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09-18曹丽霞

课外语文·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课文的学习中都会运用到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将课内外课文与群文阅读相结合开展阅读课程,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本文在研究分析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后,结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将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相結合,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通过群文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117-03

【本文著录格式】曹丽霞.初中语文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5):117-119.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具有不可取代性,通过阅读可以为写作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也会得到同步的提升,所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将同类型的文章归纳总结到一起,进行整体的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知识。但是,课堂的阅读内容始终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内外结合,实施教学策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我国最早提出“群文阅读”概念的是台湾学者赵镜,其在演讲中提出教育领域统整课程理念,推进教师对群文阅读的尝试,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进行语文教学,实现多文本的教学策略。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初中学生课外的阅读量最少要在400万字,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策略,打破传统阅读课堂的束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一、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群文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初中学生对于学习并非完全出自兴趣,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科目已经通过兴趣进行了初步分化。中学生学习科目更为丰富,相对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科类的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和前景更好,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重理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要改变这些问题就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将课内外文章结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语文课程,将更丰富的知识引入语文课堂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的文章,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二) 群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要求学生通过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写作,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大量阅读时学生能够学习到文章中的字词和优美语句,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实现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著作和文章,学习更多具有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二、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有策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高效阅读大量的文章来提高阅读量的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素材,知晓更多的方法,培养语文素养。但是积累更多的素材,并不是阅读的文章越多就越好,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质量的选择。群文教学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文精讲的模式,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群文阅读不能只注重数量,要让学生对每篇阅读的内容都能够基本掌握,做到有质量的阅读教学;另外,在选择群文阅读内容时要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与教材内容有一定关联,从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和群文阅读,让学生对群文阅读产生兴趣,愿意主动阅读获取相关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内外内容与群文阅读相结合,使学生阅读量增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相同作者不同作品的阅读教学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不同文学作品之间已经能够自己寻找到相关联系。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在选择上非常谨慎,采用的都是著名作家的知名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文内容与作者的其他著名作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通过作者关联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作者代表作品等相关知识,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对作者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理解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重要情感。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将文章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引入阅读教学中,描写人物的《背影》、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游记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通过让学生对作者的课外作品进行阅读,并选取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教师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作品情景。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对于景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朱自清先生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具有先进的思想,还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同时身处于国家动乱的年代,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透过他的作品展现出来。通过对朱自清先生不同作品的赏析,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技巧,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描写对象相同的阅读教学

通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将与文章描写对象相同的作品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学习写作技巧,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在《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其他著名作家描写冬天的文章与学生一同赏析,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雪》,汪曾祺先生的《冬天》,都是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将几个作品一同学习,学习其中的描写冬天的句子,积累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还可以对三位作家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同样是描写冬天,用词和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读了之后又有什么相同的感受。《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鲁迅先生的《雪》中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的是他对于革命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汪曾祺先生的《冬天》则用平实的语句平叙直铺地将南方过冬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古诗词,对冬天的景色进行形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句没有一个雪字,却写出了边塞白雪皑皑的凄凉场面,与现代文形成鲜明对比,加深学生对文章印象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高超的文学水平,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中心思想相同的阅读教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读书万卷,就如同行走了一万里路,在读书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世界。在群文阅读课程上,教师可以引入与课文中心思想相似的文章,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这首诗描写了道路的艰难,和诗人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类似的诗词《蜀道难》《望岳》等,《蜀道难》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歌咏蜀地的山川,展现了李白对雄伟壮丽的山河的热爱之情,全诗描写了一个山高水急、悬崖林立的山河景象。《望岳》通过对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行描写,描绘了一个巍峨雄伟的高山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美景的赞赏,也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的气度。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风景,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国家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文学地位相似的阅读教学

文学知识相对来说更加枯燥,人们在记忆时往往为它们加上标签,方便记忆,比如“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等。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参考这种“贴标签”的方法将文学地位相同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在九年级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中就包含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经典篇目。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四大名著在文学上的地位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文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更加丰富,通过对四大名著的对比学习,学习四大名著在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法上的不同,了解古代白话文小说的写作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了解我国文学基础知识。

(五)延伸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

课内外结合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的阅读面不断地得到拓展,进而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强化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对某一文章进行教学时,可以选取对于文章内容有延伸意义的相关文学作品。在丰富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皇帝的新装》学习时,课文选自《安徒生童话》,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集,可以将童话集中的名篇选出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例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题材广泛,通过童话能够体现成人世界的复杂生活,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通过略读,体会这位著名童话作家的写作方式,学习他叙事和描写人物的技巧,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再如,在教师古诗词《登飞来峰》时,教师就可通过强化师生活动,来进行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朗读比赛”“我是小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师生互动。可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同类型的文章纳入到活动中,展开“群文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过程。

(六)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教学

精读和略读是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教学方式,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阅读效果,就是将“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作为学习的重点,对片段进行精读,对精彩部位进行描写,具体地研究如何去写,要将目标与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不面面俱到,但是必须要有重点的训练目标。要通过对文章的细节进行精读,实现对具体能力的训练,通过某一个点来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在群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去读,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过高地要求课堂结构,更不需要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逐句地给学生分析语句,要从文章自身出发,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课程中,进行阅读知识“四季美景”授课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包括朱自清先生写的《春》、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等,而在对老舍《济南的冬天》进行讲解时,我们知晓老舍有很多作品,其作品特点就是平易而不粗俗,俗白而精致,用平凡的故事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作品的取材大多是来自市民的生活。教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就可提出《骆驼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的分析,让学生对老舍的写作风格进行掌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通过描写景色,抒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骆驼祥子》用文字对祥子的悲剧人生进行刻画,对当时社会进行无情的批评。两篇文章均是以朴实的语言,去表达深层的含义,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

四、总结

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群文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促使学生阅读大量文章,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提高词汇的积累量,拓宽知识面,实现文学知识的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艳艳.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1).

[2]范丽.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对策探讨[J]. 下一代, 2019(7).

[3]郑春蓉. 基于群文阅读的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教学策略[J]. 广西教育, 2019(45).

[4]包雅文. 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探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12).

[5]刘颖. “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5).

[6]梁丽. 浅谈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1).

作者简介:曹丽霞,女,1973年生,山东济南人,在职研究生,中教高级,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