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眼底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9-22程文惠吕红彬马亚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眼底病医护问卷

程文惠,吕红彬,李 晗,苏 敏,马亚蓉,文 平,田 敏,陈 映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不可逆盲的首位病因,是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行动中的重点[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寿命延长,眼底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我国工作人群首位致盲眼病[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已成为60 岁以上人群视力不可逆损害首要原因[3];高度近视引起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4],此类疾病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随访,而多数患者未接受规范诊治及随访,医疗机构缺乏系统完善眼底病慢病管理模式。传统医疗模式在门诊眼底病患者管理过程中护士参与度较少,医护技各专业人员相对独立工作,衔接欠紧密。由于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是慢病管理的热点研究方向[5]。本研究通过探讨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对眼底病患者进行管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眼底病患者100例,入选标准:①矫正视力<0.8;中心视网膜厚度>250 μm,结合眼底照相及临床表现确诊的眼底病患者;②智力正常;③会使用智能手机;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无法正常沟通者;③发生病情变化或中途退出者。研究方案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门诊就诊,检查后确定诊断,医生告知病情、诊疗方案、随访时间和注意事项,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治疗方案,如眼底激光、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手术和定期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对眼底病患者进行管理:①建立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眼底病患者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眼底病医生5 人、技师2 人、护士2 人、信息技术员1 人。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各人员岗

位职责及工作内容。②建立并实施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眼底病患者管理方案:在我院前期搭建并在部分科室运行的慢病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眼底病患者管理方案。方案包括5 个功能模块,包括:A.新建档案:患者门诊检查后符合纳入标准者,由护士在平台上为其建立档案,上传患者门诊病历及检查报告,协助患者下载移动APP并教会其使用;B.档案管理:建档后团队成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查看患者信息,医护技根据个人权限分别进行编辑或更新管理方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风险评估及预警提醒;C.健康教育:医护技人员根据各自不同专业特点、患者诊治不同阶段分别以简短的文字、形象的图片、小视频、动画、专家科普讲座等形式介绍眼球基本结构、常见眼底病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护理及注意事项、眼底病高危人群、眼底病筛查、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意义等科普知识;D.在线互动:平台设专职护士24 小时在线接受患者咨询,患者通过手机端应用文字、语音、视频或图片等形式问诊;E.日程提醒:团队成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随访计划并上传平台,患者可通过平台查看自己的随访信息,已随访者状态栏显示黑色字体“已随访”,未随访者状态栏显示红色字体“未随访”,如患者未按计划随访者,超过随访日其手机端会收到提醒随访短信。

1.3 观察指标

1.3.1眼底病相关知识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眼底病相关知识问卷,问卷由5名临床医生和护士专家审核修订完成,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0.82;内容效度为0.91。满分5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疾病知识水平越高、认知能力越强及行为方式越健康。内容包括眼底病相关知识、认知、行为等。计分方法:①基本知识:调查研究对象对眼底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包括眼球基本结构、常见眼底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共10 题,每答对1 题计1 分,答错计0 分。②相关认知:调查研究对象对眼底病危险因素、筛查对眼底病的意义、常见眼底病的危害等的认知程度。共10 题,每题答是计1 分,答否计0 分。③行为方式:调查研究对象饮食、运动、日常行为及用眼习惯等,共15 题,每题正性行为记2 分,一般行为记1 分,负性行为记0 分。

1.3.2随访率 由团队中经过培训的1名护士于患者建档后6月和12月分别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随访计划完成随访的人次。随访率=随访完成人次/应随访人次。

1.3.3患者满意度 采用李楠设计的满意度问卷[6],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79,Cronbach’s a系数为0.85,分别调查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问卷由10 个条目组成,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由3 个条目组成,满意度采用Likert 5 级量表形式,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1.4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由经过培训的团队成员通过APP以问卷星发放调查表,对眼底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和满意度进行调查,于患者门诊就诊后6 月和12 月统计随访完成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之间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眼底病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得分比较观察组眼底病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眼底疾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分)

2.2 两组随访率比较两组随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868,13.04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率比较 [n(%)]

2.3 两组患者对团队满意度比较在技术及诊疗水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团队服务余下各维度满意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对团队满意度比较 (分)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眼底病相关知识、认知、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观察组利用云平台,采取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对眼底病患者进行管理有关。云平台以形象直观的视频和图片以及权威专家讲科普等形式进行系统、全面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健康教育内容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云平台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可以满足对象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医护技不同专业人员通过合理分工,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患者所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通过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向患者提供动态的健康教育信息,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对疾病的认识[7]。Fedele等回顾分析发现移动医疗APP的使用对健康相关行为和临床健康结局有积极影响[8]。冯灵等应用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患者促进健康教育效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9]。患者利用云平台多维度了解眼底病相关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眼底病的危害、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借助云平台参与自身眼健康管理,对健康行为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云平台管理眼底病患者,观察组6 月和12 月随访率均高于对照组,主要与观察组患者可以通过平台随时查看自己的随访时间,平台设置随访提醒,当患者未按计划随访,超过随访日其手机端会收到随访提醒,对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韩兴平等应用云平台管理中重度癌痛患者,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10]。对照组根据就诊时医生口头交代或门诊病历上的随访时间进行随访,患者容易遗忘或不重视随访。我国眼底病患病基数大,致盲性眼底病发病较为隐匿[11],造成视力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在治疗方面存在难点。目前多个国家、地区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共识或指南均推荐RVO患眼应至少连续定期随访3 年[12],因此,当眼底出现异常病变时,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保留较好视觉功能。当前眼底病专业领域正逐步融入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思路[13]。吴佳俊等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和数据共享[14]。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可以促进医护患及时有效沟通,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随访提醒、随访及时性及随访答疑等方面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同时利用云平台可以加强团队之间和医患之间有效沟通,护士对患者管理能力及专业水平得到体现,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基于云平台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眼底病患者,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慢病管理、健康促进及改善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医护技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人员特长,实现对眼底病患者的全程、全面管理,从而达到增加眼底病患者疾病知识,改善患者认知,促进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建立,同时该管理模式对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眼底病医护问卷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激光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眼底病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
《图说小儿眼底病》一书出版
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的实施效果及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