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药膳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
2021-09-20王景琪张亚军
王景琪,张亚军*,李 琛,姚 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9)
咳嗽是一种重要的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反射,然而过度的咳嗽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咳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肺系疾病,同时也是呼吸科门诊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1]。调查显示,英国约有12%的患者因出现咳嗽症状而反复至门诊就医;而美国因咳嗽而就诊者每年约有3000万人,其每年的非处方药(OCT)投入多于3.6亿美元[2]。在我国的呼吸科门诊中,约有1/3以上的患者为慢性咳嗽[3]。咳嗽无论是作为肺系疾病基础症状还是独立疾病而言,都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据2013年国家卫生统计数据,我国居民咳嗽的患病率、就诊率、住院人数长期居第1位[4]。中医注重“居安思危,重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5],这是中医治病学说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在疾病尚未发生的阶段,应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切断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途径,竭力防止疾病的广泛流行;或者在生病时尽快给予治疗,以减少疼痛和并发症[6]。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来指导肺系疾病药膳的应用,科学地调理身体,顺应四季交替变化,使人体处于健康或趋于健康的状态[7],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992年大连出版社王者悦所著《中国药膳大辞典(修订版)》[8]、199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项平版本《中医食疗方全录》[9]、1992年至今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WF))公开发表的有关咳嗽的中医药膳期刊。
1.2 药膳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所有的药膳均有确切的来源、药食组成、制作方法及应用;
(2)药膳主治证候或临床应用范围明确,可治疗或辅助治疗“咳嗽”;
(3)所纳入的药膳必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和剂量,药名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中能查到。
1.2.2 排除标准(1)药膳中功能主治不能确定用于防治咳嗽的予以排除;
(2)药膳中主治繁杂,或偏重其他内科症状无法统计者予以排除;
(3)药膳中出现具有毒性的中药材料予以排除;
(4)外用剂型予以排除;
(5)不同书籍、不同期刊中名称及组成相同的药膳只取其一。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检索策略(1)手工检索:对于《中国药膳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两本图书文献,逐页手工检索。
(2)计算机检索:对于电子文献部分,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进行检索,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为(1992-01-01~2020-12-31)。检索策略为主题词+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
①以药膳为主题词,以食疗、膳食、食养、食治、食补等作为自由词,主题词与自由词中间用OR连接。
②以咳嗽作为主题词,以干咳、顿咳、百日咳等作为自由词,主题词与自由词中间用OR连接。
③以上两者用AND连接检索文献。
1.3.2 药膳的录入与核对 得到初筛文献后,再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初筛文献进行二次筛选,对筛选出的防治咳嗽的药膳手工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进行信息统计。在数据的筛选过程中,采用两人核对校正的方法,以减少数据的误差,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1.3.3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首先进入统计报表系统,在“方剂类型”一栏中选择“咳嗽药膳”,直接点击“查询”模块,调出数据库中的所有防治咳嗽的药膳。采用系统中的频数统计功能、关联规则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对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内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药膳组成分布
在所有治疗咳嗽的药膳中,药物种类达147种,累计使用370次;药食同源种类有70种,累计使用1997次;食物种类58种,累计使用271次(见表1)。药物分类统计(见图1)。
图1 咳嗽药膳药物分类统计
表1 咳嗽药膳组成及使用频次表
2.2 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在所有治疗咳嗽的药膳中,药物四气分布频数(见表2),依次为温性药物308次,占比40.79%;寒性药物256次,占比33.91%;平性药物147次,占比19.47%;凉性药物31次,占比4.11%;热性药物13次,占比1.72%,四气雷达图(见图2)。
表2 咳嗽药膳中药物四气频数及频率表
图2 咳嗽药膳药物四气统计雷达图
在所有治疗咳嗽的药膳中,药物五味分布频数(见表3),依次为甘味药物423次,占比39.06%;苦味药物361次,占比33.33%;辛味药物243次,占比22.44%;酸味药物45次,占比4.15%,咸味药物11次,占比1.02%,五味统计雷达图(见图3)。
表3 咳嗽药膳方中药物五味频数及频率表
图3 咳嗽药膳药物五味统计雷达图
咳嗽药膳中药物归经分布频数(见表4),依次为肺经547次,占比29.20%;胃经328次,占比17.51%;脾经307次,占比16.39%;心经199次,占比10.63%;肝经146次,占比7.80%;肾经145次,占比7.74%;大肠119次,占比6.35%;膀胱经30次,占比1.60%;胆经27次,占比1.44%;小肠经20次,占比1.07%;三焦经5次,占比0.27%;心包经0次,归经统计雷达图(见图4)。
表4 咳嗽药膳药物归经频数及频率表
图4 咳嗽药膳药物归经统计雷达图
2.3 药膳剂型统计情况
治疗咳嗽的药膳剂型分布频数(见表5),依次为汤剂81次,占比33.06%;粥剂61次,占比24.90%;膏剂45次,占比18.37%;代茶饮剂20次,占比8.16%;蒸剂18次,占比7.35%;羹剂11次,占比4.49%;药酒9次,占比3.67%。
表5 咳嗽药膳剂型频次及频率表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膳组方规律分析
对245首治疗咳嗽的药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支持度设为12,置信度设为0.7,共有1条核心组合,2味中药,即半夏和茯苓。(图5)为支持度个数12的网络图。
图5 支持度个数为12的网络图
2.5 药物聚类分析
运用“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并确定K值为3,演化出治疗咳嗽的核心组合3组(见表6)。(见图6)图6为方剂聚类分析图。
表6 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核心组合
图6 方剂聚类分析图
3 讨论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是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篇的主要证候之一[10]。在我国,药膳治疗咳嗽的研究不可枚举。《神农本草》中记载有苦杏仁、干姜、款冬花等多种治疗咳嗽的食物。《寿世保元》中记载有治疗老人咳嗽吐痰之良方-银杏膏,其中银杏的果肉白果,既是一位止咳良药,同时也是一种天然的食物。再如《圣济总录·食治久新咳嗽》、《千金翼方》、《食鉴本草》等诸多药膳著作中都记载有大量止咳药膳。可见,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古代医家非常重视饮食疗法在咳嗽这一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本次研究通过筛选最终共纳入245首治疗咳嗽的处方,共涉及中药147味,累计使用总频次为370次。通过对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发现,药膳治疗咳嗽所用中药归经主要归肺、胃、脾、心、肝、肾,其性以温、寒为主,性温以温宣、性寒以清肃;其味以甘、苦、辛为主,味甘以补肺气、味苦以降肺气、味辛以宣肺气。
通过频数频率分析发现,排名靠前的常用药物为苦杏仁(54次)、甘草(31次)、麦冬(27次)、陈皮(25次)、生姜(22次)、百合(21次)、大枣(19次)、蜂蜜(19)、茯苓(18次)、川贝母(16次)等。苦杏仁作为药膳中治疗咳嗽的首选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味苦降泄,主入肺经,能够宣发肃降肺气而止咳平喘[1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为氢氰酸和苯甲酸。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镇咳平喘,减轻咳嗽,加深呼吸,使痰易于排出[12]。甘草属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在肺系疾病中常用于治疗咳喘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剂、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13]。麦冬味甘柔润,其性微寒,长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咳嗽少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麦冬皂苷D具有很好的镇咳作用[14]。陈皮味苦性辛温,既能理气健脾,又能燥湿化痰,被称之为“治痰之要药”。新会中医院李景新等研究将新会陈皮浸泡于蛇胆甘草液中制成蛇胆陈皮块[15],并通过临床实验证明其对于用于老年性“痰饮”患者效果甚佳。生姜归属于解表药,药性辛、微温,故具有发散作用,《名医别录》有记载,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对于肺寒咳嗽,无论有无外感风寒、痰多痰少皆可选用。百合归属于补虚药中的补阴药,不仅润肺清肺同时兼具有一定的止咳化痰作用,如百合固金汤、百合膏、百花煎,均为治阴虚燥咳之良方;百合知母汤、百合沙参茶、银耳百合饮等作为止咳常用药膳,临床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品和蜜炙百合水提液均有镇咳和祛痰作用。大枣与甘草同属于补气药,其功效为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大枣中含有的各种氨基酸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药膳中使用频率较高。魏鹏等以发酵枣酒为基酒,精心调配了大枣枸杞保健果酒;李白存则以红枣提取液为主料,制备黄芪-红枣饮料。蜂蜜作为药食同源常用之品,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性凉,对于阴虚肺燥型的咳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对于痰多咳嗽的症状有显著的效果,尤其是湿热造成的咳嗽,可以通过食用茯苓熬粥或者炖汤来达到一定辅助治疗的目的,如茯苓贝母梨、茯苓糕、苓藕饮、苡仁茯苓粥等。川贝母作为止咳要药,是药膳的常用之品,统计发现川贝杏仁饮、川贝杏仁蒸雪梨、川贝母炖蜜糖、川贝冰糖米汤饮、川贝菜菔茶、川贝杏仁饮均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因此,研究川贝母在药膳中的利用价值非常有意义。整体而言,高频药物以止咳化痰平喘,滋阴润肺为主。
本次研究借助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算法,对肺系疾病药膳的潜在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首先借助系统内“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并确定K值为3,演化出治疗咳嗽的核心药物组合为3组。通过对核心组合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日后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核心组合1主要由化痰止咳平喘药组成,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枇杷叶清肺止咳,配以百合润肺清心,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合治痰湿咳嗽,诸药和用,可化痰止咳,适用于各种痰证。核心组合2亦由化痰止咳平喘药组成,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白果敛肺定喘,二药均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麦冬善于养肺阴,清肺热,治疗肺热干咳,阴虚劳嗽,生姜外能解表散寒,内能化痰止咳,诸药配合使用,止咳化痰、解表散寒,适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核心组合3均为药食同源之品,甘草、大枣合用以调和营卫,补益脾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配以麦冬养肺阴,清肺热,白茅根甘寒,善清肺胃之热,降泻火逆,这些药物配伍组合适用于干咳久咳之症等。运用熵聚类算法演化出的每组新方都有着各自的治疗特色,组内药物的相互配伍重点针对一种中医证候,组间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扩大新处方的治疗范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通过对药膳治疗咳嗽的文献收集整理、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明确了止咳化痰平喘,滋阴润肺对咳嗽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潜在药物组合进行了可行性、科学性地分析,药物、药物组合以网络分析图的形式呈现,使其简单化、直观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利用现有肺系疾病药膳数据库,下一步可以建设药膳网站,以便将此次数据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安排治未病科工作人员,对肺系疾病患者进行初步的辨证,再根据数据信息,查询相应的药膳,指导患者日常调理,提高药膳资源利用率,传承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