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2021-09-18柳雯周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蚌埠市体质

柳雯,周兰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安徽蚌埠 233004

流行性感冒(流感)近年来一直是全世界疾病防控的重要课题,据WHO估计,每年流感可导致全球人群大量的发病、重症和死亡,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1]。学龄儿童不仅是流感高发人群,而且经常将流感病毒传给家庭成员或作为传染源带入学校和社区,2020年2月,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和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2],对做好当前和春季学期开学前后流感的各项防控工作作出部署,通知中特别指出,要切实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身体抗病能力。该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3月调查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6个辖区学龄期(6~12岁)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状况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该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调查资料中,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定比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调查的1 759人中,约1 7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2%,再剔除问卷中数据缺失较多或答案明显偏向者,实际有效问卷1 680份,有效率96.3%。先抽取安徽省蚌埠市6个区(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淮上区、高新区、经开区)规模较大、中等、较小等发展程度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学,其中蚌山区抽取蚌埠市第一实验小学、蚌埠市胜利三小、蚌埠市燕山中心小学;禹会区抽取蚌埠市师范二附小、蚌埠市朝阳一小、蚌埠市长青中心小学;龙子湖区抽取蚌埠市师范附小、蚌埠市风一小、蚌埠市铁二小;淮上区抽取蚌埠市淮上实小、蚌埠禹王学校小学部、蚌埠市明德小学;高新区抽取蚌埠高新实验学校、蚌埠市仁和小学、蚌埠市禹庙小学;经开区抽取二实小本部、蚌埠市晨光小学、蚌埠市新塘小学(表1)。再以年龄分层(6~12岁),在每个小学1~6年级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抽取学生调研。对各抽样学校调查员进行培训,确保高效有序地确定出样本对象,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和基本信息检查。在问卷调查时,1~3年级学生在教师和调查员的指导下完成,4~6年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访谈大纲进行深度个案访谈,个案访谈在问卷调查区中抽取3个区实施,兼顾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状况、不同身心健康的学生。访问对象为学生及其家长、老师,共涉及52人,分组进行,以便从家庭、学校、学生等各个层面了解蚌埠市学龄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对于学生、教师、家长等访谈通过学校方面预约好时间派调查员进行访谈,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整理出来的访谈资料,是该研究数据分析部分的有效支持和佐证。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需要,在学术、维普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库等文献检索平台,查阅关于大量体质健康科研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为该研究的进行提供准确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该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体质健康状况等,具体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高体质量、患病情况、饮食、睡眠、体育活动、课业负担等内容。调查问卷指标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研究报告》[3]及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研究协作组编写的《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4]。

1.2.3 个案访谈法 该研究除了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还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访谈提纲,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访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蚌埠市学龄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弥补定量调查的不足和疏漏。

1.2.4 质量控制 该次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进行,以降低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保障其隐私。在调查之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要求调查员对该次调查的目的方法予以明确,对调查的重点难点予以掌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现状

体质可以综合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体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5]。健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该定义强调了对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保健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该课题组从身高体质量、患病情况、饮食均衡、学习负担、体育活动等方面分析蚌埠市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现状。

2.1.1 身高体质量情况 在对学龄儿童问卷调查中,“与班里的同学相比,你觉得自己的身高体质量是怎样的?”身高回答“偏高”的学龄儿童占20.1%,“适中”占63.5%,“偏矮”占16.3%;体质量回答“偏胖”的学龄儿童占18.6%,“适中”占65.2%,“偏瘦”占16.1%。调查结果存在“偏胖”或“偏瘦”状况的学生占总体近1/3以上。

2.1.2 罹患流行性感冒情况 该次问卷调查在流感防控大环境下,以罹患流感情况为代表反映学龄儿童患病情况,以分析体质健康状况,根据6个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表示自己罹患过流感的约占23.6%,这一患病比例不容忽视[1]。

2.1.3 饮食均衡情况 该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龄儿童饮食均衡情况(蔬菜、水果等营养素构成是否合理、均衡、全面)及肯德基、麦当劳、零食、方便面等快餐食品食用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来不吃蔬菜”及“很少吃蔬菜”的学生约占20%~35%,“从来不吃水果”及“很少吃水果”的学生约占12%~19%,而“从不吃快餐食品”及“很少吃快餐食品”的学生仅占8%~15%。

2.1.4 学习负担及睡眠情况 该研究显示,现阶段学龄儿童学习负担普遍较重,并呈逐年级升高趋势,就每天放学后平均用于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而言,1~4年级达1~2 h时间的约占70%以上,5~6年级达2 h以上时间的占50%以上[6]。该调查研究显示,1~6年级学龄儿童能坚持平时和假期都睡午觉的仅占20%,平时睡眠时间在10 h以上的仅占39%,33%的学生表示学习时有过打瞌睡情况。上述状况皆有待进一步提高。

2.1.5 课外补习及体育活动情况 在该市的6个区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周末以补习班学习为主的占50%以上,以电视、电脑为主约占20%,仅30%学生完全以体育运动为主。在问卷调查中,“在课间休息时你会进行体育活动吗”,回答“经常进行”的仅占48.6%,“有时进行”的占35.2%,回答“从来没有”,都是在室内说话或看书的占16.2%。“你喜欢体育活动吗?”只有58.9%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比较喜欢”,30.4%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10.7%的学生表示“一点也不喜欢”。该市学龄儿童体育活动习惯有待培养,对体育活动的热衷度亦有待提高。

2.2 调查结果分析

从现实总体情况来看,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学龄儿童体质状况整体发展良好,但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例如有近1/3以上的学生存在“偏胖”或“偏瘦”状况;传染病高发季节的疾病罹患率亦不容忽视;饮食均衡情况及吃快餐食品等不健康行为有待改善;学生普遍课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课外辅导班盛行而体育活动相对较少等。上述状况有待改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该课题组在收集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总结主要原因如下。

2.2.1 家庭因素方面 当今盛行的专注智育而轻视体育的家庭教育观很大程度上和中国传统理念有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家长对子女的期盼更是如此,“缺什么都不能缺教育,输什么都不能输成绩”,多年专注智育的不良传统教育观念引发的后果便是体质下降的趋势,这种教育形式亦不是成功的教育[7]。

2.2.2 学校因素方面 该研究在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并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访谈后发现,许多学校的实际管理理念和评价体系仍停滞在应试教育模式中,而未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型,具体表现在: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甚至教师之间互相攀比,一味追求成绩,升学率,而体育课时被占用和缩减的现象显得较为普遍,此外,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器材较少,有些学校体育设施相对陈旧,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较低等,上述因素导致学龄儿童身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身体素质亦有逐渐下降趋势。学校的管理理念和评价体系决定了体育教育受重视不足,相关研究亦证明了此观点[8-10]。

2.2.3 社会因素方面 社会因素对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文化、生活方式、教育等。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结果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对体质影响也比较大[11]。人的体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学龄儿童而言,体质成长也是社会化的一方面,故不能用单一因素来解释学龄儿童的体质问题,应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析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生活娱乐依赖网络电子产品多,运动时间少;快餐时代,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直接损害体质健康,这些都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影响因素。上述影响因素引起的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下降,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12-13]。

3 结论与对策

3.1 家庭方面

学龄儿童体质的增强,家庭的影响首当其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水平、学历等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14]。家长科学营养知识的欠缺可以直接导致儿童膳食营养失衡;多年来专注智育、轻视体育的不良传统教育观念可以直接导致学龄儿童学业过重,体育锻炼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体质健康亦受到影响。故学龄儿童体质的增强,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需要家庭重视,家长树立增强体质、增加体育锻炼的理念,方可为学生体质的提高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家长必须摈弃传统“重文轻武”的思想,与学校共同参与,树立起增强体质、增加体育锻炼的理念。为此,可以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资源传递给家长,必要时还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培训,例如膳食健康搭配、加强体育锻炼等。学校和家庭之间加强联系、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教育方式。

3.2 学校方面

该调查研究显示,蚌埠市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够按照规定开展,部分存在体育设施陈旧、体育课程单一、体育课时被挤占等情况,这要求各个学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做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充分保证学龄儿童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并加大体育设施投入,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沿用单一教材,在课程设置中注意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及积极性,例如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比赛等,在增强学龄儿童体质的同时,锻炼意志品质;节假日尽可能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创造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等,让学生逐渐发掘体育运动的乐趣,享受体育运动,进而增强体质,相关研究亦相印证[15-17]。诸如此类措施,在增强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的同时,也有利于学龄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3 社会方面

学龄儿童的体质健康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故要改善体质健康现状,必须通过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来实现。当今社会互联网时代,生活娱乐依赖网络电子产品多,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相对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做好体质健康教育的大力宣传(以蚌埠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相关机构为主导促进),让全社会了解学龄儿童体质健康现状的同时,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公众对体质健康促进的觉悟性,让蚌埠市各群体在整个大环境中逐渐脱离不良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体质健康观念[18-19]。蚌埠市相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学校体育设施的健康运行,以及体质健康教育的传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增强学龄儿童体质,来预防健康问题,在当今流感防控的大环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龄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整个社会大环境、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都可对体质健康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对体质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改善我市学龄儿童的体质健康现状。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当前现状,以及相应健康促进策略的提出,提供了参考依据。相关研究部门应根据现状特点,并结合各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学龄儿童体质健康。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将为终身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长远的进程,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关注以及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蚌埠市体质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