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高职公共基础“金课”建设探究

2021-09-22翟步祥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金课高职院校

[摘要]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职教方针,适应信息化时代个性化教育的时代要求。在“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要明确“融、足、新、优、活”等金课特征,把握“模块化、分层化、应用化、信息化、机制化”等金课建设要求,全方位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质量,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公共基础教育保障。

[关键词]学习者中心;金课;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

[作者简介]翟步祥(1967- ),男,江苏泰州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江苏  南京  2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研究资助项目“高职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

JSJG633,项目主持人:翟步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8-0097-05

强化“学习者中心”理念是高职院校贯彻国家职教政策、推动“课堂革命”、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对于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学习者中心”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提出,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科德(Corder)又提出外语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不能迫使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①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入学后首先要接触和学习的课程体系,通过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推动学校课程组织和教育模式改革,优化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习惯,对于推动学生基本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公共基础“金课”建设

“学习者中心”理念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也是衡量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指导标准。以往的职业教育基础课程基于构建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层次性和学习个性,成为制约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成效发挥的重要原因。通过贯彻“学习者中心”理念,重塑公共基础课教育形态,打造公共基础“金课”,能够使公共基础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育体系。

1.“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基础金课标准。所谓“金课”是学校课程质量和标准的形象说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两性一度是检验‘金课的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则被定义为‘水课”。②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评价体现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思考。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背景下,全面建设“金课”,淘汰“水课”,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基础“金课”特点。其一,高职公共基础“金课”的“金”应该体现在课程思政的“融”。“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與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即所有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单元都应该设计育德目标,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让公共基础课程打上金色的底色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

其二,高职公共基础“金课”的“金”应该体现在资源建设“足”。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满足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及教学需求,做好高职公共基础“金课”建设的系列配套设施和资源支撑。高职公共基础“金课”课程建设的资源配套不仅要有整体全面的顶层设计,也要进行精细的基础性建设完善。加大多媒体教室的改造力度,升级更新公共设备,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型教学提供保障;加快智慧教室的建设,引入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全面打造智慧教学空间来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教学反馈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性重塑,形成以数字化、探讨型、研究型为主的教育新形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其三,高职公共基础“金课”的“金”应该体现在课程内容“新”。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设计是“金课”的关键。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不少教材仍存在内容陈旧、深奥,知识性内容过多,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的现象。因此,课程内容必须颠覆传统的以知识架构进行课程设计的结构模式,教材力求反映理想与现实、学习与生活、校园与社会、技术与文化等多维度、多形式、多层面内容。在内容的组织上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引领型和问题解决型课程,鼓励学生参与专业实践、解决具体问题。一方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或对接工作岗位,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设计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单元学习内容,或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在学习和探索中创造价值的习惯,确保课程内容的落地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分阶段设置一些高难度的复杂性问题或启发式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和分享,引导学生去合作完成或探究完成,确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其四,高职公共基础“金课”的“金”应该体现在教学方法“优”。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本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突出对人才的技能培养,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传授型”方法向突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 “探究互动型”方法转换。以线上微课堂为支撑,翻转课堂为载体,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及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库建设,推进案例教学,解决教学与专业企业相互脱节的问题;制订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开发计划,加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解决现场实训无法做到或者成本过高等问题。构建并遵循“教、学、做、用”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学得怎么样?” “能否应用于生活实际或工作实践?”这四个关键问题,全面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大力支持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把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打造互容、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最终实现“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质量高起来”。

其五,高职公共基础“金课”的“金”应该体现在评价方式“活”。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习者、同伴甚至家长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价主体。其次,评价内容多样化。课前练习成绩、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小组协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环节的表现都可成为评价的内容,而不仅限于检测的成绩。教师可通过习题检测、课堂观察、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将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作为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的参考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基础“金课”建设保障

1.完善公共基础“金课”机制保障。这是推动高职公共基础“金课”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及政策,结合学校内涵发展需要,构建基于素质培养的“目标引导、层次渐进、功能模块化”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以“金课”建设为导向,加强公共基础课程的顶层教学设计并持续推进政策建设、制度建设。完善建设“金课”的各项机制,包括政策管理机制、评价机制、组织建设机制、推广运用机制、经费支持机制等,持续构建体现高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师评聘、奖励、考核、监督机制,强化教师的教学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监控,健全课程设计、线上线下运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等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完善机制,并且坚持“找问题、抓质量、重发展”原则,打造一流公共基础课程,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公共基础“金课”师资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又“红”又“专”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所谓“红”是指严格遵守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要求,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践行师德规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专”是指具备充足的专业学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还应该具备主动深入了解专业对公共基础课程的需求并做到将专业需求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的本领,甚至是主动学习和掌握1~2项专业基本技能,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金课”的重要基础。教师是教学的重要主体,是课堂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和互动性。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开展学术活动研讨会。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形式,促进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科研项目来带动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无缝交流。通过“研、学、评、赛、建”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确立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定期选派课程团队带头人到知名高校或跨国企业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要建设真正的“金课”,就必须先从人才建设开始,只有重视创建优质的教师团队,“金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公共基础“金课”资源保障。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公共基础“金课”建设的倾斜力度,完善公共基础“金课”建设的软硬件配套设施。 满足课程建设及教学需求,高职院校应立足学校顶层设计,建立“金课”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高职院校“金课”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应该纳入学校年度总预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金课”建设经费应该分为学校统筹和课程团队使用两个不同的部分。学校统筹部分主要用于课程管理和保障,主要包括平台建设、团队培育、评估评价、项目申报等;课程团队使用部分包括文献资料购置、学术交流活动等。

三、“学习者中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基础“金课”建设路径

1.围绕学习目标需要,重构教材知识体系。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应充分体现学习者素质素养提升、专业应用和学生持续发展功能,全面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

其一,教学设计“模块化”。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必修模块后,可根据专业和自身需要自主选修相应的应用和拓展模块,使整个课程学习的过程既能适应学制缩短、课时减少的实际状况,又可以根据行业岗位(群)对知识的需求,灵活选取最适用的内容进行补充。以高职数学课为例,一元函数微积分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共同需求,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公共基础模块并添加以微积分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微积分概述”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保留一定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突出学习微积分这一人类自然学科的精华思想,旨在加强和突出微积分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素养,同时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专业应用模块包含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拉普拉斯变换、概率统计、数理逻辑、图论等,供不同层次及专业根据学习需求选用。如电类专业可选择常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经济管理类专业可选择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计算机类专业可选择数理逻辑、图论等。数学实验模块,重点介绍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软件分析进行数学计算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二,教学内容 “分层化”。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符合不同群体的需要,方便教学与自学,实现各层次学习者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以高职数学课为例,设计基础知识部分和拓展提高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尽量降低难度,重点掌握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淡化理论推导,借助图形、实例解释验证,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提高部分,适当补充和增加知识的延展,兼顾部分学习基础好、有学历提升愿望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复习题采取A、B、C分层并采用活页式设计,方便学生作业提交和问题讨论。

其三,教学实施“应用化”。运用“问题导向,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专业需求,采用“問题探究”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高职数学课为例,每章设置“导学”并全部采用“问题引入”方式。设计基础应用部分,将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及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提炼归类并在原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进一步补充完善,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知识应用的设计上全部采用“案例驱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及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与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在拓展提高部分补充一些较复杂的案例或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初步解决问题或者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学习形式需要,推动课程信息化建设。根据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推动公共基础课程在线开放建设,实现泛在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公共基础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按照知识点划分而制作的教学视频、教案、讲课PPT等教学常规资源,同时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学习成果的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讨论、师生互动、随堂测验、单元测验、考试等学习环节的非视频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在线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能基本掌握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求。课程在线开放的应用既反映了课程的良好社会服务效果,同时也为在校学生全面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在线开放MOOC建设和运用,全面促进“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观转变。

3.围绕学习方法需要,优化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或MOOC平台观看教学视频、回答随堂提问、参与在线的师生及生生讨论互动等学习环节,初步实现对基本概念及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堂教学实施问题探究式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或案例并通过云班课学习平台预先布置,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讨论互动、分析探究等,将问题转化为解决方法并用已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或在课程平台完成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式讨论探究,自主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拓展性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延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4.围绕育人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根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全面对课程进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核心素养等方面育德目标的设计。合理设计每个育德目标在教学单元中的融入点,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全面优化。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应及时总结,做到可观察、可评估、可持续改进,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总之,高职公共基础课从传统的教育者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高职院校从“三教”改革高度出发,以信息化时代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为目标,借助于各类学习资源平台全方面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在课程的静态资源建设上下功夫,更要在教学形式、方法的变革上大胆创新,同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探索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合到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之中,努力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释]

①郑侠,李京函,李恩.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42.

②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参考文献]

[1]桂德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困境、本原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78-80.

[2]贺祖斌.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评析——“高等教育大事年度盘点”学术沙龙[J].教师教育學报,2019(3):110-124.

[3]刘文东.构建“教、学、做、用”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初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3):117-118.

[4]杨璠.高职“微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商业会计, 2018(12):122-124.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金课高职院校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