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寸节皆花

2021-09-22黎晗

福建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莆田

黎晗

仙游菜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唐代有高僧智广和尚在此修行,以野菜为粮。乡人看到溪里面有菜叶浮现,因名此溪为菜溪。这个说法来自《游洋志》,搞不明白智广和尚为什么要把吃剩的野菜倒进溪里,这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到位。

广化寺旁有月峰寺,那里的辛夷花很出名。《莆田县志》云其“堂前辛夷最古”。辛夷别名木兰,由此看来,木兰溪名字的由来也并不全是瞎编的。那个传说里说“开莆来学”的大儒郑露乘舟要离莆履新,莆人摘木兰花撒到水面送别,据说这是木兰溪名字的由来。

《兴化府志》提到,广化寺西面有一座罗汉峰,罗汉峰南侧有一个小山谷叫“佛肠坑”,广化寺开山僧“吐肠胃于此洗涤”。每回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牢骚,我总会想起这个佛肠坑的传说。

《莆田县志》载,智泉旧名梅花漈,相传鸡峰人叫陈清的,曾经到那里放牛,忽然一个白衣老人跑出来呵斥他:“此仙人菜园地,勿饮牛污吾水!”神仙居然还要自己种菜吃,这神仙也太不像神仙了,跟邻居大爷似的。

《莆舆纪胜》说九鲤湖九位真人:“目俱盲,独长者一眼,朗然如日,为诸真人前行。”《莆陽比事》说龟山寺:“沈陈二师雅相爱,游处必俱,唐长庆中经行龟山院,北遇六眸神龟,蹑四小龟行,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遂结庵于此,因名龟山。”九个兄弟一只眼,一只乌龟六只眼,古人太有想象力了。如此看来,《西游记》里的杨戬有三只眼睛也不足为怪。

《莆舆纪胜》载:“出郭八十里而遥,至清源西里,曰永兴岩。……旧有洞,可炬行。宋绍兴中,山鬼为厉,张真君以巨石封之,患息。……古老相传,古时有一人,牵犬落洞中,遇一鬼与语,其人善谈,鬼喜之,遂把臂偕行,路吠不已。其人将羊卖得百钱,归家视之,皆已焚纸钱。”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注意那些“把臂偕行”的人,他们很可能是鬼,一旦被骗,连张真君也救不了你。

出米岩在仙游古重山,传说很早的时候有异僧在此住锡,岩石的缝隙里会流出米来,不多不少,刚好够山上的和尚吃。想来这是一种绝妙的供给侧设计,可惜一位小和尚贪心,偷偷跑去岩石上打洞,想要凿出更多的米来。结果呢,出米岩从此不再出米了。出米岩不再出米还是叫出米岩,就像局长退休了还是要喊他局长。叫惯了,不那样叫彼此都难受。

新度镇青垞村有座山,原名上横山。相传当年钱四娘修木兰陂失败投水自尽,尸浮山下,香飘七日,遂改名香山。之后村民建香山宫供奉钱四娘,香火至今不断。香山宫前面有一片杜楦树,据说树心是红的,当地百姓把这些树视为圣树。别的地方的杜楦,树心是什么颜色的?我不知道,就当这里的杜楦是独一无二的吧。此时,格物不一定致知。

钱四娘修木兰陂失败投水自尽,后来葬香山。林从世筑陂不就,后来在黄石瑶台隐居下来。李宏成事了,分得大小孤屿的白地。大小孤屿,在今黄石金山、邹曾徐一带。以上《兴化府志》《莆田县志》皆有记。谁做了好事,人们其实都记得。

黄石青山原名城山,“城山青,黄石出公卿”,这是旧谶语,后来都应验了。城山改名青山,是指宋代山上“松皆合抱”“其色渐青”。《莆田县志》记载:“康熙壬寅岁,迁民一日悉伐其山,至今风水犹难复也。”青山现在还叫青山,虽然松树早被砍光了。风水呢,现在的人不信了。

《莆田县志》述里图:“郡城内外旧多凸凹不平,自知军赵彦砺砻石更砌,坦然如砥。近比屋居民动侵官路,初用长檐,后遂实筑,因袭既久,通逵渐成委巷。”看来违章建筑自古就有,“初用长檐,后遂实筑”,连手法都一样。

湄洲岛沙滩上有黑白小石头,可以做棋子。仙游银岩山峡谷间有玲珑小石头,黄白色,质地松软,可以养菖蒲。北濑飞泉下峡谷间,也有可把玩的奇石。这些都是《兴化府志》里说的。先人就是这么好玩,喜欢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宋彭乘《墨客挥犀》载:“壶山有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兴化府志》和《莆田县志》都提到,这根木化石后来被蔡襄搬到自己家里去了。蔡襄这样做显然不对,喜欢归喜欢,毕竟这是公家的东西。此所谓:莫伸手,伸手必被记。

《兴化府志》虽然是正统方志,各种奇谈一样比比皆是。最好玩的是提到蔡襄迁居的莆田蔡宅隔壁有个村叫水亭,村中大路南侧有三块石头并排列着。这三块石头颇为灵异,叫“摩香石”,“每大比之年,以手摩石,闻桂花香则中选”。水亭村到底在哪,那三块摩香石还在吗?还是不要被找到吧,免得有孩子摩不出桂花香伤心。

明代莆田姚旅写的《露书》里记载:“莆延寿桥头一荔枝树,宋时尝采其南枝以贡,今不锡贡,北枝岁结果累累,南枝不复生。”这脾气!

龙眼树的枝条柔脆,龙眼成熟的时候,一般要请熟练的惯手登爬采摘。可主人又担心雇工偷吃,就约定说,你在树上唱歌,歌不能停,停了不给工资。“树叶扶疏,人坐绿荫中高低断续,喁喁不已,颇足娱耳。土人谓之‘唱龙眼。”这个典故出自《仙游县志》,可算莆田乡村Rap的起源。

传说清代的时候,莆田九华山麓的苦竹寺附近有几条通佛性的锦蛇,寺里僧人念经,它们会爬出来旁听。我曾经在一个下雨的黄昏去苦竹寺瞎逛,走着走着,忽然想起这个传说,心里不禁一凛,赶紧去路边捡了一根枯竹抓在手里。当时苦竹寺尚未重修,庙里一个和尚也没有,诵经之声停歇了有大半个世纪。

莆田风俗,古今大致相近,元宵、清明、端午、中元、冬至、除夕,都是大节,都离不开祭祖祭天地一类。观廖必琦《莆田县志》,唯“社学光斋”一项,如今已消失不见。“清明前后,乡学生相与醵钱为酒食,邀先生及先生之友于形胜处宴饮,以余钱奉师,谓之光斋,亦谓之浴沂会。”醵,音同句,大家凑钱的意思。浴沂二字,出自《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此风雅的习俗,居然消失了,真是可惜。再说我也教过几年书,也有一些学生后辈的。

七夕节,各地节俗大多或浪漫求欢,或慧心求巧,只有莆田比较奇怪,《莆田县志》载:“七夕乞巧,稚子争击瓦缶于庭。”这是在赶天狗吗?

泉州开元寺东塔,唐咸通年间由仙游文偁建,文偁被尊为开元初祖。《清源志》记载,文偁是得道高僧,“修行坚苦,日诵《金刚经》不辍口。所居丈室,不烛自明。净瓶水常满,若有神供”。诵经修行能获神通,地方文献里屡屡提及。《莆阳比事》记载了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广化寺的前身金仙院有个和尚叫无际,“精持《莲花经》,石忽涌泉”。小侄子刚上高中,对物理有些恐惧,我给他讲了这两个故事。他眨巴着单眼皮的双眼惊呼,哇,超能量啊!我说,不,此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家四六》一种,宋无名氏辑,宋刻本。四六文即为骈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为骈文。《四家四六》为宋代四位骈文高手的四六文总集,分别为方大琮撰《壶山先生四六》一卷、王迈撰《臞轩先生四六》一卷、刘克庄撰《后村先生四六》一卷、欧阳守道撰《巽斋先生四六》一卷。其中方、王、刘都是莆田人,莆田人爱写优美辞章,由此可见一斑。

宋福州府左司理方峻,致仕后在家里挖井,挖到泉水后这样祷告:“愿子孫居官清白如此水。”这典故真是动人,就是不知道他一个人对着井口喃喃自语的话怎么传了开来。

林震,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熟读经典,博闻强记,长于集句,尝用诗三百八十家为《集句诗》。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青山有恨花初谢,流水无言草自春”。

宋代江苏人徐林,宣和进士,官至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因得罪秦桧被贬到兴化当知军。徐林非常崇拜郑樵,“每闻郑樵语,必手录之”。

龚茂良有个哥哥叫龚德潜,通儒释学,宋孝宗曾召其入内说法,赐偈云:“信手拈来说,宗乘数百句。僧归寺寂寥,一字无著处。”说是“一字无著处”,整首偈诗还是被《莆田县志》记了下来。

明代莆田和尚石窦有谒语曰:“我本江边一钓翁,无文无字无神通。有人问我西来意,日向西沉月向东。”说完这话,石窦和尚就示寂了。据《莆田县志》记载,石窦和尚圆寂后有舍利子,一颗颗晶莹如碧玉。

明代兴化知府岳正开小西湖后,湖中蓄养鱼荷。莲花结籽、鱼养大后,“并归府学,以为会馔之助”。就是说给学生们加餐的,是不是烧烤,就不知道了。

明成化至正德年间,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这个茶陵诗派跟莆田关系密切:李东阳的岳父岳正曾任兴化知府;状元柯潜任翰林院庶吉士教习大臣期间,进士李东阳是他的学生;李东阳当时的同窗好友还有莆田进士陈音、吴希贤。茶陵诗派后来还出了一位特别优秀的诗人林俊。林俊也是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林俊的父亲叫林朝,林俊的师傅李东阳的老丈人岳正在兴化任知府时跟林俊的老爸林朝是铁哥们。这话我是故意说得这么绕的,通俗点说,李东阳和莆田人林俊既是师徒,又是世交。

莆田东岩山,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的麟山祖祠,供奉“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祖祠正殿有一对楹联表述着林龙江的教旨:“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好大胸襟,不知是谁写的。

莆田史上捐赠学田最多的是明万历年间一个叫许克相的乡绅,一口气捐出二百四十三亩。好笑的是,过几年,许氏家族里有人出来假装哭穷,要讨回捐出去的田地。当时一位姓沈的提学这样批示:“不愿捐者不宜强之捐,即已捐者不宜听之还。”这处事手法真是明快,赞。

姚旅《露书》里有句:“下之争也,激于气;争之不已也,酿于上之不断。”放在今天,这应该算是职场金句。

明代正德年间莆田城内建有名宦祠和乡贤祠,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建。名宦祠祭祀外地来莆职官先人,计有一百零五人。乡贤祠供奉莆田历代先贤,人数更多,二百一十八人。名宦乡贤合起来三百多人,祭祀的时候光是读名单都要读老半天。

周瑛任抚州知府后,在老家建了临汝书院。书院门口修了一个浴云池,面积有一亩大,专门用来洗涤笔砚。现在的书法家应该羡慕死,我曾目睹一个写字的朋友洗笔砚,把卫生间洗面台搞得跟菜市场里卖海鲜的摊位似的。

明代太常寺卿、莆田人陈音和礼部侍郎顾清是邻居,二人在围墙上架了一个轮竿,用来传递诗稿,人称“诗钩”。

先人写景,往往妙笔连连,如《仙游县志》记峰:文笔峰,秀拔尖利,若毫颖插天。天梯峰,拾级而上,其险迫面。回头峰,巍峨排奡,体势凌东。擎柱峰,矗矗员秀,巅末毕现。云顶峰,端削秀丽,摩拂云霄。飞来峰,孤嶷肃立,从空倒插,望之栩栩如生。

明人林茂达和方良永、方良节兄弟是同学,林年纪大,把方家兄弟当小弟看。后来,方家兄弟同科登进士,一个当上浙江布政使,一个当上广东布政使,而林还是一个诸生。有一次,方家兄弟回来,和林茂达一起出席社祭活动,“二方盛服立左右,而林以蓝衫居中,委蛇自若,识者高之”。方家兄弟谦逊,可赞。更可贵的是林茂达,年长者尊,该站中间就站中间,无须曲意逢迎或故作谦卑。如此说来,此公定非凡人,果然林茂达后来也中了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明代写《莆舆纪胜》的林登名是林兆恩的堂侄。林登名的父亲林兆珂早年追随堂兄林兆恩,后于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累官至大司寇。晚年告老还乡,仍热衷于“三一教”事业,编辑有《林子全集》《午尼真谛》。我有一个忘年交是官场人物,有一天跟他喝茶,我劝他退休后最好不要加入什么民间协会,他答应得很爽快,后来我却后悔自己说错话了。

仙游有座东山岩,岩前有座南潮宫,宫里有株桂花。《仙游县志》言其:不知植自何年,古干屈曲,寸节皆花。“寸节皆花”四字甚美,借来做这篇长短句的标题吧。

责任编辑陈美者

猜你喜欢

莆田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爱心车队抵达莆田送去冬日温暖
莆田东阳:两朝“进士村”的前世今生
福建莆田:释放质量红利
福建莆田 亲近古琴名家与莆田文化名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