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引领的阅读课堂
2021-09-19陈笑
陈笑
问题引领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载体展开的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尽快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文的读前环节,教师应该提出新的设想与观念,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与联想。学生了解阅读内容后,教师抓住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自主构建的信息,合理设计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思考与启迪中发展主动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导入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原有的语文知识,自然导入到新课阅读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整合。
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让学生围绕“我知道雷锋叔叔”查找资料。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雷锋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穿着、动作,引导学生思考“你认识图片上的人吗”等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包括雷锋叔叔的光荣事迹、生平简介、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等。教师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问题导入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新课内容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二、加深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知识构建的过程。基于此,教师需抓住文章的关键内容与有价值的信息,仔细分析阅读材料的语言,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如在《寒号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略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故事脉络,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跟季节有关的句子,探究跟季节有关的句子是如何排列的,了解故事描写的顺序,明确故事发展的主线。在精读感悟环节,教师让学生围绕“寒号鸟与喜鹊的表现差异”“寒号鸟与喜鹊在冬天中的处境”“寒号鸟不听劝告的结果如何”等问题,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喜鹊怎样劝告寒号鸟”“寒号鸟是怎么回应的”等问题,感受寒号鸟不听劝告等个性特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清晰直观地呈现故事的内容。
三、拓展阅读空间
为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需创设自由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提升学习效率。此外,学生相互提出问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学习到更多更全的语文知识。
如在《朱德的扁担》的教学中,教師让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自由提出“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为什么要挑粮上山”等问题,教师趁机简要介绍朱德的情况和课文的背景,让学生对课文题目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围绕“挑粮上山累在哪”等问题,深入思考,合作探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是山高路陡”等新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看图解释,解决这些问题,得出完整的答案。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的新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内容,更加透彻地理解朱德的品质。
总之,问题引领教学模式,可拓展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教师灵活掌握与运用提问技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