创设课程公众号,定期推送质量工具的使用小故事、质量典型人物;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发明杯、挑战杯、“互联网+”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
五、改革评价机制,夯实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评价实现双考核,课程考核和证书考核共同检验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考核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本着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考核。
证书考核依据中国质量中心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的评价,关注专业能力的同时评判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成,颁发CCAA审核员证书。
六、总结
课程围绕“使命担当、质量意识、自动学习”的思政目标,构建“思政素材丰富、融入方式递进、考核评价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课程内容上,选取六大模块,突破单纯“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从培养未来在制造业能创造质量引领的新一代质量人的角度出发,将质量事故案例、质量发展历程、国家质量战略、质量工具应用等融入各个模块中。在思政实施上,采用“直观展示、翻转课堂、审核实战、课外拓展”四层递进的融入方式,全方位巩固思政目标达成。在考核评价上,采用课程考核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的模式,由授课教师和行业专家、技能考评员共同参与考核,将内审员证书作为验证思政目标是否达成的一部分。多维度设计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以贯之。
参考文献:
[1]史巍.论以“課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168-173.
[2]王素萍.强化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55-57.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