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人文教学改革创新回顾与反思
——基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学改革实践
2021-09-17文/贺苗尹梅
文/贺 苗 尹 梅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医学人文教育也迎来发展的新契机、新纪元。一场突如其来又持续反弹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推动了互联网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也促进了现代医学人文教学模式、教学路径的深刻变革,呈现出线上线下教学、考试评价、教学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多维联动的健康发展格局。
若从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1919年提出医学人文的概念至今,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已逾百年。而在所有的医学人文学科门类中,医学伦理学是开设最早、发展最广泛的核心学科之一。若从198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全国医学道德学术讨论会算起,中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建设迄今正好走过40载峥嵘岁月。40年弹指一挥间,医学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在日臻完善和成熟的同时,与医学史、医学哲学、医事法学、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学科共同促进医学人文学科多元融合发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开设于1981年,在中国当代医学人文发展浪潮中不断成长壮大,目前设有人文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授权点,形成以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医患沟通学、医学社会学、药事管理等为代表的医学人文学科群。本文仅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人文40年的教学改革发展为例,以点带面地管窥中国当代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医学人文教学改革回顾
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最早是引进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灌输知识、概念推理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国内部分医学院校逐渐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借用网络版本升级换代的比喻,高校医学人文教学改革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0阶段,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法应运而生。从1990年开始,哈尔滨医科大学陆续在教学实践中开启案例教学法的尝试,明确案例与伦理的关系,强调“案例法的精髓在于案与理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在于以案论理,以理论案”。1998年以后进一步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借鉴国内外新出现的PBL教学法,开创“现实问题研讨——学生主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上组织学生参与研讨,培养与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质。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已经成为绝大数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学中最成熟且富生命力的教学法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的、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反映。不过,这一时期我国医学人文各学科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萌芽阶段,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重专业、轻人文,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连贯性弱,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2.0阶段,医学人文教学走向临床,教学改革日益多样化、特色化。进入21世纪,针对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要加强医学人文的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育的多种形式,教学应贯穿学习全程,尤其要重视实习阶段和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医学人文培训。针对医学人文发展的瓶颈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率先提出医学人文教育“一贯制”的理念,提出“三结合、两兼顾和一考核”的改革思路,强调医学人文应契合临床的实际需要,注重教育的全程性和实效性。比如运用床边教学法陆续开展医学人文的实践教学,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抽象和不足。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及临床决策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先后在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生物医药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纪念馆、伍连德纪念馆等建立医学人文实践基地,增强医学人文实践教育的连续性与可行性。在临床实习和规范化培训阶段,从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临床技能、科研创新四大模块展开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从整体上看,2.0阶段中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医学院校已经就医学人文的核心课程体系初步达成共识,并围绕本校的办学特点或学科优势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学科群,开发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目前,全国二十多所医学院校建立了医学人文学院(中心),十余所医学院校自主设置了医学人文交叉学科学位点,但仍存在医学人文方向杂多,学科门类归属不统一,缺乏高水平学科平台等问题。
3.0阶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新常态。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2013年以来,随着慕课在全球持续升温,中国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启在线教学的有益尝试,中国大学慕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201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建设人卫慕课平台,推出系列医学各专业慕课,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人文教学团队中标其中的《医学伦理学》慕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依靠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推出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医学社会学、医师职业素养与临床决策等医学人文慕课。在这过程中,团队通过学术会议、教学竞赛、期刊媒体等分享了慕课与医学人文教学相结合的经验与体会,从课程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强调如何以高胜任力的慕课教师团队保证课程质量,最大限度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学团队探索了ALACT反思模型在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应用,“慕课+”教学模式在医学社会学中的应用,“SPOC+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中的实践,融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探索等。
概而言之,“互联网+教育”时代,医学人文教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型,教学方式呈现立体化、多元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2020年全国高校积极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示精神,大规划的线上教学不仅成为战疫情的应急之举,也为医学人文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亟待反思与解决的新课题。
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的反思
如前所述,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仅仅是当代中国医学人文教学改革4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与全国不同高等医学院校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一道,共同推动着中国医学人文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在教学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深度及广度上取得重要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学习网络化、空间化。大规模、大范围的线上教学,让慕课、SPOC、翻转课堂、微课、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迅速进入广大师生视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超越了凝固的、单一的线性时间,也突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室、黑板、粉笔构成的有限空间,多中心、多任务、自由灵活、资源共享的新型课程模式出现。随着人卫慕课、中国大学慕课及其他微课、速课等平台的出现,医学人文知识得到迅速普及,在校生、社会公众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获得学分,促进了教育公平与个性化学习。在医学人文的实践教学中,同学们会把教室、图书馆、医院、寝室、食堂、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演绎成一个个非常经典的情境,将医学人文的案例与知识点非常巧妙地融合进去,再加上滤镜、视频剪辑、无人机航拍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设计、再造空间的点、线、面、体,让医学人文教学空间无限延展。
二是教学整合化、团队化。医学人文从本质上属于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是医学本身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内众多医学人文学者的大力倡导下,设置医学人文一级学科,规范二、三级学科的论证工作正处于有条不紊推进过程中。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等作为二级学科,彼此之间关联度高,推行团队教学,跨越单一学科的边界,非常契合交叉学科的属性和特质,有利于医学人文学科的整体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在团队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围绕不同的医学人文专题,通过伦理学、临床医学、法学、沟通学、社会学、哲学、卫生管理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协作配合,通过专家讲授、圆桌访谈、实地调研等不同方式,多方面多角度与医学人文对接、融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迈向3.0的医学人文不可能是孤军作战,关联与整合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围绕医学人文知识点的辐射式整合,还是多学科、多活动之间的聚焦式整合,都显示出团队教学的重要价值。教学师资的整合化、团队化,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专家与学者的思想碰撞,也会形成明显的双向激励效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同时,团队教学并不抹煞教师的个性化风格,恰恰是教师个性化、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塑造了团队教学整体的和谐。
三是方法多元化、立体化。从医学人文教学创新发展的四十年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互联网+教育”所引发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床边教学法等仍然是持久且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与慕课、SPOC、翻转课堂、微课等网络教学手段组合、创新与再造,形成线上线下多元化、立体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形成一系列既有医学人文特色又接地气的精品课程。医学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培育学生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感,形成卓越医生成长应有的人文素质,这与新时期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如何运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医学人文实践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充分挖掘医学人文教学创新中的思政元素已成为时代主题。很多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评价等实践路径,形成医学人文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融会贯通的新趋势。
从以上挂一漏万的概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迈向3.0阶段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不同层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但从医学人文整个学科发展脉络来看,仍存在制约其发展的痛点问题。一方面,由于医学人文长久以来在学科建制上缺乏独立性,二级学科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提升和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如何扬长避短,避免形式主义,扎实有效地推进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也是当代医学人文教学改革需要时刻面对的话题。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要完全代替甚至是取消传统的面授教学,而是要在多元差异的教学实践中传承与发展,持续不断地承载师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共同建构一个交互性、参与性、充满人性化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不意味着忽视、压制教师的作用,而是更加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医学人文教师需要不断寻找适当的教学方式,识别、发现、回应、满足医学生的需求与兴奋点,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理解医乃仁术的本质及医学人文之于当代医学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卓越医师的人文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教与学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还是面对镜头、显示屏,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本质没有改变,用生命唤醒生命永远是医学人道主义的内在诉求。医学人文教育的时代变迁,教学创新的发展变革,无穷点的多维最终都聚焦到生命的原点:回归初心、回归本真、回归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