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文体特点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21-09-17陈洪洲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阅读方法

陈洪洲

【摘要】统编教材在小学中、高年级专门设计了若干文体单元。文体单元的教学,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文体意识来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例,掌握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体意识,阅读方法,课例学习

统编教材在中、高年级专门设置了若干文体单元,如四年级上册的神话故事单元,四年级下册的诗歌单元和童话单元等。

针对文体单元,崔峦在《统编语文教材,新在哪里》的讲话中指出,老师们教文体单元的时候要注意,体现依体而读,就是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来教孩子阅读,而不是走老路。依体而读,读中悟写。读叙事性的作品,就要读懂故事、情节,关注人物,有自己的感受。读诗歌要理解诗意,要进入诗境,进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下面以四年级下册的诗歌单元为例,谈谈文体单元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文体特点,筛选合适的教学任务,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认识、理解、运用中建构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技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体感知能力,让文体意识成为一种在学习中渗透和生成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读文本和写作的能力。

一、筛选任务:指向文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对于不同文体的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就明确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学习要求是不同的。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这让每个单元的文本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上都有了明确的教学价值定位,学生的学习有了着力点,教师也有了抓手。统编教材中各册文体单元和语文要素安排可参见表1。

小学阶段虽然不必讲授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但学生须了解相关的文体常识。如学习诗歌可能只需比较粗浅的感知,学习神话和童话偏重感性的体验,学习民间故事则重在体验创造性和想象力。

诗歌单元的篇章页上,明确提出了“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的要求。“交流平台”板块又进一步细化了现代诗的特点:有节奏感、表达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饱含真挚的情感。单就“有节奏感”这一特点来说,具体到本单元课文,就会发现《繁星(一三一)》《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押韵明显,有反复的句式和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如《绿》“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和“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由此,教师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为:读好押韵字和反复句式,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

对文本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短诗三首》描绘的是情境,《绿》写的是作者独特的感受,《白桦》塑造了白桦的形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则描写了不同的景物。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二为:通过想象情境、画面,感受形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二、课例学习:指向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

统编教材中不同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对语文要素进行训练。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不同文本的特点和其在单元中的序列位置,把对文体特点的认知和学习适切地分解到每个课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本类文体的基本方法。

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母亲”和“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为了使学生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教师可根据四篇文章的特点,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见表2)。

如《短诗三首》,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板块认识诗歌特点,明确诗歌阅读的方法。

板块一:诵读诗歌,发现诗歌的节奏秘密。

1.多种方式诵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现代诗的初步印象。

3.诵读《繁星(一三一)》,关注第二、三、四句末尾字,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反馈,明确认知:第二、三、四句末尾字“光”“香”“响”押韵。

●更换这三个字,比一比,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

哪一颗星没有光芒?

哪一朵花没有香味?

哪一朵浪花里没有你波涛的响声?

●讨论交流,明确认知:现代诗虽然不像古诗那样对押韵和字数有严格要求,但某些诗歌也会用押韵的方法,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再次诵读《繁星(一三一)》,关注第二、三、四句,看看在结构形式上,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交流,明确:都是反问句式,都用“哪一”开头。这种方式使诗歌语气更强烈,诗句格式更整齐。

●总结明确:句末字的押韵和相同句式的反复出现,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了鲜明的节奏。读好押韵字和反复句式,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5.再读《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五九)》,勾画反复出现的词句和短语结构,读出诗歌的韵味。

板块二:想象情境,发现诗歌情感表达的秘密。

1.默读《繁星(七一)》,抓住“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生活中,你和家人在一起时会做些什么?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带入情感,诵读诗歌,感受诗人对母亲的依恋。

两个板块的学习,指向对诗歌特点的认知和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体会押韵、反复修辞带来的韵律美,借助词语想象情境、体悟情感。

三、实践运用:指向文体阅读的能力提升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还需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其阅读能力。

1.略读课文的实践运用

统编教材在每单元至少有一篇略读课文,其编排意图就是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学以致用,在实践和运用中提升对同类文体的阅读能力。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通过前三首诗的学习,学生已能抓住押韵字和反复句来读出诗歌节奏,也初步学会了想象情境、感受形象,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特点。

活动一: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边读边找出押韵字和反复出现的词句,读好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活动二:再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用“想象情境、悟情感”的方法,先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体现景物特点的句子,想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再将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分享,说说感受。

2.同类文体的组文阅读

组文阅读是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将方法进一步迁移运用,在大量阅读中增强文体意识,形成阅读的能力。如在四年级下册诗歌单元之后,教师可筛选一组现代诗《树的感觉》《海风的颜色》《小草》《这是一个坏天气……》等,繼续练习这两种方法,进一步感受诗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形成初步的文体意识。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学生的文本阅读要遵循文体的特点,由篇及类,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更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清晰的文体认知,准确的教学定位,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终臻不待教师指导而自能领会之境,于是可以阅读书籍报刊而悉明其旨矣”的境界。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阅读方法
“文体意识”的觉醒
中国现代文学阅读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