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材价值 提升表达能力

2021-09-16陈玉坚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阅读价值

【摘要】本文论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依托教材,开展语言表达训练;活用教材,以精准指导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教材 价值 阅读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30-02

统编语文教材倡导阅读与表达并重的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文讲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如何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不仅对课文内容有印象,而且对课文是如何进行表达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研读并利用好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表达的特点,并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切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表达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在表达上大都各具特点,有的侧重叙述,有的以描写为主,有的是抒情,等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揣摩编者意图,以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表达的特点。

(一)把握“这一篇”的表达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都是不同的,在教学某一篇课文时,教师要结合其表达特点进行解读,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表达内容的训练,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从构段方式来看,需要学生掌握的是“总—分”段落结构的特点;从语言表达方式来看,需要学生习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从写作要素来看,需要学生掌握“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该课时,教师要关注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独特的表达进行挖掘,如课文对西沙群岛海水的描写、对各种各样的鱼的描写,“鸟的天下”这一段落中的句式表达特点等,并开展随文表达训练:假如你到附近的公園游玩,看到公园里鲜花盛开,你能仿照课文描写海水的方法描写鲜花的特点吗?你到公园游玩的时候也许有观赏过不同的金鱼,你能仿照课文描写鱼的表达方式写一写金鱼吗?以促使学生仿照课文进行表达。

(二)把握“这一单元”的表达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按照单元主题编排课文和设计课后练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单篇课文,还要从单元主题出发,从单元整体把握本课和本单元的表达特点,依据单元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

在教学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从课文的课后练习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课文后面安排的是让学生任选一幅图,运用学过的“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式进行练笔训练,在本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的习作训练中,习作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就自己熟悉的一处地方进行仔细观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该处的美写下来。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研读整个单元,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和教材编排特点,从而发现:本单元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两篇课文采取的是“总—分—总”的布局谋篇形式,课文中的段落也采取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都可以为《这儿真美》的习作提供范例或者参考,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整体把握教材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

二、依托教材,开展语言表达训练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既解决了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又为学生的写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接触某个单元的一开始就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文本特点和语文要素要求,设计相对应的语言表达训练内容。

(一)在阅读中品味感受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具有语言精当、语法典范等特点,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语文要素为凭借,引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表达训练。

在教学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连续观察,体会生动表达”这一语文要素出发设计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然后边读边画文中描写作者观察爬山虎时间的词句,如“刚长出来、不几天、以前、今年”等,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以使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作者是怎样进行连续观察的;然后,抓住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言“叶尖一顺儿朝下……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爬山虎的脚……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等,设计这样的练习题:(1)叶尖朝下……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请你细细体会删减词语后的句子表达效果。)(2)“爬山虎的脚……就变成小圆片,贴住墙”。(请你细细体会“贴”字的意思,比较“巴”和“贴”字哪个用得更形象。)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删减、换词等方法体会“一顺儿”“巴”等词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从这些词语的运用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以及这样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二)在情境中练习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还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表达。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教师如何在单元教学中把语文要素的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乐于观察和表达呢?

笔者的做法是:一是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黄豆或者绿豆,把它放在带有水的盆中,观察它的发芽、成长情况,并做好记录。二是用一分钟时间播放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一年的记录、特别是藤蔓寄生植物攀爬快速生长的延时画面,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历程,自然而然生发感慨;三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种的黄豆或者绿豆的生长情况谈观看视频的体会,鼓励学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由于提前布置任务,学生对植物生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再加上教师播放的植物生长视频,很容易就激发表达欲望,学生迫切地想把自己种植物的情况分享给同学们。

三、活用教材,以精准指导提升表达能力

在进行表达训练的时候,由于受个体差异或者规范表达等影响,学生在表达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并就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得以提升。

(一)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对表达训练的编排具有序列化、螺旋上升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编者意图,遵循教材编排特点,还应活用教材,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活用教材体现在教学中不对学生作统一要求,更不对学生作拔高要求,而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使不同的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的进步。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为例,《摔跤》一文的主要特点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嘎子的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以及胖墩的沉稳、憨厚老实等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主要是通过对祥子的外貌描写让学生感受祥子善良朴实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一特点;《两茎灯草》一课主要是抓住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来突出他吝啬鬼形象这一特点。教学这组课文时,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表达特点领会程度不同,如何基于学情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呢?

笔者的做法是:在学生通读三篇短文的基础上,并不是按照三篇课文的顺序一板一眼地教学,而是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从不同的描写人物的片段中习得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发言表现,并提醒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认真聆听其他学生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回答,没有自己的见解或看法;有的只会机械地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则能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进行表达。但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領悟力较差的学生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懂得了要联系生活谈自己的理解,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同伴面前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增强了学习成就感。最终,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组课文时都获得了不同的学习收获。

(二)在具体指导中提升表达能力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还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注下切实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活用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或引导,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说明文为主,也是习作例文单元,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的特征介绍清楚。在本单元《介绍一种事物》这次习作训练中,有的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有的学生却不知道从何下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结合习作单元的课文和具体的事物,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或选择学生喜欢的动物、植物,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物品、美食对学生进行具体说明方法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对动物(植物、物品或美食)的认识和了解表达出来,最好能用上准确反映其特征的词语;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详细指导或引导。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遵循教材的编排规律,揣摩编者的设计意图,并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那么,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作者简介】陈玉坚(1975—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阅读价值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