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 增强扫描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造影剂外渗发生的影响
2021-09-18王颖
王颖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城)
0 引言
影像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度,医学影像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改进,并在临床检验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CT 增强扫描为CT 扫描技术的一种,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向患者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后实施增强扫描[1]。该检查技术能够发现CT 平扫无法发现的病灶,可以对病变组织实施定性诊断[2]。该技术为一种有创操作,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受到操作者的操作技术、患者自身因素等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从而增加患者的检查痛苦和风险[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CT 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情况的预防。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本文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6 月至2020 年8 月在本院接受CT 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择80 例,按照护理方案的差异实施如下分组:(1)研究组(预见性护理):该组的40 例患者中共有22 例男患者和18 例女患者,最大年龄70 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值(48.10±3.57)岁;扫描部位:胸部扫描15 例,腹部扫描13 例,头部扫描8 例,其他部位扫描4 例。(2)对照组(常规护理):该组的40 例患者中共有21 例男患者和19 例女患者,最大年龄69 岁,最小年龄24 岁,平均值(47.26±4.13)岁;扫描部位同上。对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实施分析比较,均表明P>0.05,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衡可比。将不符合CT 增强扫描指征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在CT 增强扫描检查之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等,确保患者符合检查要求。另外,向患者介绍检查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各类器具、物品[4]。对患者血管情况做好评估,建立静脉通路,按照常规方法开始进行检查。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1)仔细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长期放疗、血管脆弱、血管显露不明显的患者需要做好血管情况的评估,提前做好造影剂外渗风险的预判。另外,需要对患者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告知患者造影剂导致的不适感属于正常情况,若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有关情况的汇报[5]。(2)对于造影剂外渗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当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给患者正式注射造影剂之前,先静脉推注20ml生理盐水,看注射部位是否发生肿胀、疼痛等外渗现象,对于有以上异常情况的,则换其他位置进行造影剂的静脉注射[6]。如果穿刺针为Y 型,选取肘静脉等位置进行操作,注意采取大角度(20°-40°)直刺法进行穿刺操作,对前臂手部以上血管注射时根据注射压力等选取合适的套管针。穿刺成功之后将针头做好固定[7]。(3)造影剂外渗处理:给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应当保证造影剂温度在37℃,且降低造影剂的浓稠度,这样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同时使造影剂外渗概率下降。开始注射造影剂之后,护理人员在操作间外进行观察,对高压注射器进行密切监测,进行注射速度的合理控制[8]。拔除穿刺针之后按压5min。一旦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应当及时将留置针拔除,同时评估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的严重程度,对渗漏位置使用舒康伯水凝胶外敷,同时指导患者冰敷渗漏部位,时间为1-2d[9]。如果患者的外渗程度比较严重,除了以上处理措施之外,还应当做好相应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发生率实施对比分析。(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几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 软件,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造影剂外渗率分别为5.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造影剂外渗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CT 增强扫描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实施扫面操作之前,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造影剂。造影剂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适感,另外,还有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可能,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并且接触造影剂的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健康,还会影响检查效果。为此,需要做好对患者检查期间的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本文通过对接受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预判患者血管情况,加强造影剂外渗高风险人群的观察护理等措施,使得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概率明显降低,该护理措施赢得了患者的满意和信任。
综上,对CT 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的发生风险显著下降,使患者接受该项检查期间的焦虑、恐惧感、不适感等明显减轻,提升患者的检查效果,保障患者的检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