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综合实验教学方法探究
2021-09-17杨柳,赵莹,黎明
杨 柳,赵 莹,黎 明
(上海电机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上海 201306)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模式分析
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中,高校应力求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去培养学生,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必须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要体现新思想、新观念,同时教师还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路径和实施策略。本文针对信息采集综合实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提出在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分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采用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项目导向讲授课程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1-3]。
2 基于项目导向的分组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
信息采集综合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让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针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确定技术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学生可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搭建实验系统,安全开展实验工作,采集有效实验数据。其中,需要使用的现代工具包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并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仿真模拟、分析计算和预测。
采用基于项目导向的分组教学模式时,设计课程需要收集相关信息,决定如何讲授该课程[4-5],并通过师生互动来完成课程的教学实践。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反馈评估等组织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合模型,提供一套清晰的评判课程设计的标准。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将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项目实践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实践经验,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1 建设过程
一方面,在教学前,教师要制订相应的授课计划,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环节,并有效培养学生胜任就业岗位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培养其社会实践能力,并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对社会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已有的成功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与改革实践。因此,教师要夯实应用型人才的国内外先进理论基础,根据成功的理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让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市场需求逐步接轨,拓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2.2 建设方案
2.2.1 构建坚实的基本组分,并将其进行整合形成连贯的整体
相关工作人员应界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将教学进行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培养学生胜任就业岗位的能力,同时还应制订标准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材讲义,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国内外先进理论。每个学生都存在优势和劣势,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潜能的开发。同时,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优势,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设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来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特长。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2.2.3 有效完成后续任务
建立评分体系应体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每项评分的比重应该反映各个被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去除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达到对教学手段的检查、评估与完善的目的。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开阔视野与提高能力,要求教师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之间的内部关联,这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对疑点、重点和难点给予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去自我探索和发现。
3 应用成效调研分析
通过问卷调研学生对信息采集处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此次信息采集与处理综合实验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共收集 36 份有效问卷。问卷中的题型为多选题,多选题百分比计算方法如下:①多选题选项百分比=该选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②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鉴于此,多选题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100%。
通过调研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看出学生比较欢迎的教学模式依次为讨论式、分组式、讲授式和项目导向式,具体见图1。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相关高等院校应增加分组讨论的形式。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与分组式教学模式,通过调研新的教学模式下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况,可看出学生的接收效果都很不错,具体见图2。
图1 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效果
图2 项目导向与分组教学学习效果
接下来笔者调研了学生是否期待在电子测量原理、可靠性工程等课程中采用讨论式、分组式、讲授式和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具体见图3、图4。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在调研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情况时,设置的教学模式依次为传统讲授型与交互型相结合的模式、项目导向式的分组主动式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型教学(如反转课堂),其中学生对交互式的教学很期待。
图3 其他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意愿
图4 学生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情况
4 结语
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以及提高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力求保持以教学和应用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和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