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及穿刺成功率分析

2021-09-21常丰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超声引导

常丰收

【摘要】目的:研究ICU休克患者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时以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使用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摘选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ICU住院且发生休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66例,将以传统法进行穿刺的33例作为A组,将以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穿刺的33例作为B组,总结穿刺成功率。结果:对比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显示B组更高于A组(P<0.05);对比两组的穿刺次数、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示B组更低于A组(P<0.05)。结论:对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ICU休克患者,联合使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可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与时间,且不易出现并发症,效果优异,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置管;ICU休克;超声引导;长、短轴平面内外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145-02

ICU患者在发生休克症状,其机体的微循环会出现明显的障碍,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流随之减少,使得各个组织细胞的代谢也发生功能性障碍,这类情况的诱原因较多,常见如烧伤、严重创伤、感染以及高强度神经刺激等。ICU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危重,大部分患者都需进行多次动脉采血功者是有创动脉血压测量,这当中应用最为广泛者为桡动脉采血,此方法的疼痛比较轻,准备的时间也比较短,患者接受度较高,可准确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的异常变化[1]。在以往的桡动脉穿刺置管当中,临床多以触摸脉搏搏动盲方法实施穿刺,但此法的失败率略高,穿刺后并发症也比较多,而随着现代可视化技术水平的提升,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技术逐步引入临床,并发展成为了传统最佳的替代与补救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麻醉与重症医学[2]。基于此,本文摘选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ICU住院且发生休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66例,研究了以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穿刺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摘选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我院ICU住院且发生休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66例,以穿刺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33例。A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年龄均值(46.31±4.22)岁;BMI指数18.69~25.38 cm/m2,BMI均值(20.13±1.19) kg/m2;B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4~71岁,年龄均值(46.48±4.13)岁;BMI指数18.24-25.49 cm/m2,BMI均值(20.32±1.24)kg/m2。此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且比较2组入选者资料显示(P>0.05),对比可行。

入组标准:入组者均无外周血管病症;经Allen试验显示为阴性;休克指数低于1.5;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穿刺区存在感染、受伤以及外伤者;休克指数等于或高于1.5者;凝血系统功能明显障碍者;雷诺病者。

1.2方法 A组以传统法实施穿刺,步骤如下:步骤1:对患者行Allen试验,对穿刺区侧桡动脉侧支的循环状况态进行评估。步骤2:穿刺点选择为患者腕横纹上、与心端接近的2 cm处动脉搏动最强位置,常规消毒完成后,左右手持1.10 mm×45 mm的20号套管针,与患者皮肤维持角度30°~35°,从近心端起始,随着桡动脉的走向进针,刺入皮肤,深度为0.5~1.0 cm,当见到套管针的尾端有鲜红血液时,再将套管针推入1~2 mm,以一手将针翼固定,另一只手配合在拔出针芯的同时,将外套管完成推入桡动脉中,找到套管针的锁扣将其锁死,以免流出血液。步骤3:将套针管与动脉换能器、监护仪连接,后将锁扣打开,参数调整为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持续有创监测。

B组以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患者入ICU后,对其开展常规的心电监护,构建深静脉通路,对血压、心率、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监测。步骤2:取芬太尼0.5 mg为患者静脉泵入,减轻其紧张心理与穿刺痛感,于患者左侧前臂位置,开展Allen实验,对桡动脉被阻断之后,手侧肢循环与尺动脉是否能够维持通畅。步骤3:固定好待穿刺手臂,取碘伏进行全面消毒,穿刺针选用20G套管针,以M-Turbo超声诊断仪作为引导仪器,凸阵探头型号C5-1,频率设定为1.0~5.5 mHz,取75%的酒精对前臂远端的1/3位置处桡侧皮肤与超声线阵的探头进行消毒,取适量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探头上,实施扫查。步骤4:定好超声探头的位置,使其与前臂轴线垂直,起始点为腕横线桡骨茎突旁,慢慢往近端进行扫查,对桡动脉所处位置与走形进行明确,通过彩色多普勒对患者的动脉血流、搏动进行观察,对对桡动脉皮肤间距、桡动脉的直径进行测量,精准定位桡动脉。步骤5:于探头远心端的1 cm位置,注入麻醉药物实施局麻,后以长轴平面进针,以左手持住探頭,保持与前臂轴平行,进行定位引导,右手拿住套管针,和皮肤保持角度30°~35°,于局麻区进针,对进针方向进行微调,于超声图像的进针声影之处,继续以桡动脉为方向进针,当高回声针尖声影重叠于桡动脉时,查看有无回血,有则将针尾压低角度10°~15°,以超声实时定位作为引导,继续进针2 mm,检查有无回血,有则以旋转方式将动脉穿刺外套管针置入,无则维持不变。步骤6:将超声探头旋转90°,以短轴平面外技术,对针尖进行调整,使其处于桡动脉的横切面正上方处,重新进针,直至发现回血,且持续不停,于超声监测状态下,针尾放平,将套管置入,针芯退出后,若回抽血流比较通畅,则与脉换能器连接,对患者血压进行持续动态监测。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计算;记录两组实际的穿刺次数与时间。

1.4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获取的全部数据统一以SPSS22.0软件作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代表,A、B组间计量差异以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例(%)”代表,A、B组间计数差异行c2检验,若P<0.05,则判定此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B组无论是首次穿刺成功率,还是总穿刺成功率相较与A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2.2对两组穿刺次数与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B组的穿刺次数(1.19±0.43)次、穿刺时间(62.34±18.76)s相较于A组的(1.65±0.76)次、(87.33±20.02)s明显更低(t=3.0261,t=5.2324,P<0.05)。

2.3对两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仅1例出现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03%;B组穿刺点出血4例、局部血肿2例、局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组间对比B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A组(c2=5.1207,P<0.05)。

3 讨论

大多数的ICU患者均伴随全身多个系统功能障碍,极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波动现象,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其血压水平进行持续监测,同时重复多次的采集其动脉血液,对其血气生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一些自身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比如患者存在病理性肥胖、肢体被严重烧伤、心脏有严重疾病以及发生休克等,目的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依据,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3]。无创血压监测是当前临床常用ICU患者血压持续监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加之准确率略低,此法在临床上的认可度并不满意,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则可以将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瞬间变化反映出来,并通过分析患者的动脉压力波形,获取更多的病情变化信息为医者提供医疗信息,使其更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实际病情。动脉穿刺是有创动脉压力监测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穿刺的成败对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诊疗措施的开展均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大量研究显示,人体手部侧支循环非常丰富,桡动脉穿刺操作更加简单易行,且并发症更少,因此,大部分临床均会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对患者实施有创压力监测[4]。

触摸脉搏搏动盲方法是以往传统穿刺的主要方式,但此法存在者诸多的问题,首次穿刺成功率低,如果患者桡动脉皮下的脂肪比较厚,无法明显感触到搏动感,则无法进行准确的穿刺定位,导致穿刺失败。近年来,超声引导平面穿刺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当中的长轴平面技术可以将针尖位置准确的显示出来,而短轴平面技术则可以将桡动脉横截面与邻近结构完整显示,更有利于动脉套管针的调整,进而对出针尖与桡动脉相对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只需略调角度,便可提升穿刺成功率。而将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后,可以保障在穿刺时,针尖位置持续处于超声视野的合理范围当中,让操作者在可视化的状态引导下进行穿刺,打破了传统法仅凭借经验和盲目探索穿刺的问题,可以准确观看到穿刺针尖变化,将其对血管后壁与周边组织损伤降至最低,不仅穿刺时间更短,穿刺成功率更高,而且并发症风险更低[5]。本次研究也显示,B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与总成功率相较于A组更高,B组穿刺次数与时间相较于A组显著更低,且B组的并发症率与A组相比也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联合用于ICU休克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当中穿刺成功率高,用时短,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翔空, 关瑞芬, 袁俏娴, 等. 普通超声引导下长轴平面内联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 32(6): 466-469.

[2] 陈英姿, 陈卫挺, 陈仁辉, 等. 长轴平面内与短轴平面外穿刺在超声引导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J]. 中国乡村医药, 2018, 25(13): 9-10.

[3] 聶明辉, 张晓侠, 刘会玲, 等.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和短轴平面外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9(2): 93-96.

[4] 李秀燕, 方桂珍, 王兰芳, 等. 改良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在ICU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5): 748-751, 837.

[5] 王磊, 郁素云, 陈卫挺. ICU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在不同切面的随机对照研究[J].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10): 1675-1677.

猜你喜欢

超声引导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单次硬膜外穿刺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评价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胸椎旁间隙超声解剖特征与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