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探究

2021-09-18林艺雯陈梦

物流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物流企业因子分析

林艺雯 陈梦

摘  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物流的效能已经越来越难以在市场中获得持久的竞争力,物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基于物流企业的各项基础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探究物流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状况,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riven by the Internet, the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logistic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obtain last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The digitization and intelligentiz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Based on the basic indicator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actor analysis

0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新兴物流企业进入了大众的视线。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98.0万亿元,企业的物流压力逐渐增大,传统物流依赖人工配送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行业需求。若不在科学技术上寻求突破,提升物流运作效率,则可能会影响我国商品贸易的正常配送,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已有许多物流企业开始将物流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企业效益。并且,近年来我国对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也尤为重视。在这样的市场要求和环境驱动之下,物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必然成为物流行业的关注焦点。

对于物流企业科技创新的情况,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江东东(2021)[1]表示企业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当市场需求逐渐旺盛时,企業也需要通过持续创新来提升市场份额。吴江城(2020)[2]提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武兴伟(2020)[3]指出,相较于传统物流的运营方式,“智慧物流”可以实现规划各产业链中的协调规划,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升物流的流通效率。也有学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于物流企业进行分析,钟晓燕等(2021)[4]通过因子分析法,从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三方面建立因子荷载矩阵,进行物流冷链公司竞争力对比。姚刚(2020)[5]采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或净利润增长率作为对物流科技企业成长性的描述,构建成长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物流科技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

目前学术界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多,但针对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阐述尚且较少。文章拟收集相关数据,用因子分析法对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探究,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1  因子分析法概述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将许多相关的原始变量通过研究内部的依赖关系从而概括出少数几个能重点突出数据信息的综合因子,用尽量少的综合因子去反映原始资料中众多变量体现的信息,同时避免大量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全面等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数学模型是将每个指标用Xn≤1个公因子F,F,…,F的线性组合,数学表达式为:

公式中ai=1,2,…,9;j=1,2,…,k称为因子载荷,是指标X在第j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反应F对X的影响程度。F为公共因子,Fi=1,2,3,…,k之间不相关。e称为特殊因子,只与X有关。

2  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物流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企业自身需要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和运营状态,才能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运营。同时,企业内部也要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愿意在技术研发上进行投入,每年产出稳定的科研成果。除此以外,物流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也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环境相关。文章设计企业盈利能力、企业科研投入和外部环境支持三类共9个指标(表1),作为衡量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据,通过物流上市公司企业2019年年报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天眼查网站以及国家统计局、各省份统计局网站进行数据收集。

由于9个指标衡量的方面差别较大,有的指标衡量企业盈利能力,有的衡量企业的科研条件,有的衡量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程度;同时指标之间的单位和大小也有差距,有的是计算百分比,有的是整数数据,因此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运用SPSS中的Z Score方法对于数据进行标准化(表略)。

2.2  适应性检验

相关系数检验。本文运用SPSS24,对原始数据进行进行适应性检验,首先可以运用相关系数检验法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r=    =    =

结果显示,9个因子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之后,再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的值是0.538,大于0.5,表明上述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但由于物流企业所包含的企业类型较多,且指标涉及的领域量级相差较大,故无法避免显著性问题。

2.3  公因子提取并命名

由主成分法提取方差,通过计算特征值与方差得出3个公因子。如表2所示,成分1~3的初始特征值大于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3.027%。因此,提取公因子F、F、F對原指标进行分析。再将数据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后得出旋转后的成分。F对指标X、X、X和X的解释程度很高,由于4个指标分别源于企业的科研产出与企业内部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故命名为科研产出与研发支持因子;F对指标X、X和X的解释程度很高,分别涉及到企业的资金运转能力和企业的科研环境两个指标,故命名为资金运转与科研环境因子;F对指标X和X的解释程度很高,既计算了企业内部操作人员数量,又衡量了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水平,故命名为操作支持与资金支持能力因子。

2.4  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与排名计算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出各公因子的得分表达式,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系数,再根据公因子得分系数计算总因子得分系数,三个公因子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F=0.113*ZX+0.164*ZX+0.373*ZX+0.369*ZX+0.003*ZX-0.015*ZX-0.158*ZX-0.102*ZX+0.289*ZX

F=-0.077*ZX+0.348*ZX+0.032*ZX+0.051*ZX-0.267*ZX+0.473*ZX-0.003*ZX+0.361*ZX-0.091*ZX

F=0.459*ZX+0.045*ZX-0.166*ZX+0.057*ZX-0.292*ZX-0.049*ZX+0.57*ZX-0.043*ZX-0.024*ZX

整理得出总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F=26.09*F+19.709*F+17.229*F/63.027(结果如表2所示),得分为正代表综合表现超过平均水平,为负代表不如平均水平。

3  结果分析与相关建议

3.1  排名结果分析

根据表2中FX值与排名所示,样本中的物流企业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前三名的为顺丰控股、韵达股份和中远海控,排名最后的为厦门港务、恒通股份和龙洲股份。

排名前三的物流企业均有亮眼的公因子得分,但也有短板项。顺丰控股作为排名第一的物流企业,在科研产出与研发支持因子和资金运转与科研环境因子两方面表现突出。观察指标发现,顺丰控股旗下的公司拥有最多的软件著作权以及专利申请数,这得益于顺丰近几年来的科技创新战略。2019年顺丰支出研发费用36亿,相较2018年同比增长34%,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视使得顺丰已经构建起了具有强大数据运维能力的智能物流体系。顺丰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都较为稳定,能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同时,顺丰总部位于人才集结、科研氛围浓郁的广东省,这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条件。作为同属于快递行业的韵达股份,韵达的科技创新战略相较于顺丰更晚起步,并且其经营规模与顺丰尚有差距,在科研投入和产出方面依然稍弱于顺丰。但韵达在近几年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吸纳了大批的研发人员,并且相较于其他物流公司,韵达的资产获利能力十分突出,在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时抵御风险支撑发展的能力较强。此外,样本中快递行业企业均拥有较可观的软件著作权与专利申请数,证明目前快递行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意识均较强,但由于在研发人员的数量、投入研发经费等指标上存在着差距,进而导致各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并且通达系快递行业在数据和物流体系中受菜鸟制约较多,进行科研的难度也更大。

操作支持与资金支持能力因子得分排名前三的建发集团、物产中大、厦门象屿都为实力强劲的世界500强企业,但另外两个指标却表现一般。究其原因,这三家企业都属于供应链公司,相比于通过智能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快递行业来说,这几家企业更多是利用其庞大的经营体系和旁支资源来达成资源的有效传输。并且从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占比的差距可以看出,供应链公司比起自主研发,更多是选择从外部购入专利。但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目前供应链公司也开始搭建自身的智慧供应链,进行数字化转型。

指标中排名最后的三家企业均来自福建省,一方面是这三家企业运营规模不大,营收能力不如其他大型物流企业,较难在科研上进行过多投入。另一方面是福建省的科研氛围与广东、浙江等地区相比较弱,对于企业进行的补助金额也相对较少,使得企业并未获得太多的外部环境支持。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物流行业中快递公司的科技产出成果较多,投入更大,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但是部分公司对于第四方物流的依赖性较强,科技创新战略尚未成熟,同时企业的营收规模较小,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面临的风险较大。而企业规模最大的几家供应链公司,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支撑条件,但是发展科技创新的时间较短,同时原有的运营体制尚未改良,因此在科技创新整体能力衡量上并不突出。而地区的科研氛围和当地政府所提供的科技创新支持,能为物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促进科技创新。

3.2  提升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议

3.2.1  降低企业依赖性,提升企业自主竞争力。通达系物流企业由于和第四方物流的合作,在科技方面更多依赖菜鸟网络提供的技术支持,因此企业会更容易忽略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企业收集的数据不够完全,加大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战略的难度。通达系物流企业应针对于目前企业的战略布局,制定合理的科技创新布局,建立自身的研发团队,可以考虑在配合菜鸟网络提供技术的前提下,在冷链、航空等相关的新领域开拓技术优势,最大限度把合作利益最大化,在同质企业中提升自主竞争力。

3.2.2  布局数字转型,加大科研投入。许多传统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尚未完善,对于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倾向于利用原本的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抢占市场,但随着智慧物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物流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的巨大利益。此类公司应当先尝试进行数字化转型,树立内部人员的数字化意识,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对于企业科研项目投入更多资金,吸纳更多优质研发人员。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然会带来一定的企业风险,可以向当地政府請求科研资源支持和资金补贴,降低转型风险。

3.2.3  完善企业内部鼓励机制,吸纳行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研发投入和环境支持,也需要科研项目能进行有效的成果输出,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科研项目的转化率,企业应当制定良好的内部鼓励机制。企业可以从成果成功转化的利润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奖金奖励给科研团队,对于产出创新成果的团队定期进行表彰和奖金鼓励。对于高学历人才、科研人才进行高薪聘请,与高校加强合作,确保人才的持续吸收,加大企业的研发人员与技术人员占比。必要时可在高端人才聚集、科研氛围浓郁的地区开设负责科研的分公司,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3.2.4  地方政府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如果能制定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和补助方案,就能够为企业降低升级风险,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努力促进当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同时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提升高素质人才的补助待遇,优化当地科研氛围,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江东东. 集群环境下物流企业创新驱动机理与发展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2021(1):98-101.

[2] 吴江城. 智慧物流背景下上海市物流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效应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2):14-16.

[3] 武兴伟. “传统物流”与“智慧物流”流通效率的对比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4):104-107.

[4] 钟晓燕,欧伟强,陈晟哲. 冷链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48-52.

[5] 姚刚. 基于因子分析的物流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J]. 物流科技,2020,43(12):18-21.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能力物流企业因子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