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的研究

2021-09-18陈君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椎动脉动脉血基底

刘 英,陈君蓉,但 倩

(四川省骨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颈源性眩晕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椎-基底动脉或支配颈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压迫或刺激,反射性地引起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以致出现以非旋转性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可伴恶心、耳鸣、肢体不稳、焦虑、抑郁等症状[2],常与颈部活动相关。颈源性眩晕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但一直未达成共识[2-5]。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一种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缺血疾病的检查中。目前,颈源性眩晕的研究对象多未明确年龄阶段[6-7],单纯对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尝试应用TCD 探讨老年颈源性眩晕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3—12 月在我院行TCD 检查的颈源性眩晕患者48例(眩晕组),其中男17例,女31例;年龄60~85岁,平均(68.5±7.0)岁。选择同期行TCD 检查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67.7±6.1)岁。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8]:①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②头颈活动时,出现眩晕、视觉障碍、耳鸣等,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可发生猝倒;③颈部肌肉僵硬、压痛,可有活动受限及上肢的麻木疼痛。眩晕组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无眩晕症状;②年龄≥60岁。2组排除标准:有前庭功能障碍、脑出血、脑梗死等病史的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Medsonic 公司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与2 MHz 脉冲多普勒探头。经颞窗对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频谱进行检测,经枕窗对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频谱进行检测。记录各动脉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the peak systolic value,Vs)、舒张末期流速(the end-diastolic flow rate,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RI,并观察频谱变化,取平均血流速度作为定量分析指标。若见血管狭窄、PI 升高、动脉流速减缓等,则视为TCD 检查异常。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异常(血流减慢或加快)眩晕组38例(79.2%),对照组9例(25.0%)。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d、PI 及RI 比较见表1。眩晕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 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I 及RI 也较对照者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2组检测数据对比()

表1 2组检测数据对比()

注:Vs,收缩期峰值流速;Vd,舒张末期流速;PI,搏动指数。

3 讨论

老年人机体衰退、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颈椎体及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刺激椎动脉或周围交感神经,均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眩晕等多种症状[3,7]。颈源性眩晕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单纯分析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报道较少。不同年龄阶段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发病特点不同,寰枢关节紊乱、颈椎不稳等骨性改变是青年发病的主要特征;而老年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更复杂,除了骨性结构改变外,血管本身的病变也是发生颈源性眩晕的重要因素[8]。TCD 是目前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理想的方法。有学者应用TCD 发现颈源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受到压迫时,其血流速度会增快或减慢,且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也存在差异[9]。

TCD 主要以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推测脑局部血液灌注的变化。本研究中颈源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TCD 异常率为79.2%(38/48),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这与李旭光等[7]研究相似。血流速度减慢可能是因为动脉血管某处狭窄导致远端血管单位时间通过血流量减少,远端血管流速降低,频谱图像上收缩期升高流速减缓,峰值降低、圆顿,斜率变缓。少数患者表现为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频谱紊乱,这与狭窄血管与远端正常血管交界面产生血液涡流有关。

PI 是评价血管阻力及脑血流灌注状况高低的指标,可反映血管的顺应性,主要受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的影响。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越大,PI 越高,表明脑血管阻力越大,脑血流灌注下降。RI 是反映外周血管对血流阻力变化的指标,在人体动脉循环系统中,从中心到外周RI 逐渐升高。有学者认为,PI敏感度高于RI[10],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本研究显示,眩晕患者PI 及RI 平均值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TCD 检查时主要通过图像的波形和超声声音信号反馈来判断是否有异常并记录血流速度值,虽然能较敏感地反映脑血管的血流情况,但需详细了解脑血管解剖及血管走行,因操作者无法直观看到颅内动脉血管与超声束之间的角度,降低了血流速度测量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②样本来源于本地,不同地区的人群生活习惯、身体结构可能有细微差别,今后有待联合其他地区的机构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TCD 检查初步测量了老年人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d、PI 及RI,通过对颈源性眩晕患者、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颈源性眩晕患者椎动脉或基底动脉有异常(血流减慢或加快),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影像学参考。但颈源性眩晕的TCD 评价受超声医师的经验、受检者体位及检查时病变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相关病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颈源性眩晕的正确诊断率。

猜你喜欢

椎动脉动脉血基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动脉血与静脉血相互转化的演示方法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