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正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1-09-22万育辰王化宁吕辉珍张瑞国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氨磺正性负性

万育辰,王化宁,吕辉珍,张瑞国,冯 静

(1.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西安市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陕西 西安 710021;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陕西 西安710032;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陕西 西安71007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精神障碍,据统计约50%精神科住院患者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专科医院的比例甚至超过60%[1-2]。我国精神分裂症治疗防治指南建议首选二代抗精神病药物[3],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是减少复发、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的关键,首次发作的治疗对于其预后尤其重要[4]。许多研究均表明,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精神症状显著改善,但患者的社会功能通常不能恢复至发病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抑郁症状,约25%~60%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确抑郁[5],抑郁症状与不良预后、复发率增加、自杀致死有明显关系[6],而抑郁症状的出现通常与个体情感特质差异及应对方式有密切关系。有研究[7]表明,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抗抑郁效果,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为增强奖赏相关纹状体及皮质纹状体的功能连接,但其是否通过对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调节而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氨磺必利治疗前后正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变化,从积极心理学层面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根据第10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大于14分;②年龄18~60岁;③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②有明确精神活性物质接触史;③有严重自杀、伤人风险。本研究共发放63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0份(研究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5.31±6.03)岁。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9.32±7.5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8]:正性情绪分数低表明悲伤、无精打采等,而分数高表示个体热情、有活力、有激情、精力充沛等。负性情绪分数高表示个体主观有恐惧、羞愧、担忧、敌意、易怒、痛苦的情绪状况,而分数低表示冷静、放松。

1.2.1.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9]:通常用于反映个体与健康相互关联的具有特质属性的应对方式,其条目内容含有一定的跨情境性,与个体的某些个性特征关联,与心身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

1.2.1.3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0]:包括21项问题,每项问题计0~3分。总分小于10分表示无抑郁症状;10~15分为轻度抑郁症状;15~25分为明显抑郁症状;大于25分为严重抑郁症状。

1.2.1.4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1]:精神专科常将其用于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量表包括20个题目,由专业心理测评师询问患者后完成。每道题目均以0~6分评定,其中0分表示该项目未填写;1分表示无此症状;2分表示该症状很轻微;3分表示该症状轻度异常;4分表示该症状中度异常;5分表示该症状偏重;6分表示该症状重度异常;7分表示该症状极重度。总分越高,表明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

1.2.2 研究过程:经门诊医师接诊筛查,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入院后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住院治疗前自主完成PANAS、TCSQ、BDI,由测评师完成BPRS的评定。在住院期间给予口服氨磺必利(国药准字H20113230)治疗,平均剂量(451.26±113.35)mg/d,4周后完成入院时相同的量表及问卷。对照组完成PANAS、TCSQ的评定。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PANAS及TCSQ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研究组正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负性情绪、负性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PANAS及TCSQ评分比较(分)

2.2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及BDI评分比较 见表2。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BPRS及BDI评分降低(均P<0.05)。

表2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及BDI评分比较(分)

2.3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PANAS及TCSQ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患者正性情绪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负性情绪评分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表3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PANAS及TCSQ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健康人群,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正性情绪通常较低,而负性情绪相对较高,通常采取更多消极应对方式及较少的积极应对方式,这与以往的多项研究[12-14]结果均较为一致。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恢复。研究[15]表明,即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相似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关系,其再就业状况、独立生活能力仍有不同。其中,情感特质的差异可能为关键因素之一。不同于健康个体,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显示出更高的负性情绪水平及更低的正性情绪[16]。情感失调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体验到更多痛苦,因此患者存在更高物质滥用的风险,同时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共病、疾病进展、家庭负担及治疗结果也有明显影响。应对方式为另一项重要影响因子,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导致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17],是机体为减轻或消除现实压力源的影响,摆脱自身不平衡的内心冲突所造成的紧张状态,所出现的一系列认知适应性行为,对心理压力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18]。积极的应对方式会营造一种温暖轻松的氛围,使得患者更多地参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趋于丰富,可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会显著增加疾病复发风险[19],长时间采用消极方式应对还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适应能力[20]。研究[21]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高消极应对方式,可能导致应激反应过度激活,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在一项给予健康志愿者使用地塞米松的研究中,皮质醇抑制的增强与焦虑、强迫等相关症状存在正相关,同时其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也显著下降[22]。

氨磺必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多项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均作为首选推荐。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经过4周氨磺必利治疗,BPRS及BDI评分均显著降低,说明氨磺必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同时对其抑郁症状也有疗效,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一致。其次,氨磺必利可增加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正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有研究[23-24]提示长期服用低剂量氨磺必利的抗抑郁效果与阿米替林、氟西汀相似,但内分泌紊乱较明显。正性情绪即个体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快的主观感受,对自我发展、社会交往和家庭和谐等方面具有正向调节作用[25]。正性情绪和积极应对方式在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往往与社会交往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26-27]。正性情绪往往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心理弹性、降低抑郁水平相关[28]。第三,患者的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可能原因为氨磺必利仅能部分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袁愫等[29]研究发现,部分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症状缓解后仍有暴力犯罪行为,而其暴力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对压力和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压力和应对方式的评估有助于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损伤的风险,减少负性应对是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进一步受损的重要干预目标[30]。徐松等[31]研究表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普遍存在病耻感,可能因为面临回归家庭和社会,从而出现角色适应困难,伴有焦虑、抑郁等多种情绪障碍。据统计,处于缓解期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9.19%,抑郁发生率为32.1%[32],其主观幸福感也显著低于健康者[33]。除此之外,还有研究[34]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症状缓解时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也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相关。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可改善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精神症状及部分抑郁症状,其正性情绪及积极应对方式评分的增高可能为其心理学机制。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欠佳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氨磺正性负性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及对QTc间期的影响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氨磺必利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对照研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