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
2021-09-17赵建玲
赵建玲
摘 要: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服务职能日益凸显。如今,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更多的是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和文化服务。积极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教育活动,满足公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当前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文章立足工作实践,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的研究,以及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项目与案例的归类、分析,思考和探寻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公众服务;展览
过去多数基层博物馆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对文物的收藏、保护与研究,對公众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关注、研究不够。随着政策的引导和理念的转变,博物馆由“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①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掀起了“博物馆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但是,博物馆提供的服务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博物馆工作实践中,紧扣教育与服务职能定位,探索应对博物馆成长期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新需求,对当前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提升教育和服务水平,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项目、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等多项工作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伴随着教育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临沂市博物馆的观众量逐年增加,美誉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本文以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为研究内容,对实践案例进行阐释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审视与反思,为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工作提供思索路径。
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中,教育功能始终是重要的职能之一。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做过多次修订,博物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被不断强化。从1905年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创办以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就已被提出。2015年,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行政法规《博物馆条例》正式实行,将教育功能摆在首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政策措施。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权威界定和国家政府的顶层设计,让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各级各类博物馆也不断提升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水平。
笔者在2021年6月5日通过中国知网名目“篇名”条件搜索“博物馆教育”,共检索到学术期刊文章2806篇,学位论文139篇。其中被引文献前两位为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观众参观博物馆前、中、后三阶段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和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当前对于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层面:一是针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深化、方式完善等层面,从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馆校合作等方面分析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运行模式,探究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②二是针对博物馆公众服务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服务理念的提升、从“社会教育”到“社会服务”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国内博物馆界研究者及博物馆从业人员,均对博物馆教育和服务有所论述和探讨,为当前该类别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发展研究领域,虽然有一定的前期研究,但在提升服务水平、开发社会教育课程、整合社会力量等角度尚有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空间。③
21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已经发生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巨大转型变化,不同群体对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愿景,如多元化需求、开放共享、资源融合等,博物馆从业者和研究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研究。
2 以临沂市博物馆为例的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发展研究
临沂市博物馆由综合馆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孔庙管理处三个馆区组成,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7万余件(套),从原始社会的化石、石器、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字画、玉器,再到革命文物,丰富的馆藏资源见证了临沂这块土地几十万年的兴衰更替,见证了文明发展。如何利用好馆藏资源传播文化、启迪后人,是博物馆人需要不断探讨的课题。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不断探索通过提升公众服务、发展社会教育,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故事、传播文明。
2.1 机构职能的变化与发展
临沂市博物馆前身最早为1963年成立的临沂县文物收集组,后改为临沂县博物馆,1994年设立地级临沂市,临沂县博物馆改为临沂市博物馆,2019年机构改革为当前一馆三区的格局。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馆舍几经搬迁,面积增大、设施提升,机构职能也逐步变化和发展。
临沂市博物馆现有编制51个,内设办公室、资产财务部、陈列展览部、社会教育服务部、藏品管理与研究部(挂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牌子)、安全物管部、产业开发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孔庙管理办公室9个职能科室。现有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比15.6%,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88.9%。年龄结构35岁以下占比22%,36~45岁占比20%,46岁以上占比58%。目前面临人员编制少、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年龄老化的问题。现在的社会教育服务部是由以前的讲解科、群众工作部、宣传教育部逐步发展而来,履行对社会公众的教育和服务职能,主要负责讲解、接待、社会教育、志愿者管理、观众调查、新媒体宣传等工作。随着观众量的增加和公众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社会教育服务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量也逐年加大,虽然通过劳务派遣、吸纳志愿者等方式,力量有所加强,但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2.2 “请进来”开展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
“请进来”即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在以往的博物馆工作中,公众走进博物馆之后,主要通过看展板和听讲解被动接受教育,所接受的教育是由博物馆单方面灌输给公众的,缺乏互动、体验、积极的学习。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主要面向的群体为青少年,年龄层次较为单一,受众面窄,缺少体系设计。而将社会教育寓于社会服务中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从单一线性工作转变为多部门立体式工作。社会教育从“填鸭式教育观众”转变为“向公众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围绕公众服务这个中心点,延伸到展陈设计变化、馆藏文物研究方向变化、教育课程变化等诸多方面。展览是博物馆服务公众的基本内容。临沂市博物馆从展览策划开始就让社教人员加入,参与内容及形式设计的研讨,负责观众调查研究、配套教育活动策划等,让策展人和设计人员找准公众所需要的博物馆文化服务。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举办的“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时光的记忆—临沂老物件展”“‘艺成天工—临沂文物修复技艺展”等展览较好地阐释了寓于服务之中的社会教育,实现了良好的结合和体验。
2.3 “走出去”开展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
“走出去”即让博物馆主动走到公众身边。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通过流动展览、巡展、红色文化志愿宣讲、流动博物馆等方式先后走进企事业单位及福利机构300余场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临沂市博物馆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实行“分众式”教育,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观众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服务。例如:“临沂历史文化”主题流动展览,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并结合各年级的课程,选取“餐桌上的古代临沂”“穿越回琅琊国的一天”等生动有趣的视角,通过配套多媒体课件、文物复制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沂蒙红色文化”主题流动展览,配套沂蒙精神主题讲座,面向临沂市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宣讲活动,并根据各单位需求设置个性化的互动体验,配合各单位开展党建活动等;“家风传千秋”主题流动展览,配套木版年画体验,面向乡村和社区群众,重点展示临沂历史上著名家族流传至今的优秀家风故事,营造积极向上的社风、民风。为了扩大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力和受众面,临沂市博物馆组织青年文博工作者每周一、周三与临沂市广播电台《教育在线》《成长进行时》栏目联合推出“成语中的文物”“沂蒙家风”等系列主题节目,年均推出节目90余期。“走出去”打破了博物馆的地域限制,扩大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让博物馆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临沂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工作成果及创新点
3.1 加强阵地建设,优化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对不同群体公众的吸引力,临沂市博物馆于2016年对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以馆藏文物、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历史、艺术、动手实践、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面向青少年开展常态化、系列化的公益活動。2017年,临沂市博物馆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依托定期举办的精品小型展览,通过研讨读书会、非遗体验活动等形式,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展览、艺术品鉴、文化交流、文创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此外,临沂市博物馆还设有科普报告厅、文创商店、游客阅读体验区等配套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教育、游览、休闲等多项服务。
3.2 加强合作交流,让社会教育工作常态化
临沂市博物馆积极推进社会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馆藏文物与临沂历史文化研发系列教育课程,通过馆校合作模式,吸引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采取分众化、分段化的授课模式,使博物馆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取得显著成果。一是开展“探寻家乡历史”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依托基本陈列,结合各年级课程编排讲解词,为中小学生团体提供参观服务和免费讲解,并印发了《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等科普书籍,让学生在参观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二是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青少年文创设计大赛、“儿童与博物馆”艺术教育等系列参与式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传承,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三是开展每日公益讲解、亲子体验课堂、传统文化体验课堂、博物馆之夜等满足各年龄群体需求的公益活动,让博物馆文化以多种方式走进公众生活。
3.3 提升展览水平,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载体。除了基本陈列,特色临时展览也是良好的社会教育及公众文化服务资源,它不仅补充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同时也为博物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临沂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除了通史展和文物专题展外,近年来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沂蒙红色文化展馆”,深入挖掘临沂历史上的优秀家风故事、家规家训等文化资源,建设了“家道馆”,成为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推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临沂考古成果展”“‘清官板桥 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展”等多项临时展览,在增加博物馆观众流量的同时,也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文化服务搭建了优质平台。
4 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发展中的问题解决
近年来,临沂市博物馆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在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服务水平不高、人员不足、吸引力不够等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解决建议。
4.1 强化以观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
从博物馆规章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内容等方面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公众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从提升馆内公共区域的休息设施、便民服务设施和环卫设施等细微处入手,提升接待、讲解、服务、教育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满足公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的现实需求。
4.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免费开放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博物馆的参观量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但工作人员难以同步扩充,不能满足需求。博物馆要加强培训考核,让绩效考核与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挂钩、与公益服务供给挂钩,充分调动现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推动博物馆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与服务水平的提高;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充分调动博物馆之友、志愿者的积极性,将公众代表纳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中,共同促进博物馆发展。①
4.3 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在展览中运用新颖的展陈语言、展陈内容、展陈形式,发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公众的体验和参与效果;针对不同群体公众的兴趣点,整合社会力量,定期策划推出教育活动,使博物馆社会教育成为拓展性、实践性、针对性的特色公众服务;加大文创开发力度,让博物馆文创商店成为集展览、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场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各类平台宣传博物馆文化,以灵活、主动的方式让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
5 结语
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最主要的职能,如何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临沂市博物馆近年来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的研究和阐释,可对当前我国地市级博物馆社会教育及公众服务发展现状有大致了解,希望一些案例和经验能为博物馆行业提供借鉴和启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境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期待得到更多的交流和指导。
当前博物馆的发展面临很多的机遇和挑战,博物馆人要冷静思考发展中的问题和启示,明确职责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全方位提升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水平,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