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2021-09-22杨巍
杨巍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高中历史课堂也是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文章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分析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策略,一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不仅可以增强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与掌握,还可以引发高中生对国家发展与历史潮流的感悟,使其更加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以下统称“教材”)不仅包括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还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多种文化思想。教材重点总结与展现了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时序为主线贯穿整个教材。教材分别从中国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三个阶段,梳理和整理我国如何一步步形成、发展与巩固的。高中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对我国历史有着深刻的认知,还可以通过学习与整理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高中生更好地成为社会建设的预备军。
二、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一直影响着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导致历史课堂中更加重视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历史学科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关注太多,这并不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阻碍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最终使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要向高中生全面渗透家国情怀,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
1.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课程是指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详细描述与说明,而对当今社会与个人发展产生哲学性的思辨的教学过程。对于当今高速发展时代潮流下的高中生来说,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古今时代差距巨大,高中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想法难以理解。这样的历史学科教学现状,使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难以深化与开展。因此,要想在历史学科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注意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使高中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具体景象,为家国情怀的渗透提供情境上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教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地图和各个思想流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代表作,以相关科普视频或者是PPT的形式展现给高中生,引导高中生对各个思想流派的讨论与思考,并结合当今社会中关于这些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拓展学习《楚辞》的相关知识和人文意义,使高中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还可以充分培養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相关问题,激发高中生对历史课堂的探索和对家国情怀的探索。在实际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内涵,结合相关的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问题,使高中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收获相关的启发与情感体验,更好地内化、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的历史教学知识点将高中生组成历史学习小组,并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创设与该堂课教学重点相关的问题,让高中生围绕该问题展开历史小组的讨论与辨析,使高中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历史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教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由于教材中涉及的诸如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等选官制度,其应用年代距今非常久远,高中生难以分辨其中的异同点与实际应用的朝代。教师可以结合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高中生组成历史小组,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相关的科普视频或者相关史料,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播放,使高中生在历史课堂的导入阶段就对本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有着一定程度的理解与认识。通过相关视频、图片和史料的展现,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探究,激发高中生学习选官制度的学习兴趣,再围绕“选官制度的区分”在课前导入阶段设置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爱国主义精神更是每个人应该具备和拥有的重要精神和道德品质。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培养其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做到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超.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5).
[2]潘建新. 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J]. 华夏教师,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