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在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22彭春梅舒艳梅伍玉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摘除术因性缝隙

彭春梅,舒艳梅,伍玉碧,黄 艳

(四川友谊医院 a.耳鼻咽喉-头颈外科,b.手术室,四川 成都 610011)

鼻腔良性肿瘤是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方法处理病变瘤体是治疗鼻腔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案[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经鼻内镜肿瘤摘除术逐渐应用于鼻腔良性肿瘤治疗,极大地避免了患者免受面部畸形之苦,但手术给患者带来恐惧、忧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2]。研究认为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舒缓患者身心压力,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无缝隙护理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各个环节,并进行个体化护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4]。本文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我院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鼻腔良性肿瘤患者183例,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检确诊,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等疾病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暴露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采用等离子刀,自上而下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明胶海绵填塞鼻腔,术后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及糖皮质激素喷鼻,口服黏液促排剂。

1.2.2术后护理 术后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温凉饮食,避免牵拉鼻腔填塞物、观察鼻腔出血情况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4,5]:①组建无缝隙护理团队:成立3个小组,每组包括1名骨干护士和3名责任护士,骨干护士担任小组组长,主要主持接班,负责患者治疗与护理等工作,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有序开展,收集书面报告,落实护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每周定期参加无缝隙护理培训,培训采用情景模拟、案例重演、事后总结等方式,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病原因、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等。②构建无缝隙护理APN排班模式,3个小组分三班,遵循白天集中护理、夜间递减原则,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及整体护理。③无缝隙护理过程:术前,责任护士利用影音资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手术过程、术后护理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同时利用同伴支持互动,解答患者疑问,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让患者树立信心;完善术前辅助检查;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患者信息。术中,营造安静舒适手术环境,维持室内温、湿度(22~25 ℃,50%~60%);手术室护士加强人文关怀,与患者交流,使其身心放松;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患者静脉输液管路通畅,维持患者血容、体液平衡。术后:清洁术区皮肤,确认各项指标均正常,送回病房;责任护士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有出血倾向患者给予q1 h监测血压,直至病情稳定,改为q2 h监测;术后72 h内,每日监测体温4次,正常后每日2次。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阻塞呼吸道。术后1d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早期活动。

1.3 观察指标实施前及结束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舒适度和疲乏评价,SDS得分>54分定义为抑郁,SAS得分>50分定义为焦虑。采用中文版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进行癌因性疲乏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疲乏程度越严重。实施结束后对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价,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从电话通知、转运交接等25个条目,结果分为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81~90分),基本满意(61~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评分比较实施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较实施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实施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围术期护理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技术性强、情况复杂的特点,任何护理缺陷均可能增加患者损伤的风险[9]。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努力方向。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理念,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医疗中心率先提出,护理干预涵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康复的连续性一体化过程,消除护理服务中的缝隙,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从而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看护更完整、更仔细,提高患者主客观预后[10]。目前,无缝隙护理已在医疗机构中逐步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肖静等[11]探究了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认为无缝隙护理可有效缓解胶质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结果与武超等[12]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探讨无缝隙护理在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无缝隙护理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表明无缝隙护理可改善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因手术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无缝隙护理还可明显缓解患者身心疲劳,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为后续治疗提供基础[13];本文研究发现,无缝隙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改善患者躯体、情感、认知功能。无缝隙护理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和要求,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14],本文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无缝隙护理能有效改善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患者心理舒适度,改善患者疲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摘除术因性缝隙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雨的缝隙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空中翱翔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关于“牙髓摘除术、根管治疗术”二词的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