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适宜性和层次性
2021-09-16何伟明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适宜性和层次性,适宜性主要表现在要适合本地学生学习、体现简明易记的特点、具有趣味性以及注意练习的适量性;层次性则要求教师在知识讲解、练习和测试三个方面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学生因感觉过偏、过难而丧失学习的激情和信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校本课程 适宜性 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35-02
顺应时代发展,教育在与时俱进,教育教学研究也走上了崭新的道路,各地各校的校本研修、校本培训以及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就其中的校本课程而言,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除了要解决本地学生在本学科普遍存在的知识盲点的问题,还要特别关注课程的适宜性和层次性。
首先,校本课程应体现适宜性的特点,即有适宜学生学习的内容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做到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的多样性的高度融合。其次,在同一所学校或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区别的,因而在编排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时还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注意到校本课程的层次性,即既有适合中下水平学生的学习知识内容,又有能吸引、激励中上水平学生的知识板块。如此的校本课程才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并最终实现整体提高的课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适宜性和层次性。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适宜性
校本课程的总体特点就是针对本校学生所欠缺的知识进行编排,其内容必须适合本校的学生学习要求。同时,在学习的形式上要富有趣味,避免枯燥,可以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或是高度概括的口诀形式等来呈现,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解决本地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欠缺问题
由于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历史、地域文化习俗或者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学生而言,某个地域的学生可能会在某个学科某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城镇的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大,知识面较宽,因而在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相对于乡村学生有一定的优势。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者在对学生和科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应该分析学生存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欠缺,在编排校本课程时要着重补充学生所欠缺的知识,以及安排适量的作业和测试加以巩固。
(二)具备简明易记性
当初中语文校本教材中的内容过多,各部分知识之间关系繁杂时,教师可以考虑采用简明的记忆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比如在讲解句子成分的时候,可以用“句子主干主谓宾,句子枝叶定状补,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化解开来就是句子成分就像是一棵树,句子当中三个重要的部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相当于这棵树的主干,而定语、状语和补语相当于这棵树的枝叶,主干不可缺,枝叶少无妨。在弄清楚主语、谓语和宾语一般由什么词性或相当于某种词性的短语来充当之后,便可借此来判断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位置了。定语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前边,状语则是位于谓语的前面,补语则是位于谓语的后头。复杂的知识便可以化作短短的几句口诀,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再如,对于“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学生常记不住或者记不准,教师就可以通过编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唐宋散文八大家,唐有韩愈与宗元,宋有欧阳又三苏,安石曾巩接后边。”说的就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七言四句的口诀知识涵盖量大,又朗朗上口,记忆起来确实方便、快捷。
(三)要有适当的趣味性
不管是哪一个科目,当学习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学生就不再因为枯燥无味而厌学。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比如以谜语揭示答案或者以绘画的形式讲解某些知识。
例如,在校本教材中绘制这样一幅画:在一座坟前,有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小孩披麻戴孝,跪在坟前啼哭。在坟墓的右上方,有一本打开的史册,其上有数双手捧起一颗鲜红的心,这颗心在那儿闪闪发光,照着史册……请猜一猜:这是宋代诗歌当中的哪两句名句?学生将学过的名句和这幅图联系起来,就会猜到这是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在这里就是“史册”的意思,这个画谜既让学生记住某些知识点,又生动有趣,这样编排的校本课程颇受学生欢迎。
又如,教师在校本教材中编排“对偶”这个知识点时,可用古时书香门第以对联择婿的故事引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女子出的上联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似水。”许多后生纷纷应对,均不合乎女子的心意。有一秀才慕名而来,但冥思苦想后仍未想出奇妙的下联,半夜,秀才听到古刹传来夜间的更鼓,灵感顿生,立刻应对,姑娘听后大为赞赏,两人因此结为连理,你猜秀才对的下联是什么?(答案:更更更鼓,五更更鼓鼓如雷)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学生就可以掌握对偶的基本要求和规律。
(四)注意练习的适量性
校本课程要做到讲练结合。虽说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的数量要适可而止,否则过多的作业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完成作业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为宜,因而编排时要注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难易适中”这些原则。
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层次性
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还要注意体现层次性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力,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与相关的练习。一方面,合并学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在基础性知识方面存在缺漏,因此校本教材开发者可以从拼音、词语、修改病句、写作無话可说等方面入手,照顾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另一方面,如果大部分学生知识欠缺什么就安排什么,这对学优生来说实在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对此校本教材开发者应在学生“有能力往上跳一跳,拔高自己”这一点上加大筹码,真正实现他们能“跳高了”的愿望,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从赏析现代文优美语句或者古诗文名句、提炼主旨、作文选材、谋篇布局、开展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入手。
(一)知识讲解的层次性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面对基础不一样的学生应当有所区别。比如,要让所有学生一下子完全理解互文这一修辞手法是有一定难度的。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如学生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些句子时要将上下句相互补充,否则将不合情理。这三句正确的翻译应该分别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而悲”“将军和壮士多年征战,身经百战,有的因此光荣牺牲,有的能够凯旋归来”和“月光和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岸边的沙子”,不能直译为“不因为外物而欢喜,不因为自己而悲伤”“将军身经百战最后牺牲了,而壮士打了十年仗都能胜利归来”“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月光照着岸边的沙子”,因为这样翻译就不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本意了。
至此,面对全体学生的讲解可以告一个段落,如有学生不理解,也不必做过多深入的讲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到了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他们自然会逐渐理解。假如有学生对互文这一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再找一些课外的互文的诗句加以讲解,以达到识别互文这一修辞以及正确翻译互文句子的目的。
(二)练习的层次性
教师除了要讲解校本课程中的知识,还要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面对多数学生,练习的难度应当降低,但对优秀的学生而言,应该有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的习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练习应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层次性,才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安排答题,比如某一道题,可以用简答题、分析题、填空题或选择题来完成。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题型考查学生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的理解。
1.选择题形式。例如下题:
对于上述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表现秋瑾要冲破封建牢笼,冲破男权,否定男尊女卑,誓不屈服于男人压制的性格。
B.这两句是对“鉴湖女侠”性格的真实写照,利用谐音“列”与“烈”的意义不同来表达她投身于革命的抱负和志向,展示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放性格。
C.这两句表现了秋瑾与丈夫不和,要突破家庭藩篱,追求个人自由。
D.丈夫想要的是一个依附于自己的封建女子,可秋瑾却是一个渴望独立的女子。
(答案:B)
2.填空题形式。例如下题:
这两句出自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的《____________》,这首词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因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的述怀之作,译文为: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秋瑾巾帼不让须眉、______________的抱负、____________的志向。
(答案:满江红·小住京华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下定决心投身革命 匡国济世)
3.分析题形式。例如下题:
请结合“鉴湖女侠”秋瑾的婚姻、个人思想变化以及时代背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略)
从以上三种题型来看,第一种题型是选擇题,该题型最为浅显易懂;第二种题型为填空题,该题型较难;而第三种题型是分析题,该题型需要学生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较强的语文表达能力才能完成。这就是教材开发者在设计、编排习题时必须注意到其层次性的一个范例。
(三)测试的层次性
校本课程设计理应有测试内容,基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测试卷的难易度和知识的分布量一定要注意到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贯彻执行这一理念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为单一试卷,多层内容。基础知识应该达到试卷容量的百分之八十,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大约占百分之十五,偏难的约占百分之五。第二种方式为难、易两卷,独立成卷(A、B两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试卷。如此一来,测试之后,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获得感,学生对学习理应不厌倦。
开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固然有诸多困难,但教师在编排过程中只要兼顾适宜性和层次性,并根据实践进行改进,就一定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作者简介】何伟明(1968— ),男,壮族,广西靖西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百色靖西市民族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