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都兰

2021-09-17吴松良

青海湖 2021年8期
关键词:枸杞车子

藜 麦

在都兰,我新认识了一种植物——藜麦。

到达西宁已是晚饭时间。从都兰赶来西宁接我们的徐冰以当地的习俗上过牛羊肉后,让服务员端上一盘绿色食物。搛一筷送进嘴里,味道不错,但这种口感从来没有过。徐冰是第四批援青干部,是都兰县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他告诉我这是藜麦。藜麦是什么,我脑子里没有概念。徐冰说藜麦是都兰一大经济作物,都兰有藜麦产业园,看过就知道。那时,我无知地认为藜麦是一种蔬菜。

从西宁到都兰有四百多公里。沿途可以欣赏美丽的青海湖、茶卡盐湖,感受大漠孤烟直的壮美,以及人在茫茫戈壁滩上的渺小。因为赶路,我们匆匆而过。

到达都兰县城已经傍晚六点多,都兰的太阳比我家乡落山晚,时差有一个多小时,7点钟才露出晚霞红晕。晚餐中,服务员端上一盆美食,好客的主人为我们每人打了一碗,说这是藜麦粥。藜麦粥的香味很好闻,口感清爽。之前,我已经被当地迎接客人的习俗三碗下马酒灌得晕晕的,听说藜麦粥不仅营养好还能解酒,我一口气把它喝完。后来,我查阅资料,藜麦富含维生素、多酚、类黄酮类、皂苷和植物甾醇类物质,也是高蛋白食物。

第二天,我们去都兰县第一大镇香日德,藜麦产业园就在那里。香日德,名字很好听,总感觉很有意思,但具体什么意思我不清楚。我想就让这个谜留着,以后当作回忆吧。

车子在公路边停下。下车,眼前是大片的藜麦,大家被藜麦的色彩吸引了,每个人都变得很兴奋。时下,正是藜麦成熟时节,成熟的藜麦,呈现多种颜色,金黄的、艳红的、绛红的,穿插着黄色的叶子和少许绿色的叶子,如此丰富的色彩集中在一起,吸人眼球,不像我们的水稻,成熟时的单一黄色。

高原的太阳很近,阳光纯净,透过无尘的空气,把大片的藜麦照了个透明。阳光照耀下的藜麦田是多么的璀璨。出去玩,我很少把自己的身影与风景拍在一起,但此时,我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让同伴拍过后还玩起了自拍。我把蓝天、白云、山脉,以及色彩斑斓的藜麦田连同自己的形象固定在镜头里。

一簇簇的藜麦穗从秆腰一直长到秆顶。藜麦秆不高,一米左右,长满藜麦穗后显得粗壮,硕果累累的样子。

与这边金色瑰丽的藜麦相比,那边的主色调是红色。

与藜麦相隔一条不宽路的是枸杞,大片的枸杞树从路的这边延伸开去,很大的一块空地上铺了塑料布,农民将采摘下来的枸杞晾晒在塑料布上,饱满的枸杞鲜红欲滴,覆盖着大地,大地一片鲜红。都兰的枸杞,个大、饱满、甜度足。曾经去过宁夏,人们说宁夏的枸杞质量第一,此时,我觉得都兰的枸杞完全可以与宁夏枸杞相媲美。

置身在这片枸杞铺就的鲜红的大地中,丰收的喜悦油然从心底升起。

高原的早晨醒得晚,7点钟的街上还是静悄悄的。每天清晨,我站在县城宾馆的楼上环视四周,这是一块四周被山环绕的开阔盆地,都兰县城处于这块盆地的中央,眼前的情景我感觉与江南家乡相差不大。那天当车子进入都兰县城区,与一路上荒芜的景象完全不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片绿色树林,树林后的庄稼地,再往前走到县城,行道树高耸林立、郁郁葱葱。

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在都兰的日子里,每餐都有藜麦粥喝。喝藜麦粥时,我总将热情、纯朴、真诚、好客这几个词联系起来。都兰人说:都兰,都来。都兰,多来。都兰人不仅用藜麦熬粥招待客人,还用藜麦酿酒招待贵客,酒名就叫藜麦酒。

藜麦,助推都兰的牧民生活走向富裕。

援 青

陈云飞是嘉兴市对口支援都兰的第四批干部,是我们在都兰活动、采风的具体安排人,我们从西宁一早出发,到达都兰已是傍晚,云飞已在宾馆门口等我们。我们简单安顿后,他把我们引到吃饭的地方。云飞是嘉兴市文化旅游局的领导干部,去年10月来到都兰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要在都兰服务三年。我发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云飛的入乡随俗做得非常到位,俨然以一个都兰人的样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家在饭桌前坐定后,他让我们喝的第一杯酒就是“下马酒”,几天前,朋友知道我要去青海,提醒我除了做好预防高原反应外还要预防喝醉酒。朋友说以我平时喝酒的豪爽劲,肯定是喝一次醉一次。此时,我说我们是坐汽车过来的,不是骑马来的,但云飞说不行,只要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必须喝下马酒,不是一杯,而是三杯。那就喝吧,醉一次又何妨,高原的美景已经让我醉过一次又一次。

浙江对青海对口支援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嘉兴市、中国华电集团对口支援都兰县。第二天,云飞带我们参观援青成果陈列馆。说起这对口支持的十年来取得的收获,云飞如数家珍。他说:十年援青工作围绕爱心捐赠暖人心、智力帮扶增后劲、项目援助促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他们第四批援青干部已争取到计划外资金及物资2657万元,用于帮助都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户、贫困师生、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助力精准脱贫,助推产业发展,支持医疗、教育事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自对口援建十年来,嘉兴市为都兰县组织党政干部、骨干教师、优秀医生、致富带头人等21期专题培训,累计培训1767人次,安排教育项目资金1530万元,完善中小学基础设施,资助贫困学生400多人次,组织60余名专业教师赴嘉兴培训。陈列馆里,我在照片上看到了新建设牧民定居点、社区服务中心、亮着路灯的道路以及青藏高原首个智慧书房。

援助,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援助的一份份爱心使都兰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资源方人民的深情厚意,坚定了共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徐冰是桐乡人,桐乡以种植杭白菊出名,于是,他把家乡杭白菊的种子带到了都兰,试种正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进行着,不知道江南的菊花仙子能否在这高原上开出绚丽的花朵,我期待着。

就此打住,我觉得我无须把所有的成果罗列出来。

云飞总是给人一副笑脸。笑得灿烂,笑得自信。云飞骨子里是江南男子的柔软,他在短时间内练成的西部高原的汉子形象虽然有些生硬,在这种生硬中我却看到了云飞对都兰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怀。

都兰博物馆

我一直以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只有一条,从古时的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在都兰,我知道了另一条古代丝绸之路,人们习惯称它为丝绸之路南道。在都兰博物馆的一张地图前,我仿佛看到一列列驼队从古都长安出发,进入柴达木盆地来到都兰,在都兰停留休整后,继续征程。在都兰,通往西域的路有三条,不管他们选择哪一条路,最后他们会合于或甘肃或新疆,再前往西域。

都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和驿站。

在都兰博物馆,我对馆长说:你真幸福。馆长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我。我说,你的博物馆有这么多宝贝,你和这些宝贝天天相处在一起,心里不美吗?

馆长的目光变了,他笑了,连连点头。

是的,馆长应该为自己馆内如此精彩的馆藏感到骄傲。在都兰博物馆,我看到了那些制作精美的唐代织品。此时,我已不稀奇那些相对不易腐烂的金银铜器和玉器石器。有专家曾经对出土于都兰的丝绸文物作过这样的描述: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图案之美、技艺之精、时间跨度之大均属罕见。这些出土的丝织品为丝绸之路南道提供了直接证据,都兰是这条要道上的一个重要中间站。

馆长拉着我说,有一件东西你一定要仔细看的。我顺着馆长的手指看到了一件丝绸织品上那指甲盖大小的地方,绣着一个娃娃的头像。这是个笑脸的头像,圆圆的脸蛋露出灿烂的笑容,笑弯了嘴,笑弯了眉。馆长问我生动不生动,我说生动。馆长又问我像不像现在的卡通图像,我说太像啦,我怀疑如今一些广告上的头像是不是它的复制品。我被这精湛的工艺而折服,我说这真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都兰不仅仅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也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唐蕃古道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古道之一,它起自古都长安,终点为今天的西藏拉萨,三千余公里,跨越了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等地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重要通道。

“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这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古道开设驿站,双方使节、商人等频繁奔波于此路的繁荣场景。

到一个地方旅游,我喜欢去两个地方:农贸市场和博物馆。农贸市场是当今城市活力的显现,而博物馆的文物回答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由来。诺木洪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告诉我早在两三千年前都兰就有人类居住。都兰的繁荣起始于吐谷浑王国的建立,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来自我国东北的游牧民族,公元3世纪,一支一千七百户的慕容吐谷浑西迁大军从松辽平原出发,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迁徙,来到了都兰,建立起吐谷浑王国。吐谷浑王国立国三百五十余年,前后存续五百余年,横跨中原的东晋至隋唐几个朝代,直到北宋才从我国正史中消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秋日的上午,车子沿一条小河逆水而上,赶往热水乡古墓群。阳光真好,大山无言,溪流淙淙。

车子翻过一座山,进入古墓群保护区,这是一片巨大的墓葬群,沿着山坡连绵不绝,与山浑然一体,分不出哪是山哪是墓。为了保护这些古墓群,山上已经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

血渭一号墓是这里最大的墓,它像一座山,与周边的山脉紧紧联系在一起。仰望大墓,大墓与后面的两座高山组成雄鹰展翅飞翔的样子,大墓是雄鹰的头,两边的山是雄鹰的翅膀。

顺着坡上的小路往上走,稀松的土上布满芨芨草和荆棘。来到顶部,见有几处坑,是考古挖掘留下的痕迹。当年考古工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找到通往墓穴的通道,一番努力,没有成功,就此止步,不再继续深挖。为此,一号大墓更为人们留下种种神秘的猜测,当地人称为“九层妖塔”,大墓东西长55长、南北宽37米、高30余米。专家推测,修筑这样的大墓需要上万人耗时一年以上。从另一边下来时,我看到了大墓是由一层石头、一层柏木,层层相叠修筑而成。在大墓前的平地上考古工作者曾经发掘出大量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种种迹象表示这是吐谷浑王室墓。

阿拉克湖

去阿拉克湖的山路有些难走。从京藏高速的克里高里出口下高速,经过一段乡村水泥公路后,车子驶上了山区砂石路。越往前走,山势越险,路越陡。车子不停地爬坡,我们要从海拔3000米的山脚爬上海拔4900多米的山顶。

车子在山路上绕来绕去,坐在车里的人晃来晃去。行至半山腰,发现原先紧跟在后面的车没跟着,掏出手机联系发现没有信号。下车观察,公路在两山的峡谷中蜿蜒向下,看不到尽头。目光顺着弯弯曲曲的公路向下搜寻,一个白点停在那里,估计是车子抛锚了。大家下车稍憩,司机转头去看究竟。

望着对面的高山,我说会不會有岩羊。于是,有人举起望远镜,在对面的山上果然看到有几只野羊在那里吃草,我接过望远镜费了好大的劲才看到若隐若现的几个白点,我的内心已是十分激动,毕竟这是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羊群。

继续向上爬,有牧民赶着羊群从山上下来,司机说这是转场。原来羊群每年要有三次转场,从夏牧场转到秋牧场,从秋牧场转到冬牧场。时下正是青藏高原的深秋,这些羊群从半山腰的秋牧场向山脚的冬牧场走,迎接冬天的来临。过去转场牧民骑马,如今转场开汽车,一路过来,沿途的每一处牧民帐房前都停着丰田皮卡车。

快到山顶的时候,山坡上没有了植被,只有裸露的石头,以及一些苔藓,还有几块像地毯一样铺在山坡的白雪。车子在山路上转,我的眼光却没有离开那几块雪,我在想这样的点缀真好,高山尽管壮美,缺少雪的点缀就显单调和乏味。

车子翻过山顶,下坡不远,举目远方,我的眼睛开始放光,我看到了秋天的阿拉克湖湿地壮美的景象: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黛色的山峦,近处绛红色的草地、蓝色的湖水以及对面微微泛黄的草地,天地浑然,组成了一道彩虹,让人赏心悦目。

阿拉克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36.1平方公里,它处于一条宽阔的山谷,很长很长,有一种永远走不到尽头的感觉。

车子在草地上奔跑,一路有羊群在吃草。突然,眼前有几只动物,黑色的,不是羊,羊是白色的。近了细看,原来是几头鹿。司机说这是野鹿。看到野鹿,大家心里非常兴奋,赶紧拍照,刚才还昂头看着我们的它们,调转头扬蹄跑了。据说阿拉克湖有青藏高原大多数种类的珍稀物种,是包括黑颈鹤等珍稀候鸟理想的夏季栖息地。

车子在一个亭子处停下。亭子离湖水不远。湖水清澈,鱼贴着水底在游动。伸手去摸,湖水冰冷,冷得手指有点痛,但鱼的活动很灵活,抓了几次都没有抓到。一股清泉从脚下的地里汩汩冒出,蹲下身子细看,原来是一个地下小水道,高山上的雪融化后顺坡经地下流过来,冒出来的水清澈得让我有种捧起来喝一口的欲望。有小鱼在水道口窥视着我,对我的造访露出警惕的神态,我的手刚碰到水,小鱼迅捷地躲进了水道,过一会它又慢慢地顺水溜了出来。几个来回,我终于抓到一条,好小,只有小拇指这么大。这里水冷,鱼生长非常缓慢,当地人说,别看这样的小鱼,也长有几年了。

小鱼在手掌里跳动,它一使劲滑出了我的手掌,掉进水里,像精灵一样瞬间从我眼前消失。

作者简介:吴松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海盐县作家协会主席,有小说、散文见于全国、省、市报刊。著有散文集《跨越》《海盐的味道》《穿越》。

猜你喜欢

枸杞车子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好玩的车轮
枸杞怎么吃,营养最有效
请注意,奇形怪状的车出没
采枸杞
五招挑出好枸杞
红枸杞与黑枸杞哪个补肾效果更好
开得走,刹得住
蜜月旅行
早上离家晚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