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厚礼
2021-09-18曹隽平
曹隽平
齐白石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他超高的艺术水准,但也离不开无数贵人的帮助。齐白石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他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恩人的感激,写悼文、刻碑、送钱,或者送书画、印章,应人而异。本文特介绍齐白石赠送给恩人的文房宝物。
一、齐白石赠毛泽东端砚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陈列着一方齐白石送给毛泽东的端砚,堪称中国砚界的“圣砚”,我向往已久,为办好这次湘砚大展,特地推荐湖南卫视前往拍摄。
6月2日,因为要去韶山“朝圣”,我居然兴奋得一宿只睡了三个小时。清早我到湘潭市群众艺术馆讲学,午饭后匆匆赶往韶山。
1945年,齐白石已经有85岁高龄,他希望子孙们能够文脉相传,所以特意在这方砚台上刻上“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是吾子孙不得与人”很好理解,旧时候的文人墨客视砚台为文化的象征,常有临终托“砚”的故事发生。但短短一句“片真老空石也”一直困扰着我,端砚很讲究砚石的来源——坑口,有“宋坑”“老坑”,唯独没有听说过“老空”,而之前所有出版物上的释文也都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年“五一”期间,我曾到肇庆拜访广东端砚协会会长王建华先生,他也曾看过这方砚,对“老空石”也感到很疑惑。王夫人是湖南宁乡人,王建华回去跟妻子一說,王夫人立马说:“肯定是齐白石把‘老坑的‘坑当作了空间的‘空!”
齐白石当年买此砚时,由于方言差异,粤语坑口的“坑”与湘潭方言的“空”同音,所以齐白石误将砚石的出产地“老坑”理解为“老空”。
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方“圣砚”。此砚是国家一级文物,当工作人员打开暗藏在柜台下的机关,仪器缓缓升起的时候,心底不由升起一种崇高的感觉,我戴上白手套,双手合十,几度鞠躬致敬。这是一方紫端,左边和顶端刻云纹,砚面约一半光洁素雅如镜,面对极品砚石,匠人一般选择不动刀裁切。由于毛主席和齐白石大师的珍爱,上面没有留下任何墨渍,也没有磨墨的痕迹,因为常年没有使用,并没有古砚的包浆,反而有点干涩。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我终于有幸捧上了这方圣砚,齐白石刻的铭文在砚台侧面,平时嵌在砚盒里,观众无法看到铭文真身,我经过认真观看,终于解开历史之谜。原来,齐白石当年刻的是“此真”,而工作人员将“此”的草书写法误认为“片”,故释文写成“片真老空石也”。此砚铭文应该是:此真老空(坑)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五岁于京华铁栅屋。
据《齐白石自述》中记载:“同治九年(1870年),我八岁,……为了我写字,祖父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给了我。这是他唯一的‘文房四宝中的两件宝贝。”这给齐白石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爱砚的种子。以至他后来卖画有了些许钱,也不断地收藏砚台。1906年秋,“我把破旧的房屋,翻盖一新,取名寄萍堂,堂内造一书室,取名八砚楼,名虽为楼,并非楼房,我远游得来的八块砚石,置在室中,所以题了此名。”齐白石曾经画过一幅画,画面中一老者手持一砚,落款“予曾游肇庆,得端溪老空蕉叶白兼浮云冻大砚一方,已玩三十余年,他日谁人画我?白石记。”1907年,齐白石到了钦州,教老朋友郭葆生的“如夫人学画,兼给葆生代笔。住了不久,随同葆生到了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游端溪,谒包公祠”(《齐白石自述》)。正是在游肇庆期间,齐白石购买了这方端砚。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曾亲笔写信给齐白石,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民领袖对老画家的尊敬谦和之情,信中还邀请他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1950年夏天,毛主席派秘书田家英到城西跨车胡同看望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叙谈,品茶赏花,共进晚餐。吃饭时,毛主席特地给齐白石夹很软烂的菜。毛主席还告诉老人国务院将聘请他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尽管1945年齐白石在砚台上刻了“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但感动于老乡加知音的厚爱,齐白石仍旧割爱,亲自将此宝物赠送给了毛主席。
二、齐白石赠王闿运砚屏
7月24日,我来到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参加恩师曾景祥先生的画展。
开幕式结束后,我避开拥挤的人群,先到一楼的侧室里参观。幽暗的灯光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个竹笔筒,另有一方巴掌大的小端砚,造型、尺寸与笔者所藏的一方几乎一致,皆为晚清之物。靠墙的一面,横放一大一小两块沅州石雕砚屏,大的上面依俏色巧雕竹石、梅花,小的砚屏梅花上立一喜鹊,寓“喜上眉梢”之意。正是在这块砚屏后面,齐白石亲自镌刻了一段文字:“湘绮师莞尔:独不善点金,惯台攻顽碣。花鸟识天机,阿芝何太拙。弟子濒生刻。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冬。”
湘绮师就是晚清大学者王闿远。
据《齐白石自述》记载:1899年1月,37岁的齐白石经人介绍,拿着自己的诗文、字、画、印章,前去拜访本地名士、时年66岁的王闿运(湘绮)。齐白石走后,王闿运在当月20日的日记(《湘绮楼日记》)中记道:“看齐木匠刻印字画,又一寄禅张先生也。”
往后数月,二人又多有来往。众人都劝齐白石拜王闿运为师,他却显得犹犹豫豫,弄得王闿运也莫名其妙,因为当时的人都以列入王门为荣。齐白石日后也解释自己最初之所以拖了许久才拜入王门,并非不愿意,正是当时王闿运威望太盛,许多人争相混作王门弟子在外卖弄,他怕人误会自己是有意借拜师抬高身份。直到介绍人又来责问:“人家求都求不到,你难道是招也招不来吗?”齐白石才终于在当年的10月,向王闿运正式拜师。
1916年,王闿运以83岁的高龄故去。得知消息,齐白石非常悲痛,专程前往哭奠。
晚年的齐白石曾自负地说:“我诗第一……画第四”,如无王闿运指点,老人家只怕也没这样的底气。齐白石早年书学何绍基,此砚屏书法有何绍基遗风,齐白石购买沅州石砚屏赠送王闿运,又亲自操刀刻铭,亦足见他的一片诚意。
三、齐白石赠李宗仁“吉卯”端砚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湘砚大展编辑的特刊已经定稿,我也修改了彩样,至此,大局已定,只待9月6日星期一开机印刷。
然而,似乎冥冥之中命运注定,永州收藏家陆先生带来一方令人激动的珍砚,促使我临时易稿,提笔撰文。
这方端砚仅巴掌大,正面砚池顶端云雾缭绕,左下角刻一兔子回首,右上角一轮满月,寓“玉兔望月”之意。背面以隶法深刻两个篆字:吉卯。
落款:功德圆满,拨云见天。德邻先生正。印、款皆为“白石”。
“德邻先生”者,乃台儿庄大捷司令官——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李宗仁在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力,在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李宗仁先后指挥参与了徐海会战、豫南会战等,于1948年4月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回到北京。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逝世,享年78岁。
此砚铭文书法堪称齐白石顶尖水平的代表作,齐白石一生虽然刻印无数,但在砚台上面刻如此深峻的大字却极为罕见,其落款行书天真老辣,因为是自书自刻,以刀代笔,轻重缓急节奏分明,不仅精准再现了齐白石的笔意,而且增强了书法的活力与动感,凸显了立体感,毫不夸张地说,比在纸面上更耐看,更生意盎然。齐白石多以单刀入印,但此处铭文却多用双刀刻字,尤其两个大字“吉卯”,应该是以凿代刻,经多次凿刻方成,线条边沿处又精心錾刻以表现自然的剥落效果,可见老人一片匠心与诚意。整整一天,我的眼前都浮现着砚底的铭文,仿佛看到齐白石当年矻矻孜孜刻字的情形。
关于此处的“卯”字,有书法界同道提出:丣=酉,不是卯。故应为吉酉,非吉卯。从篆书写法来看,齐白石刻的是“丣”字,但若断为“吉酉”,就无法解释其个中含义。查篆刻字典,“卯”有“丣”的刻法。此砚正面刻玉兔望月,李宗仁生于1891年即辛卯年,在中国的传统生肖中,卯对应的生肖是兔,故我认为断为吉卯(兔)才符合情理。
此砚乃陆先生2015年从西泠拍卖购得,原盒附有一位老太太欣赏该砚并题字的照片两张,书法落款“王立坤”。我断定老太太非等闲之辈,问陆先生,答曰“不知道”,百度搜索关键字“齐白石、王立坤”,原来王立坤是齐白石高足娄师白的夫人,估计当初送拍人请老太太看过真伪。
2013年12月2日,在北京保利2013秋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齐白石的力作《花实各三千年》以3000万落槌,加佣金达到了3450万元,画上4个蟠桃卖出了3450万元,相当于一个桃子的价格就超过800万,这样的天价桃子“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了”。这幅画正是齐白石赠给李宗仁的作品,画的上款“德邻先生清正,辛丑四月时居故都”乃1937年阴历4月。这期间他们因何结缘,暂不得知,而款中“德邻先生”四字与这方端砚所刻“德邻先生”如出一辙,估计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据载: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一片混乱,粮煤奇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齐白石在北平甚至无法维持生活,当时李宗仁任北平行辕主任,曾主动上门看望这位木匠出身的老画家,指定专人定期送去大米、面粉、煤炭等,并邀请齐白石到家中作客。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国民党副总统。他到南京就職时,齐白石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赶画了20幅画赠给李宗仁,并情深意重地对李宗仁说:“这些画留给你,一旦在政治失意时可以派作用场,可使你日后拍卖方便。”李宗仁深受感动,他誓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卖这些画。”1949年,李宗仁虽匆忙离开祖国却没有忘记这批画,将其随身带到海外,一直没有变卖。
中国人尚礼,特别讲究送礼。齐白石作为一代艺术大家,先后将珍藏的端砚送给毛泽东、李宗仁,堪称中国文房史上的佳话。隽平有幸亲抚,不敢私享,特撰文配图与诸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