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城市电台如何提升融合传播力
2021-09-22李素卿钟慧
李素卿 钟慧
【摘 要】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融合传播力已是城市电台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立足广州新闻资讯广播的实践与探索,从满足用户对即时资讯的需求、重视可视化表达以及发挥专业优势生产“声音+”融媒产品等方面,分析城市电台提升融合传播力的多种路径。
【关键词】电台;全媒体;融合传播;“声音+”融媒产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9.86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99.7%。[1]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方式,给城市电台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结合近年广州新闻资讯广播的实践,探讨全媒体时代城市电台提升融合传播力的路径。
一、全媒体直播导入产品思维,满足用户对即时资讯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广电的渠道优势被不断削弱。传统媒体要在新媒体环境中继续优雅地生存下去,就要提高内容生产能力,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内容给用户,这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2]在内容生产过程中,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是城市电台走向融合必须明确的理念。产品通常是指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应用程序或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将新闻视作产品,是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引入互联网思维、实现转型升级的新思路。[3]
(一)信息博弈,报道以快为先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推送的速度已进入以分秒计算的时代,新闻媒体要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在提高时效性上下功夫,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2021年5月21日,广州出现了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广州新闻资讯广播立即开启应急报道的全媒体直播模式。相比广播直播依靠单一的声音介质,全媒体直播的展现手段更加多样化,视频直播流、短视频、图片、文字……更能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多元需求。从5月21日开始,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多次运用全媒体直播,包括报道广州通报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首例确诊患者情况、中高风险地区居民生活安排和疫情下的广州高考首日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广州本轮疫情的防控进展。这种即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全媒体直播模式受到了用户的青睐,以5月21日直播广州通报本轮疫情的首例确诊患者情况为例,阅读量超过50万人次。
(二)丰富全媒体直播产品的体系,实现全息传播
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调查显示,相比具有过程感、但是需要保持注意力的新闻直播,18-25岁的年轻用户更喜欢一目了然的可视化综合界面。[4]有鉴于此,新闻资讯广播不断完善全媒体直播产品体系,不仅有视频直播页面,还推出图文直播、直播内容海报和直播要点回顾等,将不同类型的新闻产品贯穿于内容生产的链条中。如2020年12月6日广州马拉松赛开跑,这是疫情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全马赛事。赛事当日,多路记者在重要路段进行图文报道,同时,有记者兼跑手采用5G+VR技术手段进行体验式全网直播。赛事当晚,主持人特邀资深跑者走进广州国际媒体港潮墟直播室,进行音视频直播交流。基于移动优先、场景适配的原则,设计图文读新闻、音频听广马、视频看故事、H5玩游戏、直播共交流的个性化传播模式,增强作品感染力、吸引力。作品运用全媒体信息形态,通过多终端分发,实现精准推送,对用户形成有效的引领效果。
二、重视可视化表达,有效推动新闻报道的网络化转型
报纸有版面设计,电视有画面设计,与报纸、电视相比,仅靠声音传输的传统广播在内容的可视化表达上有明显的差距。作为视觉表达的“后进生”,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将劣势转为优势,利用个性化的镜头符号和独特的视觉表达元素,追求新闻报道的网络化表达,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喜好,进一步提高报道的影响力。
(一)精品短视频以新闻真实的力量赋能融合传播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应用场景,短视频正是风口所在。短视频的魅力在于以最快的速度拉近创作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短视频产品的制作,但要制作出精品短视频,突破点在于内容策划,对创作者本身的业务能力和信息响应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这恰恰是专业新闻媒体机构的优势所在。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加强策划,将记者采集的一线素材、权威可用的资料提炼加工为短视频,在微博、视频号和抖音等社交平台精准播发。如短视频《谁是黄志愿》真实记录一名志愿者深入社区服务的故事,视频开头以“谁是‘黄志愿”的悬念吸引用户,随后再现志愿者真实可靠的工作常态,引导用户走近志愿者的生活。该作品在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自主研发的手机客户端花城FM首发后,同步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和央视频等平台分发,更得到学习强国全国主平台推荐,收获大量好评,并且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网络视听类一等奖。Vlog(视频博客)是近两年出现的一种新的个性化短视频,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和分享,具有较强的纪实感和亲近感。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广州新闻资讯广播记者首次将Vlog引入重大主题报道中,将记者采访两会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在镜头前,从源头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真实。该系列Vlog产品收获了千万级的阅读量,引发了网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全国两会热点的关注,增加了全国两会话题的互动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二)海报产品“网感”表达,直抵人心
传统的新闻报道在形式上偏严肃,在全媒体时代,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传播風格容易让用户产生距离感。对于媒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吸纳网络热点话语,可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保持与用户的心理贴近,与社会话语同频共振。2021年5月出现本地疫情以来,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推出多款海报产品,聚焦疫情跟踪、应急物资保障和疫情防控等信息,让“硬”资讯得以“软”表达。疫情期间,“总之我要保住这份工”“我要做到退休”等网络金句刷爆社交平台。广州新闻资讯广播以原创动漫IP“花果山大橘”(图1)作为防疫大使,设计系列宣传海报。海报巧妙套用了网络爆梗的句式,宣传本轮疫情防控的温馨提示。“总之我要保持社交距离,我现在不想和你聚会”“体温无论如何都要测,我要测到病毒退休”等文案贴地气,再加上有萌宠的可爱形象加持,海报一推出,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该系列海报被@健康广州、@广州地铁等政务类大V纷纷转发,阅读量可观。海报还被广泛张贴至广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街小巷的宣传栏上,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三、探索生产“声音+”系列融媒产品,创新融合传播
充分挖掘音频资源的价值,将音频资源产品化、互动化、个性化,并通过音频产品与服务、用户体验的有机结合将新媒体产品做到“让用户尖叫”的程度,是广播新媒体业务经营的不二法门。[5]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注重利用自身音频制作的优势,探索“声音+”融媒产品的生产,进一步贴近用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掌握传播的主动权。
(一)推出“声音+”融媒专栏,提升融合传播效果
新媒体形态产品的生产,不仅限于产品上线,还包括后续传播的链条延伸。广州新闻资讯广播注重对传播内容进行多形态加工与多渠道分发,形成传播合力。以2020年推出的《我是驻村第一书记》融媒专栏为例,采用音频、新闻海报和图文等方式,多维度展现扶贫攻坚路上的广州担当。用户既能通过广播电台或花城FM手机移动端收听驻村第一书记口述的扶贫故事,又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人物海报和工作场景,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能力。在做好扶贫攻坚主题宣传的同时,实现媒介间相互导流,共同做大做强。
(二)革新宣传报道的语态,加强短音频产品的传播力
新媒体的“新”,不仅包括手段创新,还有话语方式的革新。2021年广州出现本土疫情期间,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将专业、权威的防疫知识制作成多个语言版本的宣传声带和广播情景剧,依托广州的农村“大喇叭”、社区和商超的广播进行播放,有效扩大疫情防控宣传的覆盖面。改变以往文绉绉、严肃的宣传习惯,防疫“大喇叭”对传播语态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选用接地气、“网感”十足的语态形式,激发用户共鸣。如呼吁市民减少不必要外出,用“宁愿身上长点膘,也不要在外面漂”这类大白话,再如动员市民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用“做完核酸保绿码,返工揾钱好养家”这样接地气的宣传语,大大提升了音频产品的传播效果。主持人还将音频产品的制作花絮拍成短视频,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分发,让用户“闻其声,见其人”,增强产品的互动感,实现了在碎片时间中对用户的有效传播,进一步强化了防疫“大喇叭”的宣传效应。
(三)融入音乐元素,打造声音名片,助力城市形象宣传
作为服务本地的媒体,广州新闻资讯广播一直致力于传播广州声音,讲好广州故事。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州新闻资讯广播以自身独立的音乐创作力量,创作《唱享广州》歌曲,反映广州70年来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歌曲将粤语、RAP(说唱)和广东小调等特色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打造体现城市特色的声音名片,在全国逾百家电台和腾讯、酷狗等音乐平台分发,重构城市宣传的传播表达方式。同时,活用广州城市建设航拍等视频素材,把音频产品制作成MV(音乐视频),进一步丰富传播的内容,激发传播的内在效能。
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将会不断改变媒体传播的方式。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当好主力军,占领主阵地,城市电台任重而道远。“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有让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提升融合传播力,更好地履行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1-02-23].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
14.htm.
[2]曾祥敏.中國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81.
[3]史安斌,贺飞.新闻产品思维:理念重构与实践创新[J].青年记者,2016(19):82-85.
[4]窦锋昌.全媒体新闻生产:案例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37.
[5]申启武.坚守与突围: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传播,2017(05):11.
(作者:李素卿,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钟慧,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