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汉称谓语对比

2021-09-17赵凯杨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对比

【摘要】称谓语是社会语言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常分为亲属称谓语(KAF)和社交称谓语(SAF),称谓语的存在是对社会关系和影响的反向揭示。根据语言学家1960 年有关称谓语的研究表明,称谓语的选择受权力(power)和等同(solidarity)这两种语义的支配(Roger Brown&Albert Gilman,1960)。本文将选取陕西省西安市的普通话来分析称谓语的功能,并运用权力和等同两种语义将其与英语的称谓语进行比较和对比。

【关键词】KAF;SAF;对比

【作者简介】赵凯杨,西安医学院。

一、引言

语言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信息的交换,还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试图通过沟通建立起一种社交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认同自己的过程。称谓语是人类语言交流中的常见现象,是人际关系的表征。根据Ralph Fasold的说法,称谓语是说话者在交谈时用来指定与之交谈的人的词。在不同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不同的称谓语。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称呼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本文将选择陕西省西安市普通话来分析其称谓语的人际功能,并简要讨论其与英语KAF的异同,并参考权力和等同语义对SAF从更多细节上进行探讨。

二、汉语与英语亲属称谓的比较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每个国家都有其专属的亲属称谓系统。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来说,汉语的亲属称谓更加具体,而相比之下英语国家的亲属称谓晦涩难懂。首先,我们可以在普通话的KAF中明确识别出亲属的年龄、性别和血缘关系。比如,在英语中某人称呼对方为“sister”,对方的年龄可能比说话者大,也可能比说话这小,我们并无法判断其“sister”的年龄。对于 “brother” 一词也是如此。但是,在汉语的KAF中,有“姐”“妹”“哥”“弟”,专门指自己的姐姐和弟弟。有人说“这是我姐”,听话者就知道这是他姐姐,年龄比他大。而相比较英语国家,人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因此在交谈时,除非有必要提及,他们总是避免与他人谈论自己的家人。而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如果一个人的家庭很大,这就意味着他的社会关系网也很大,这让他们更容易在社会上生存。因此,陕西西安人在聊天时喜欢提到家人,他们以拥有大家庭而自豪

在英语国家,除了“sister”和“brother”,“cousin”一词既不显示对方的年龄也不显示性别。相比之下,从上表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汉语的称谓语里有8个同时区分年龄、性别和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都可以被归纳为英语中的“cousin”。如果某人的兄弟是他父亲的家人,那么中国人会把他或她归类为“堂亲”,而母亲家的兄弟则属于“表亲”。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在中国的KAF中,人们倾向于将母系与父系分开。例如,在英语中,“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并不专门指父亲的父母或母亲的父母。但是,在中国的称谓体系中,“爷”和“婆”是指父亲的父母,而“外爷”和“外婆”则是指母亲的父母。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中西亲属称谓的区别是KAF在中国社会中的泛化。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人际关系很重要。父母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学会问候长辈,因此晚辈会称呼父母的朋友为叔叔(uncle)或阿姨(aunt),并称呼老人为爷爷(grandfather)和奶奶(grandmother),这是保持和谐关系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英语国家来说,“叔叔”和“阿姨”“爷爷”和“奶奶”都属于亲属称谓,他们不会用那种方式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打招呼。

三、社交称谓的比较

1. 关于权力与等同语义的社交称谓研究。语言学家在 1960 年发表了极具影响力的关于社交称谓及其揭示的社会关系的经典研究。他们提出代词的使用受两种语义支配,即权力和等同。布朗和吉尔曼使用两个来自拉丁词汇的开头字母 V 和 T 来指定任何语言中的恭敬代词。 V代表尊重和礼貌,T代表熟悉和非正式。权力的语义支配着这两个代词使用的非对称性,也就是说一个在社会中拥有较低权力的人将用V来称呼拥有较高权力的人,同时有较高权力的人会以T回应称呼。由于权力是不平等的,例如,老年人对年轻人有权力,父母对年轻人有权力。但是,只有当社会分层足够精细以至于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之间存在不平等关系时,权力语义才会更加充分地体现。

另外,并非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只有“不对称”这一种情况,因此产生了语义的同等关系。同等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同等性并分享一定程度的亲密关系。与权力语义相反,同等语义控制着两个代词的相互使用;但是,同等语义只有在不干扰权力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两个人权力相当,但不同等——比如没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或相同出身——他们会交换V。如果两个人处于相同的权力地位且分享着一些相同的背景,比如他们在同一个公司的相同部门,那么他们自然会交换T。以下是关于该社交称谓的图解(如表二)。

2. 汉语与英语社交称谓的比较。英语中社交称谓的主要选择是在名字(FN)和姓氏(TLN)之间,其中称呼名字大致类似于T,代表熟悉和非正式;而称呼对方姓氏类似于V,表示尊重和礼貌。布朗和福特(Ford)对英语中的称谓系统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三种模式:

彼此直呼其名(FN)(如“Bob”和“Jim”等常见昵称);

彼此称呼其“头衔”加姓氏(TLN)(如Dr. Mr.等);

非对称性称呼(如发话人以“头衔”加姓氏称呼受话人,受话人却直呼其名)。

根据上文我们知道,权力关系是不平等的,权力语义控制着两个代词的非对称性使用。弱势者称呼强势者为V,而被称呼为T。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对有权势的人表示尊重是维持良好社会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两个人的社会关系较好,弱势者会用KAF称呼强势者,例如“哥”(brother)和“姐”(sister),这种情况也属于上文提到的KAF的泛化。同时,有权势的人会用“小(little)+姓”来称呼权势较弱的人,例如“小吴”“小刘”。对于中国人来说,“小”意味着一种可爱可怜的感觉,当我们用“小”来形容一个人时,就表明了我们的爱和关心。如果强势者和弱势者的亲密程度较远,那么弱者就会用TFN称呼强势者,比如张经理,刘处长。

在英语国家,非对称性的模式受两个方面的支配,即年龄和职业地位。年纪较长的社会成员可能会被人用姓氏尊称,而他自己更傾向于对年轻人直呼其名。具有较高职业地位的人也有这种特权,他们会被人用姓氏尊称,而自己却可以对他人直呼其名。如果出现年长者职位地位较低,而年轻人职业地位较高的情况时,那么在选择称谓语时,职业地位优先。相比较,中国人更喜欢和谐的社会关系,当确实存在上述的等级差异时,中国人总是试图隐藏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真的不注意等级,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在意等级差异,才会变得对其如此敏感。

同等语义支配着V和T的相互使用。在中国,权力相同、社会关系相近的人总是选择用T相互称呼,以此暗示平等和亲密的社会关系。比如李婷婷的好朋友张文婧总是叫她“婷婷”,李婷婷也叫她“文静”,可见两人关系密切。年纪较长的人有时会用“老”来称呼朋友,即在姓氏前加“老”,如“老王”“老刘”等。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直呼其名(如Bob,Jim)即意味着两人关系的亲密。布朗和吉尔曼认为,当发话人和受话人权力相同但关系并不相近时,他们会选择用V来相互称呼,因为这意味着尊重和礼貌。在中国,两个权力相同但彼此不熟悉的人更喜欢互相交换全名来称呼对方。

四、结语

汉语称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人非常崇尚和谐,不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交称谓,称谓语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达到和谐相处的目标。相较英语国家,虽然它们也有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并使用名字和姓氏作为恭敬代词,但其称谓系统却远没有中国的称谓系统复杂,而这正是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结果。

参考文献:

[1]Ralph Fasold.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王应龙.汉语夫系亲属称谓解读——以陕西关中西府为参照[J].河南社会科学,2009(5):145-147.

[3]陈芳芳.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English Social Address Terms und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D].河北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监测与分析(下)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