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云直播建构的传播共振

2021-09-18宗昊王军红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

宗昊 王军红

关键词 云直播;互动仪式;群体团结;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4-0086-04

央视频客户端自2020年1月28日起,开始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行云直播,此次云直播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网络直播,其打造疫情背景下全民抗“疫”的独特集体记忆,是一场有关全体中国网民的互动仪式。破亿人次的观看,过亿的“云监工”人数,造就了直播史上的一次特殊的媒介现象。

过亿的网民为什么会自发守候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直播前?为何他们会争当“云监工”参与医院建设进程?参与与互动又会带来怎样的共鸣与力量?研究尝试从互动仪式链理论中寻找答案。

1 互动仪式链与云直播

兰德尔·柯林斯把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联系在一起,其认为社会学应该是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微观现象是基础,宏观过程是由微观过程构成的。“互动仪式链”从个人的微观情境入手,正是微观情境的相互关联构成了仪式链。“互动仪式链”有四个组成要素与起始条件: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通过身体在场相互影响;2)对局外人设置了限定,知道谁在参加,谁被排除在外;3)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和活动上,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彼此知道关注的焦点;4)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1 ]。其中,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

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直播中,观众“亲临”医院建设现场并化身“云监工”,高度的互动和参与形成了“在场—参与—共鸣”一体的传播共振,并塑造了独特的互动仪式。云直播间内的互动,满足微观情境中“仪式”的绝大部分条件。如:都聚集在同一场所——云直播间内;共同的关注焦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点滴;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众志成城,坚定抗“疫”的信念。云直播中发生的用户互动可以看作是一次微观的“互动仪式”,如观众的“评论”“我见证”等;从现实时间延续的层面上看,组织中的个人即身为公众的观众们,利用仪式所产生的情感和符号,引发之后的社会互动。这种不断发生且为数众多的互动仪式,又构成了彼此关联的互动仪式链,影响着之后的互动仪式,进行着“链”的传承。

2 互动产生共鸣:云直播下的互动仪式

2.1 “观看”到“在场”:全民“亲临”医院建设

身体在场是形成互动仪式链的必备要素。亲身在场使人们更容易察觉到他人的信号和身体表现,进入相同的节奏,确认共同的关注焦点,从而达到主体间性状态,进而才会产生对群体的向往以及群体认同与尊重[ 1 ]。

由于技术的发展,身处各地的人们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与沟通。这种场景下,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物理空间身体不在场的缺憾,身体的虚拟在场得以实现,从而也可以对情感能量实现聚集,最终构建互动仪式链。央视频于2020年1月28日起开始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进行云直播,这一传播方式,打破了物理时空的界限。观众通过云直播的形式参与其中,虽然相隔千里,但“亲临”医院建设的体验感并没有因此下降,反而由于观看主题以及观看人数的不断上涨,情感能量迅速增长。

海勒认为:“真实存在的肉體在屏幕的一方,而语言和符号学的标记孕育了电子环境中再现的身体。”[ 2 ]透过屏幕,出现在电脑屏幕一侧的观众在获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实况信息的同时,通过云直播下开设的评论区与其他观众实时交流与互动,他们在电子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虚拟空间中的身体实现聚集。从物理空间上看,观众自发“打卡”,坐标覆盖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地区,用户在各自的地理坐标上共享了柯林斯所谓的“瞬间共有的现实”[ 1 ],也象征着观众物理空间意义上身体的主体性“在场”。

此外,观众能够“亲临”现场,还与此次直播的内容息息相关。与以往主流直播不同的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直播聚焦于医院建设的施工场景,其内容为“原生态”的呈现,无后期剪辑、无主播解说的施工“后台”被搬上了荧幕“前台”,零表演的舞台后区与前区发生了置换,直播画面尽是客观真实的记录。此次慢直播中传播者似乎有意“退场”,节目仅靠摄像机的真实记录便天然生成,观众自主“释码”。亲临现场的感觉由媒介的物理“在场”与观众的虚拟“在场”共同促成[ 3 ]。

“身体是我们在世界中的定位。”[ 4 ]身体不仅是一个物理实体,还可以保持在权力交织的社会中能够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和舞台,可供我们进行互动、举行仪式,形成互动仪式链。在新媒体环境下,身体的虚拟在场不应该使我们淡忘身体在场的重要性。相反地,我们需要去重视乃至重新审视身体在社会层面的在场性,以至于身体不被技术决定论的话语冲击为无形。在1994年巴洛写给Harpers Magzine的一封信中如是说道:“当人类不再对人类的肉体有所向往与追求(这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世界还会留下什么呢?精神,将被上载到网络上,从而在电子生态系统中延续下来,雄心勃勃地要像它那碳水化合物的先辈一样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5 ]此次“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直播塑造了疫情背景下“中国人”的共同身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身体在社会层面的在场性,在这样的云直播观看下,观众尽管是身体的虚拟在场,但是其社会层面的在场性反而得到了加强。

2.2 “在场”到“参与”:全民化身“云监工”

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的重要组成要素,这意味着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于共同的事物或活动,并通过相互传达与分享的方式进行互动。此次“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直播聚焦于医院建设的施工场景,理所应当地,观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是画面中出现的人物、建筑、器材……与此同时,守候在云直播里的观众自发地对直播画面中的各种人物、建筑、器材开启了“在线取名”的活动。“道光帝”“送高宗”“送灰宗”等诙谐幽默的网络昵称在观众的共同关注与互动中应运而生,并受到热捧。通过“在线取名”此种诙谐的方式,观众试图给疫情肆虐下的武汉带来一丝轻松的气息。怀着诚挚的共同信念,点点温暖汇聚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现场。网友创造性的“解码”和“二次生产”赋予了云直播在特殊时期独特的传播价值。

不仅满足于“观看”这一种行为,热心观众清晨在评论区打卡报道,日落进行换班打卡,真正地“投身”到施工进程中,化身为“云监工”。从传播数据来看,央视频发起的慢直播数据表现突出,其观看人数为1.31亿,点赞量超过220万次,“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监工前来报道”成为评论区关键词[ 6 ]。

云直播主页上还设置了“我见证”的按钮,观众通过点击图标可以自动生成“战‘疫有我——我见证”的界面,真正落实我“参与”、我“见证”的诉求。观众通过观看“火神山”“雷神山”直播实现了“亲临”医院建设工地的愿景,同时又通过对共同关注焦点的讨论与直播间的他人进行互动,在屏内设置议题并衍生热点话题,自发的互动行为激发了观众作为公民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身处屏幕另一端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得互动仪式链变得更加稳固与牢靠。“云坚守”式的参与式陪伴伴随了“火神山”“雷神山”的成功建成。

2.3 “参与”到“共鸣”:全民见证战“疫”

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是组成互動仪式链的最后一环,当拥有相同的关注焦点之后,人们会迫于表达与分享,渴望与同群体的成员共享情感能量,从中收获情感体验。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曾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 7 ],疫情期间央视频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进程进行直播当然可以称为一起媒介事件。云直播通过“在场”与“互动”使得观众突破空间界限而获得参与感,而这份可以看见的参与感,已然随着观众发生改变的日常生活规律一起,激起了其内心的共鸣。

2020年1月29日凌晨,由于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直播过程中,镜头里出现了两只喜鹊的身影,评论区瞬间沸腾起来。“喜鹊飞来火神山,是个好兆头”类似的话语不断涌现[ 8 ]。互动交流带来的陪伴感,与身为公众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参与感交织在一起,在云直播的虚拟场域内形成了一个真实存在的“想象的共同体”。每个人都有“我们”的这种共同体意识,我们虽未受难,但与受难者同在,通过“观看”到“在场”,“在场”到“参与”直播的过程,观众分享共同的情感能量从而强化互动仪式链,紧紧的成为了一个整体,渴望度过疫情这道难关。

这恰如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述:“我们共同体中的群体成员们大多都是没有实质联系的、分散的个体,但通过媒介,他们会‘想象并凝聚为一个虚拟的整体。”“火神山”“雷神山”云直播最终构成了互动仪式链,千万人“观看”“在场”“参与”,这样虚拟却又真实存在的整体怀着诚挚的、共同的信念,给疫情背景下压抑的氛围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众志成城,必将打赢抗疫阻击战”,共鸣已深植公众心底。

3 共鸣产生力量:云直播下的传播共振

3.1 真实:将建造“后台”搬上表演的“前台”

工地现场的建设图景是本次表演的“后台”。在往常的新闻媒体报道中,工程建设的修建结果是媒体报道的重点,而修建过程往往不是媒体所要重点报道的对象。“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造后台包括医院的选址、建筑工程材料的运输、工人进行修建的经过,以及最后病人入住的过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本来是“后台”行动,按照惯例都很少会进入到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的视野,而这次央视频率先将医院的建设“后台”以直播的方式呈现到观众面前,全程直播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从选址到建成再到病人入住的全场景。

为什么要将建造的“后台”搬上表演的“前台”?主要目的是向公众传递抗击疫情的真实图景,传达战疫必胜的决心。视听传播不同于传统的文字传播,其声音、画面、设备的多维配合可以将医院建设现场最真实的情况传递给观众,向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现场。在整个直播过程中没有主观的色彩,观众可以从直播的任何角度进行观察,真实是最有力量、最有冲击力的、最能触动人心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将公众最关心的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医院建设的情况真实地传达给公众,一方面能够抚慰公众对于突发性疫情的恐慌,另一方面也能够给公众一种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

3.2 集体:“云监工”打造独特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又称群体记忆,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是指“一个社会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9 ]。在这次“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过程中,全民化身“云监工”。“云监工”不同于传统身在现场的监工方式,而是指观众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监视”工程建设情况,通过直播镜头“监督”医院的建设进度。据报道,截至2020年2月5日清晨,“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的“云监工”人数已经破亿[ 1 0 ]。过亿人次的观众共享这次直播的过程和结果,创造了独特的集体记忆。

在技术赋权的时代背景下,技术的进步是“云监工”得以实现的技术原因。从通信端的5G技术、双千兆宽带、4K高清摄像头,到媒体端的直播客户端,再到公众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都是“云监工”得以实现的技术原因,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成功。全民居家隔离则为“云监工”的实现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突然到来的超长假期中,央视频客户端适时推出的“慢”直播,一方面丰富了视听产品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正好填补了公众空闲的时间。公众观看抖音、快手属于私人行为,而观看云直播则偏向于公共行为,由“私人”到“公共”,这种转向与反差也在建构一种独特的集体记忆。

中国是一个有着集体主义传统的国家,集体记忆的构建是国内媒体经常使用的叙事方式。在本次直播中,除了全民化身“云监工”建构的集体记忆,“云监工”过程中出现的“饭圈文化”也是本次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的交流互动形成一个“圈”,这种交流打造着独特的集体记忆。

3.3 认同:疫情背景下“中国人”的共同身份

学者柏贵喜认为,“国家民族”是一种实体性或象征性的存在,国家认同是民族认同的一个层次[ 1 1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过程中,观众在评论区表达出来的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话语,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都是希望中国能够早日战胜疫情。高度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团结的氛围,也强化了参与者对于“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中国高效率的抗疫举措通过云直播得以体现,提升了国人的自豪感和身份认同感。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抗击疫情工作,积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0余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只是中国抗疫速度的一个缩影,云直播的形式让公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速度。反观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疫情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的不力,以及民众基于个人利益而不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导致疫情在所在国家蔓延。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抗疫路径产生了不同的抗疫效果,这也让更多人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优势,这种认识会转化成对国家的认同,从而进一步转化为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中国基层社会展现出来的强大动员和组织能力也正在加强公众的认同感。疫情初期,基层组织迅速建立疫情防控的联防联控机制,防控深入到农村、社区。尤其是基层大喇叭的重新利用,简单而又淳朴的大喇叭“搞笑”喊话正反映了中国基层人民的朴素和智慧。认同象征着一种精神力量的凝聚,认同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点滴事件构建的。

4 结语

观众使用智能手机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的直播,通过“云监工”的形式参与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来,观众在“云监工”的互动交流打造了中国抗疫的独特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凝聚了国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透过屏幕,疫情背景下的群体团结感被激发,“中国人”的共同身份被强化。

本次直播形成了“在场—参与—共鸣”一体的传播共振。云直播所带来的社会整合反哺医院建设,促使“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更快地、更有温度地建造完成,并且所带来的长久的群体团结感与身份认同感,终将会在下一次类似的互动仪式中被唤醒。

在“火神山”“雷神山”云直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也延伸出其他的新型互动仪式,如后续的“云守护小石榴”的直播报道,广大网友通过直播间发表对疫情期间新生儿童“小石榴”的祝福,共同见证“小石榴”在重症监护室茁壮成长。互动产生共鸣,共鸣产生力量,积极的互动仪式链在构建之后,构成了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共振,而与此同时,“链”的传承也在悄然进行。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79,87,24.

[2]凯瑟琳·海勒.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M].刘宇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6.

[3]张文娟.互动生成中的传播共振:以央视频“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为例[J].当代电视,2020(4):16-19.

[4]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1.

[5]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黄锫坚,译.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4.

[6]陈洲,毕海兵,刘璇.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舆论场的关注焦点与传播特征[M]//卜彦芳.中国传媒经济发展报告(2020).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33.

[7]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

[8]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現场吸引网友关注 三日内超两亿人次观看施工直播[EB/OL].[2020-01-30].https://www.ccdi.gov.cn/ yaowen/202001/t20200130_210448.html.

[9]李兴军.集体记忆研究文献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9(4):8.

[10]孙妍.过亿“云监工” 10天“火神山”“雷神山”[EB/ OL].[2020-02-07].http://epaper.it-times.com.cn/ shtml/itsb/20200207/22836.shtml.

[11]柏贵喜.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34.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英语专业定向生交友圈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