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与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弹性及ADL评分的影响
2021-09-17孙莉
孙莉
【摘要】目的:探究电话随访与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2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开展常规护理+电话随访+康复护理)两组,每组各纳入患者118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ADL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CD-RISC、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电话随访以及康复护理应用于处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的干预中可以取得多方面理想效果。
【关键词】康复护理;电话随访;脑梗死恢复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133-02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致残及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其主要因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发病后多数患者会伴有肢体活动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造成极大影响[1-2]。因此,临床应予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科学有效且合理的护理策略,以改善预后,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水平[3-4]。电话随访为医患互动常用且重要措施,能及时有效帮助患者咨询疾病和相关治疗。以往瞿佳嫣[5-6]等学者 的研究发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此次研究纳入2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资料进行分组实验,旨在探究电话随访与康复护理模式对其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2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118例。其中研究组男73例,女45例,年龄46~78(60.54±6.26)岁;体质量指数19.2~25.1(22.46±1.12)kg/m2;常规组男76例,女42例,年龄48~79(61.24±6.61)岁;体质量指数19.5~26.1(22.75±1.13)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头颅MRI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精神状态良好;入组前已经掌握研究的目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明确表示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功能障碍;患有恶性肿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障碍。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二级预防用药指导、皮肤清洁等生活护理、脑梗死并发症预防等措施,依照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功能锻炼及调整饮食结构,出院时嘱定期复查。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电话随访与康复护理干预。(1)康复护理:①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并依照病情恢复情况逐渐提升难度,同时进行穴位及肢体肌肉按摩,30 min/次,2次/d②依照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主动进行翻身、桥式运动等。③协助患者坐起,并下床進行活动。对可以独立坐起的患者,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引导其下床参与平衡及站立训练。对于无法独立完成坐起的患者,将科学转移、坐起的姿势示范给患者,协助其坐起,并帮助患者参与平衡及站立训练。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难度,从站立过渡到行走训练。④针对吞咽困难、言语不利患者,以吞咽言语诊疗仪干预,20 min/次,2次/d。⑤依照患者情况,由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康复踏车训练,25 min/次,2次/d。⑥依照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压力调整为100 mmHg,2 min后,依照患者情况,压力调整为150 mmHg,30 min/次,2次/d,同时,依照患者需求,指导日常生活训练,如脱衣服、洗漱、如厕等。(2)电话随访及安排:①建立患者出院随访登记本及电话随访制度,电话随访时间确定为1个月、6个月、12个月,并及时登记随访记录;②委任于我院专业护理人员执行;③依照对患者随访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予以健康教育和相关护理指导建议,必要时反馈于主治医生,以调整治疗计划。(3)随访内容: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并针对性执行随访计划,包括心理护理、语言训练、功能锻炼等指导,并提示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及复诊。(4)实施随访:①心理护理:倾听患者想法及担忧,释放患者情绪,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②语言训练:针对失语患者指导作发声训练,并鼓励患者与他人简单沟通,依照患者具体情况逐渐提升难度。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弹性水平。以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心理弹性,共100分,分值越低心理弹性水平越低。
(2)日常生活能力。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为工具,量表满分100,评估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为正比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两组心理弹性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的量表得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CD-RISC评分
干预前两组CD-RISC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两组CD-RIS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间ADL评分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两组ADL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致残、复发率、致死率高的特点,尽管目前临床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脑梗死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且多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存在缺乏治疗信心等问题[7-8]。
因此,临床应予以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科学有效且合理的护理策略,以改善预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常规护理中,为患者提供了大多是一些较为基础的护理服务。
为进一步丰富护理内容,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助力其更好的生活,此次研究选择在护理中添加电话随访与一定的康复护理措施。电话随访是以电话形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等实施合理、科学指导的随访方式,在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还能有效帮助患者及时获取健康咨询及指导,且能节省患者就诊往返时间[9-11]。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干预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CD-RISC、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证明常规护理与电话随访以及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原因分析为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及时予以指导能有效帮助患者调整计划,通过心理干预能使患者减轻恢复过程中的沮丧、烦恼、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效提升心理弹性,此外,通过阶段性康复护理,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予以患者穴位及肌肉按摩,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踏车训练,并加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言语诊疗仪)、功能锻炼指导,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将电话随访以及康复护理应用于处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的干预中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媛.循证护理及CT检查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價[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251-252.
[2] 林朝霞,忻燕.PAC心理弹性理论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8):3977-3981.
[3] 刘小苹,祁之花.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2):195-196,199.
[4] 徐艳.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及ADL评分的影响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22):161-162.
[5] 瞿佳嫣,潘慧璘,陆静波.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6):847-849.
[6] 张娟.心理弹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对患者心理弹性,ADL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8):175-177.
[7] 张晓英,王树国.中医特色情志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27-328.
[8] 李玺,候启会.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ADL评分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7):172.
[9] 薄文婷,陈虹,王巧.舒适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卧床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及满意度评价[J].护理学,2018,7(4):126-130.
[10] 闻万顺,叶祥明,李厥宝.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及NHISS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11-113,117.
[1 1 ] 王晶.浅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