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2021-09-22周道清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

周道清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道路、交通、医疗等基础建设领域的投入力度。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纷纷通过引入审计来监控资金的使用。传统的审计只是在竣工决(结)算的时候才介入,介入时施工已结束,决(结)算审核只能依据施工单位提供的签证单等资料作为结算审核的依据,极易产生审计争议,审计的结果往往也与实际造价误差很大。基于上述问题,不少建设项目尝试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引入全过程跟踪审计,希望依靠审计单位的专业经验为建设单位从项目立项、招投标、以及工程实施等全过程提供服务。但是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推广的时间还不长,部分建设单位的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一些项目从项目立项到合同签订阶段未让跟踪审计参与其中,跟踪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导致在工程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全过程跟踪审计;问题;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1、跟踪审计单位介入时,图纸设计已完成,跟踪审计即使发现图纸设计中隐藏的问题,也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造成工程实施时造价控制困难

问题1.有些设计单位在进行图纸设计时,部分内容不画出详细的做法图,往往只说明采用哪个图集,但是又不详细说明采用图集的哪一页的哪一个做法的图纸,造成编标单位、施工单位的理解不同,预算编制时的做法与现场实际施工时的做法不同,从而产生设计变更、签证,引起造价控制困难,甚至超预算。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设计单位设计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在此阶段让有经验的跟踪审计单位参与其中,跟踪审计单位可以通过与编标单位的沟通,了解现有图纸在编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督促设计单位整改,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问题2.有些设计单位不一次性设计到位,不少专业工程喜欢使用“二次深化设计”,给出的理由是专业工程,工程做法及工程量需要由专业厂商来进行深化。但是一旦使用“二次深化设计”,编标单位编制招标控制价时,该部分的预算造价一般都是按暂估价或暂定价来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由专业厂商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而二次深化设计过程中,不同厂商提供的方案又是不一样的,各家厂商都说自己的方案是最优方案,造成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跟踪审计多方之间扯皮,给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带来困难。

分析:二次深化设计的内容很容易成为造价控制的难点和问题的争议点,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单位完全可以在设计的同时,选择一些具有实力的潜在专业厂商,由专业厂商向设计单位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单位汇总整理后将方案提供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以组织设计单位、编标单位和跟踪审计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方案选择,选出性价比最优的方案,由设计单位按照确定的方案一次性设计到位,形成可以达到编制招标控制价要求的设计图纸,编标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将该部分内容编入招标控制价,投标人如果觉得有疑问,建设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答疑时加以解决,不把问题留到施工过程中,实现问题控制前移。

问题3.某供热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程序为:破除原有道路结构层—管道安装—道路结构层原样恢复。因原有路面结构图纸的缺失以及设计单位对现场查勘不够,进行图纸设计时仅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按照常规考虑来进行设计,预算编制人员按照设计提供的图纸编制招标控制价,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按照招投标程序完成招投标工作,并最终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进场拆除施工时才发现原有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不符,招标控制价和投标中标价中的很多拆除和恢复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无法被使用,需要重新进行组价,很多措施费也相应的发生改变,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设计前对现场的查勘不足,有些现场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造成设计单位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设计人员只凭以往的经验来进行设计,从而使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建设单位未让跟踪审计在图纸设计时参与,无法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也是造成问题的关键。对于有经验的跟踪审计而言,通常对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道路结构层的拆除和恢复在整个工程中的费用占比也是比较高的,如果建设单位让跟踪审计单位提前介入,跟踪审计单位可以在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前作一些提醒,同时也可以建议建设单位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将此部分容易产生争议的内容通过合同条款的方式给予确定,对因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图纸的正确性不能达到工程要求应给予适度的处罚条款写进合同,以约束设计单位的设计行为,保证图纸设计的正确性和提高设计单位的责任意识。

迁改费用确定下来,尽可能的避免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后形成大量签证引起造价失控。

2、跟踪审计单位介入时,合同签订工作已完成,无法对合同签订过程中不规范的内容提供建议,及时告知建设单位修正

由于全过程跟踪审计推广时间还不长,不少建设单位对全过程跟踪审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尚未意识到在合同签订前就需要引入跟踪审计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是施工阶段,导致全过程跟踪审计变成施工过程跟踪审计,其实合同签订的是否完善,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及造价的控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问题1.某供热管道安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中工程计划开工时间、计划竣工时间、合同签订日期及一方签约单位法人代表或代理人未签名盖章,只在计划竣工时间中签有“2018年”,而实际开工日期为2019年,导致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不久就开始考虑人工、材料的调查索赔事宜。

分析:工程施工合同签订是否规范、合法,是工程能否正常实施的重要因素。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跟踪审计对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具有審查义务。对于有经验的跟踪审计单位而言,上述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容易看出来并加以纠正,对于计划开竣工日期可以建议建设单位慎重考虑,避免出现合同计划竣工时间比实际开工时间还要早,从而避免施工单位不必要的索赔。

问题2.工程建设周期长的建设项目,存在人工、材料价格调整的可能,有些工程施工合同中对于经常因理解不一致发生纠纷的人工费是否调整、材料调查的规定不是很明确,常常只在条款中注明按《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价〔2008〕67号》文进行调整,但是不作说细说明。

分析:现在的跟踪审计人员往往都兼有编标和结算审核的能力,跟踪审计人员对于人工、材料调查的方法及节点还是比较敏感的,况且人工、材料调差查也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如果在合同签订时就让跟踪审计参与进来,跟踪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经验,将人工、材料调整的方法和节点在合同专项条款中加以详细说明,就可以效的避免争议。

结语:

我国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建设单位对全过程跟踪审计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会越来越好的发挥其作用,为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进.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J].砖瓦,2021(04):106-107.

[2]李万泉,王小娟.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1(04):14-16.

[3]刘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内江科技,2020,41(12):7+31.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