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丽多彩的湖南石砚

2021-09-18李哲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砚池祁阳山石

湖湘大地自古出美石,在古人繁多的石谱、石说之类的文献中多有记载,如道州石、澧州石、永州石、钟乳石,楚石(墨晶石)、武陵龙骨石、郴州方解石、沅州石、桃源石、燕子石、菊花石、水冲石、黄腊石等等,不胜枚举。历代用来制砚的主要是湘西芷江的明山石砚、长沙浏阳的菊花石砚和永州祁阳的祁阳石砚等。

本人出于二十年藏砚经历和对家乡本土的特殊情感,想以己之拙笔与同行们分享我所收藏的湖南多种石砚的一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指教同赏。

一、明山石砚

明山石砚古时亦称黎溪石砚、沅州石砚。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沅水环绕,溪流纵横。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清雅莹润,色调艳美,有紫、红、青、绿、黄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色带纹理。制砚多以紫色为主,以巧雕巧色工艺见长,以紫色嵌绿的石材为佳,素有“紫袍玉带”的美称,历来受文人墨客青睐。

明山石制砚历史甚为久远,据历史记载,始于南宋(1127—1162)。南宋赵希鹄所撰《涧天清录·古砚辨》中称明山黎溪“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由“高宗朝戚里吴琚曾以进御”,明山石一直被列为贡品。此说与朱辅所撰写,叶芬庆作序《溪蛮丛笑》一书所记载是相吻合的。在明代的许多砚史著作中: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砚论》、文振亨的《长物志》都对沅州的明山石砚做了记载。明朝时沅州砚的生产以黎溪为中心,到了清康熙年间,人们在五士坡发现明山石储量大,品类众多,石质较软易磨,于是五士坡便取代了黎溪,而成为沅州砚的主要产区。

我所收藏的明山石砚(图一),尺寸19cm×12.5cm×3cm,质地温润、细腻,包浆厚重。砚堂、砚池巧妙地利用色层雕琢成荷叶状,两株荷花一株盛开,一株含苞欲放,左侧上端还有一株尚未张开的荷叶,砚面布局清爽秀丽,让人有美不胜收的感觉。突起圈曲的荷叶虽有老碰,但其精湛的圆雕、镂雕的技法让人从叶形、叶脉中仍能感觉到栩栩如生。

该砚(图二)尺寸17cm×11.8cm×2.3cm,紫色调非常艳丽,制砚人巧妙地利用了紫、黄、绿多色石层,将砚堂砚池琢刻得规矩方正,边缘以回纹衬托,砚池上端凿虎头平视。尤其是砚堂最初成砚时色调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经过若干年成千上万次的磨砺,砚堂中部凹陷后紫色带显现,而周边的牙黄淡绿色,如油画晕染后的色块,妙不可言。

该砚(图三)尺寸17.3cm×10.6cm×3.3cm,是一方盖砚。硯盖图案一枝梅花框于正中,周边的回纹图案因材施艺,上下对称的既像山又像水的波涛图案让整幅画面静中有动。砚堂椭圆形处,琢月牙形砚池,砚堂与砚池交界处留有一小块绿色突起的图案,古朴中不失优雅,充分展示了制砚工匠的审美情趣和智慧。

清代菊花纹明山石盖砚(图四)尺寸16.5cm×10.8cm×3cm。方形砚堂成漩涡状深度凹陷,使用痕迹明显。盖面不惜材料成本,巧妙利用明山石多色优势,俏色高浮雕的几株菊花长在嶙峋石缝中,花形各异,枝蔓、枝叶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祁阳石砚

清同治版《祁阳县志》述祁阳石产邑之东隅魏家冲、文家冲、象鼻冲数处,现湖南永州市祁阳县境内。该石质不甚坚,多呈紫红色,肌理润彻、立委波襄、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祁阳石属于页岩,赋存于祁阳县下奥陶纪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呈纹状构造,工匠采择,取其石之有纹者,随其大小凿锯成板。采后黑纹如云烟状俗称花石板,以镶器皿亦颇不俗,无纹者有紫绿两种,大多用来制屏、琢砚。

我所收藏的祁阳石砚(图五)尺寸26cm×18cm×4.2cm。此砚器型较大,砚堂与砚池通为一体,成斜坡状,石质清雅温润,抚之像孩儿肌肤,呵气成泽。砚体四边一圈绿带自然天成,这就是典型的颇为珍贵的紫袍玉带砚,特别是如此大器型,甚为少见。

此砚(图六)尺寸20cm×13cm×3.2cm,凿成瓦形状。制砚者利用祁阳石紫、绿双色的特点,破常规把绿色层放在砚面琢成椭圆形的砚堂。右上角雕刻的苍竹栩栩如生,下面留款“琅珎”,应是砚主人把该砚当作玉石一样宝贵的东西。左上角铭“不可一日无此君”来抒怀,寓意深刻。该砚质地细腻、润泽,石声清脆,发上品歙砚之金声。

该砚(图七)尺寸30.5cm×17.5cm×2.5cm,砚堂与砚池凿成日月形状,寓意日月同辉。周边通体镂空雕琢成松、竹、梅图案,刀工老辣,结体苍茂,线条流畅,情趣高雅。顶部右侧枝叶上站有一只翠鸟,画面繁而不俗。制砚者巧妙地利用石板双色层理“因石构图,因材施艺”,呈现了巧夺天工的石美技绝。

清代壁虎纹淌水式祁阳石砚(图八),尺寸19cm×12.5cm×3.3cm。该砚在切割成的长方形石板上,浅底突出淌水式砚堂、砚池。砚岗上宽下窄,饱满刚劲。砚堂内显现经长期磨砺后的自然凹陷。砚首浮雕一卧状壁虎。砚背挖长方形复手。全砚线条感强,形制富有特点。

三、菊花石砚

菊花石产自长沙市浏阳县永和镇附近的碧波潭内,菊花石的发掘、雕刻始于清乾隆年间,岩石的地质时代是二迭系栖霞组,距今2亿多年。菊花石石质较坚,硬度较高且有很多花式品种,历来深受国内外文人墨客欣赏收藏。清末大学者谭嗣同就对菊花石砚情有独钟,据考证,1897年,应谭嗣同和唐才学的邀请,年方24岁的梁启超来到长沙时务学堂讲学,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谭、唐二人把一方菊花石砚赠与梁启超。该砚正面刻有竹梅三株,右下有白菊一朵,左有“复生”铭,即谭嗣同的题铭。

民国时期,制砚大师戴清升,在其传统的浮雕上开创了圆雕、镂雕、立体镂雕的新技法。随着奇形砚、象形砚、仿古砚、规格砚等纷纷面世,菊花石砚的发展得到全面提升。

我所收藏的菊花石砚(图九) 尺寸19cm×18.5cm×4cm,系一块随形菊花石雕凿而成。工匠巧妙地利用该石的自然洞穴布局,使砚堂、砚池使之造型简练、古拙,又十分突出菊花花纹的特有风韵,砚面天然形成的两朵菊花叶瓣飘逸,花形逼真、亮丽、清新,使得该砚成为难得之精品。

四、几点鉴赏心得体会

对于古砚家族中“端、歙、洮、澄”四大名砚,历代均有不少文人雅士著书立说,研究鉴赏的文章难以计数,关于他们的石质石品特征当今藏砚者几乎人人知晓。湖南的明山石与祁阳石砚,由于石质石品地理位置都非常靠近,像一对如花似玉的孪生姊妹,让人很难辨认清,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下面,本人根据多年来观察、比较、研究祁阳石与明山石的细微差别的经验,谈几点心得体会以仅供藏友们参考:

其一,从质理上分析,明山石属粘板岩,祁阳石属页岩,虽然石质细腻、清雅莹润二者相类似,但从结构上来说粘板岩无疑比页岩更紧密。我曾拿多方明山石砚和祁阳石砚到珠宝店测试,明山石硬度在2.8-3.3度之间,祁阳石的硬度在2.5-3度之间,基本证实了地质结构的理论。因此明山石砚比祁阳石砚硬度要稍微大一些,同体积比较要稍重一些。

其二,从色理上分析,用于制砚的祁阳石大多为紫、绿二色(见图4、5、6),明山石有紫、红、黄(牙黄)、绿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色带纹理(见图1、2、3),一般祁阳石砚见不到橘黄、牙黄等天然色泽,总体上讲明山石更显绚丽多彩。

其三,从发墨角度来说,明山石有种与众不同令人称奇的特点。南宋学者张世南在他的《游宦纪闻》中这样写道:“其初甚发墨,久而复滑”,但只要“磨以细石,仍乃如新”。祁阳石就没有这种特点。而从实用来说,在发墨而不损毫方面,祁阳石砚优于明山石砚。

其四,从敲击声音上来说,明山石砚发金声,祁阳石砚发木声,但反常的是本人收藏的(图五)瓦形祁阳石砚击之有清脆的金声,也许与形制有点关系,当然同一石种由于质地的优劣发声会千差万别,需要慢慢的体会。

关于菊花石砚:由于它的石品独特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相信一般人都不会把它弄错。菊花石质坚硬,不易发墨,并非制砚的上等材料。若论研墨,颜色纯黑的发墨差,呈褐灰色的较好(见图七)。当今砚台由实用转变成欣赏、收藏为主后,精妙自然的菊花石砚恰到好处地以它观赏性强之特色,带给人赏心悦目、恬静舒适的艺术享受。

注:本文砚台均为作者李哲伟先生收藏

猜你喜欢

砚池祁阳山石
过梅林
刘文增
专注
专注
祁阳一中学子上央视
88岁退休教师著书研究方言熟语
山行
山行
我的NPC女友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