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2021-09-21马红娟文乾灵姚景濂
马红娟 文乾灵 姚景濂
【摘要】目的:分析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接受生长抑素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和常规组(接受生长抑素治疗),每组各36例。将两组治疗后的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较常规组(77.78%)高(P<0.05);较之常规组,治疗组的腹痛腹胀改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主动排便时间明显短(P<0.05);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水平明显低(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明显改善了机体状态,缓解了临床症状,促进了身体恢复。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大柴胡汤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15-02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严重时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患病后,机体消化自身胰腺,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过程,且自由基、胰腺腺泡增多,致使微循环發生紊乱,加之炎性介质的释放,加速了病情的发展[1]。临床上一般给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其可以调节胰酶活性以及分泌,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认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与脾胃受损、湿热久羁、腑气不通有关,故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重视内泻热结、和解少阳。有研究[2]认为,大柴胡汤中的芍药、黄芩等药物具有除热泻火、养血合营的效用,故而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能够调节机体状态,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笔者就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6例。纳入条件:①患者符合《中药新药指导原则》[3]中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存在典型的持续性背部放射疼痛(背部中上腹);③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与血清脂肪酶均升高;④患者有家属陪同,且同意参与研究;⑤患者均发病后72h入院接受治疗。排除条件:①患者为慢性胰腺炎疾病;②患者为胆源性胰腺炎,且伴有胆道梗阻;③患者不愿意接受中药汤剂治疗;④患者存在沟通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治疗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12±5.22)岁;根据病因类型:胆源性15例、酒精性10例、高脂血症5例、十二指肠反流4例、其他2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51.44±5.09)岁;根据病因类型:胆源性14例、酒精性9例、高脂血症6例、十二指肠反流4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经判定为急性胰腺炎后,实施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呼吸监测、抗感染等治疗方式,同时接受生长抑素(厂家: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274)静脉持续泵入,用法:将3 mg生长抑素混合与48 mL生理盐水中,速度:4 mL/h,每12h使用1次。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中药方剂:柴胡24 g,黄芩、半夏、大黄、鸡内金12 g,枳实15 g,炒川楝子、芍药10 g,延胡索、厚朴20 g,炒麦芽、炒莱菔子、白术30 g、生姜15 g、大枣、陈皮15 g。伴有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加入金钱草15 g、郁金15 g、海金沙30 g;伴有高血脂、肥胖者加入丹参20 g、生山楂30 g、虎杖15 g、泽泻20 g;伴有大便密结者加入芒硝10~20 g。所有药物加1 000 mL水熬煮,注意大黄后下,最后取300 mL汤汁,200 mL分几次服用。另外100 mL进行保留灌肠,连续治疗7 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4]: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恢复症状;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接近正常;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变化,甚至恶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之和。统计并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时间,包含腹痛腹胀改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次主动排便时间。统计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淀粉酶(使用酶速率法进行测定)以及血清脂肪酶(使用BMD浊度法对其进行测定)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两组的计数、计量资料n%、x±s、行c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较常规组(77.78%)高(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较之常规组,治疗组的腹痛腹胀改善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次主动排便时间明显短(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水平比较 治疗后,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水平明显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属于急腹症,该疾病发生快,病情严重,且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则病情凶险,病死率高(30%)[5]。急性胰腺炎通常因饮酒、暴饮暴食、胆道感染诱发,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胃脘痛”“结胸”“腹痛”等症,发病机制为脾胃损伤、热盛燥结、阳明合病,且由于气血瘀毒、腑气不通,而引发腹痛等症状,因此治疗时应当以通行气血、清泄热解为主。
临床一般给予对症治疗,例如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能够平稳病情,同时给予生长抑素,该药物属于肽类激素,其可以减少胰腺分泌,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另外该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可以将血管活性肽间接抑制,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减轻肠内压、调整肠动力[6]。肠动力改善后可获取更多营养,从而刺激肠粘膜细胞增生,可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从临床效果来看,该类药物的使用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急性胰腺炎恢复,最大程度改善腹痛腹胀症状、胃肠功能,我们积极探索中药在急性胰腺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大柴胡汤中柴胡联合枳实能够有效促进胃部排空,促进小肠蠕动,其中柴胡的抗菌作用强,可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病情的发展,且该药物可以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使得机体可以完成自我修复。黄芩的抗炎、解热、镇静作用较强;半夏作用于人体后可以起到镇吐作用,且利于胆汁分泌,增加皮质酮,提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故而提高了机体的解毒功能。大黄有着较强的缓解肠麻痹、增加胃肠蠕动作用,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继而缓解毒血症症状。芍药能够养血合营、敛阴平肝,且与枳实、柴胡等使用可以松弛内脏平滑肌,缓解患者腹痛症状。鸡内金、延胡索能够增加胃动力,炒川楝子可清肝火、缓解腹痛,厚朴的抗菌效用明显,且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炒麦芽可促进胃部消化,增加胃蛋白酶分泌,炒莱菔子用于脘腹胀痛患者中效果较好。另外芒硝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且利于腹水的吸收,可协助缓解腹内炎症,促进炎症因子的消散,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笔者将生长抑素联合大柴胡汤联合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明显,两者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消除机体炎症介质、改善胃肠功能,且避免肠道毒素、细菌的移位;另外诸药联合配伍起到了疏肝利胆、调养脾胃的效用,加之中药口服与灌肠联合应用,驱邪而不伤症,通腑泄热作用明显[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较常规组(77.78%)高(P<0.05)。
患者入院后血清淀粉酶以及血清脂肪酶均明显升高,其中血清脂肪酶属于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酶,源于胰腺以及其他组织,当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该指标可在24小时后达到峰值,且持续时间长,多与血清淀粉酶并行升高,故而用该类指标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生长抑素联合大柴胡加减治疗后,强化了抗炎杀菌作用,并缓解了肠道平滑肌,减轻了肠道痉挛,改善了胃肠动力,促进了毒素的排出,加之药物配伍后可改善机体状态,调节脾胃和调,患者的身体得以恢复,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水平明显低(P<0.05),提示生长抑素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机体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小梅, 鹿伟.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7, 12(3): 547-549.
[2] 段传荣, 王景.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48(4): 8-9.
[3]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266-280.
[4] 汪彦亚. 大柴胡汤剂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大医生, 2019, 4(21): 91-93.
[5] 吴正刚.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臨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4): 673-675.
[6] 王正刚. 生长抑素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 76-76
[7] 王振东.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 13(23): 158-159.
作者简介:马红娟(1986.09-),女,本科学历,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疾病诊治及内镜下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