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效果的Meta 分析
2021-09-22朱明明
朱明明,沈 琴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荨麻疹(urticaria)也称“瘾疹”,主要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或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风团样丘疹伴瘙痒[1],严重者出现喉头水肿甚至休克现象。目前西医主要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虽疗效显著,但也有停药易复发、服药疗程长、不良反应大的特点。中医治疗荨麻疹有其特色方法,包括中药内服、自血疗法、针灸等,现已有较多消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的随机试验,且在治疗效果上有一定优势,本研究使用Meta 分析,在临床有效率、UAS评分、DLQI 评分、复发率方面系统评价消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的疗效,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公开发表关于消风散治疗荨麻疹的文献,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 年11 月。采取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方式,以万方为例,主题:(荨麻疹or 风疙瘩or 寻麻疹or 风团or 瘾疹or 风疹块or 鬼风疙瘩)and 主题:(消风散or 消风散加减)and 主题:(随机or 随机对照or 随机分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已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限中文、英文;干预措施:治疗组为消风散加减或联合其他口服药物,对照组为除消风散以外其它口服药物;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UAS 评分、DLQI 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荨麻疹类型包括急、慢性荨麻疹和其它类型荨麻疹。
1.2.2 排除标准 文献重复、动物实验、无明确剂型、未提及排除标准、数据不完整或错误。
1.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提取第一作者、试验方法、样本量等。采用Cochrane 手册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RCT 试验、是否设立盲法、是否使用盲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试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试验数据是否完整等。以上由2 人单独完成,意见不同可由第3 人仲裁。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 分析,先进行异质性分析,若各研究之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寻找引起异质性的原因。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CI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表示,绘制森林图,检验水准α=0.05。当文献数量≥10 篇时绘制漏斗图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通过主题词结合自由词共检索相关文献272 篇,剔除重复、略读摘要、浏览全文排除不符文献后,最终纳入14 篇[2-15],共计1635 例患者,治疗组813 例,对照组822 例。所有文献均报告了总有效率,1 篇[5]报告了不良反应情况,5 篇[3,4,7,9,11]报告了复发率。2 篇[5,6]采用UAS 和DLQI 评分作为结局指标,5 篇[3,10,11,13,14]分别采用风团、瘙痒、皮损症状积分作为结局指标,评分标准不统一。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对纳入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比较均有可比性。所有文献质量偏低,见图1。
图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 分析的结果
2.3.1 总有效率分析 采用RevMan 5.4 森林图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P=0.6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95%CI(1.16,1.26),Z=8.67,P<0.00001],见图2。
图2 总有效率森林图
2.3.2 UAS 评分分析 有2 篇[5,6]文章采用了UAS 评分判定治疗效果。按治疗时间分2 个亚组,治疗7 d组P=0.92,I2=0;治疗14 d 组P=0.9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治疗组改善UAS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0.70,95%CI(-0.83,-0.57),Z=10.56,P<0.00001],见图3。
图3 消风散加减与对照组治疗后UAS 评分比较森林图
2.3.3 DLQI 评分分析 有2 篇[5,6]文章采用DLQI 评分判定治疗效果。按治疗时间分2 个亚组,治疗7 d组P=0.29,I2=9%;治疗14 d 组P=0.13,I2=5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治疗组改善DLQI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88,-0.35),Z=2.87,P=0.004],见图4。
图4 消风散加减与对照组治疗后DLQI 评分比较森林图
2.3.4 临床复发率 有5 篇[3,4,7,9,11]RCT 报告了临床复发率,有2 篇[3,4]文献随访复发标准算法不统一,1 篇[11]未报道复发人数,剩余2 篇异质检验结果存在同质性(P=0.5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治疗组临床复发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0.23,95%CI(0.09,0.58),Z=3.15,P=0.002],见图5。
图5 临床复发率森林图
2.3.5 总有效率发表偏倚分析 采用RevMan 5.4 软件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全部散点图落在区间内侧,略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可能存在,考虑与选择性发表或低质量文献有关,见图6。
图6 总有效率漏斗图
3 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公认核心环节是皮肤肥大细胞激活并释放组胺和其它促炎递质[16],患者体内的IgE 含量比正常人显著升高。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含有防风、苦参、荆芥三味中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活血祛风之效,可用于治疗荨麻疹。荆芥、防风具有祛风、止痒效果,苦参具有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力的特点。周梅花等[17]研究表明,消风散可降低外周静脉血中免疫球蛋白IgE 的含量,对于血清CD4+、CD8+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从而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吴贤波等[18]采用胰蛋白酶刺激方法建立小鼠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结果表明防风醇提取物通过抑制PAR-2 表达,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分泌,起到抗过敏作用。
本研究纳入14 篇文献进行Meta 分析,结果显示消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UAS 评分、DLQI 评分、临床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仅有1 篇文章报道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次纳入14 篇文献质量较低,主要原因是14篇文章均未提及盲法,未详细记录失访脱落情况。纳入文献中仅有2 篇[5,6]报道治疗前后荨麻疹UAS评分和DLQI 评分,结果显示两组UAS 评分[RR=-0.70,95%CI(-0.83,-0.57),Z=10.56,P<0.00001],DLQI 评分[RR=-1.12,95%CI(-1.88,-0.35),Z=2.87,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文献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
综上所述,消风散加减治疗荨麻疹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积分方面确有一定疗效,但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偏低,症状积分报道较少,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