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先行

2021-09-16施萌曾宪明

中华建设 2021年9期
关键词:风貌武汉市规划

施萌 曾宪明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9世纪最早提出“发展经济要有计划”,他不认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市场至上;马克思也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能够调节“生产的盲目力量”。

新中国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实行五年计划(2006年从十一五开始,正式把“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史;五年规划既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的发展密码。

从一五计划生产出第一辆轿车和飞机,到七五计划逐步建立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再到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一步一个台阶、高速发展。如果用GDP来衡量发展,1980~1990年增长了4倍,1990~2000年增长了5倍,2000~2020年增长了10倍,预计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武汉市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

延续城市文脉 留下城市记忆

2021年2月1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下重要内容: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武汉市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保护性开发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昌古城等历史片区,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样板区;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升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化集聚区影响力。

1986年12月,武汉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改善和更新发展进行有机融合。1999年,中山大道实施首期(南京路至六渡桥)环境改造,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使修葺完成的13处历史建筑焕发了青春。2000年,全长1.2公里的江汉路步行街竣工开街,步行街上的11处历史建筑,在改造中整旧如旧,并实行楼体亮化,使这些历史建筑再现辉煌。2001年,沿江大道(江汉路至三阳路)环境改造工程竣工开街,14处历史建筑通过立面整治实现了整旧如旧、恢复原貌、楼体亮化,再现汉口江滩沿岸昔日风采。2014~2016年,中山大道(一元路至武胜路)再次进行综合整治,历时2年多封闭改造后的中山大道4.7公里的核心路段,以全新面貌示人,并与地铁6号线同步贯通,百年中山大道化身为集商业、文化、风情展示于一体的景观大道,伴随中山大道的开街,沿线的34处历史建筑经过“修旧如旧”后重放异彩。2020年为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在军运会保障线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中对27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美化了立面、提升了颜值。2021年江汉路步行街完成了改造提升,修缮了13处历史建筑,百年江汉路再次迎来华丽转身。

长江文明之心

武汉7个亮点片区规划范围

《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了主城区保护层级范围:4个历史城区(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及汉阳旧城风貌区,5个历史地段及5个历史文化街区。《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了分三级进行管控:5个历史文化街区——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青岛路片、八七会址片、一元路片、昙华林片;5个历史地段——首义片、农讲所片、洪山片、珞珈山片与青山红房子片;6个传统特色街区——六合路片、大智路片、汉正街片、汉钢片、显正街片、龟山北片。

武汉的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保护那些有价值、有故事的老房子,也是保留对城市的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历史建筑是点,历史街区是线,历史城区是面。这些点线面承载了城市的文脉和记忆,是时代的缩影,是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质是价值重现,是文化自信的呈现;历史建筑活化的实质是价值创新,是制度自信的表达。

随着《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分级保护及评审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巡查监管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方案审查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管理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

武汉市主城区目前有近千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名录,其中:文物建筑330处、不可移动文物189处、优秀历史建筑285处、拟保护建筑181处、工业遗存95处。政府相关部门多次组织全市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和确认,并启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的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力争做到应保尽保。2018年武汉启动了建设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集聚区,打造“长江文明之心”。该区域是以两江交汇的南岸嘴为中心,以龟山、蛇山、琴台、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月湖片区等为主体,覆盖了两江四岸的核心区域。2020年制定了《武汉市亮点片区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1》,7个中心城区划定了亮点区片范围,开展精致街区建设、实施社区微改造、整治街区环境、优化功能业态,以此打造一批彰显武汉市人文特色的与创新活力的亮点区片,集中成片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打造武汉高质量建设的示范样板,历史之径、百年商道、汉正老街、汉阳古城、武昌古城、青山红房子、大学之城7个亮点片区已全面实施建设。

武汉三镇历史地图

主城文化战略空间布局

汉口为传统商贸重镇,近代以来列强纷纷在此划定租界区。汉阳为古代汉阳府城所在地,是洋务运动以来武汉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武昌为古代重要的行政治所和文化之都,是近现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之地。按照历史沿革,《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制定了文化战略功能区实施规划。

翟雅各健身所(武昌)

金城银行(汉口)

保护优先 推动活化利用

由于武汉市历史建筑的原始档案和一手资料存量过少、内容缺失、存放零散、查阅受限等因素,搜寻和收集难度较大,急需探索发掘途径、共享机制来完善基础信息。为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武汉市财政资金列有专项经费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但是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一直是制约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制定保护经费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完善保护体系。针对上述痛点和难点,我们制定了修缮补贴和档案管理等课题研究的工作规划,逐年出台保护政策和地方标准。

为落实习总书记“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的要求,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把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历史建筑修缮的全生命周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综合性保护修缮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督导,对局部性保护修缮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巡查,及时协调完善方案和解决疑难问题,并适时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和竣工验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还原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通过对历史建筑修缮工作进行全程跟踪,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合理赋予其功能业态,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

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中,很多老房子已经脱离了其原来的建筑语境和使用场景,变成了一种“死”的建筑,因此要将其“活化”,将其重新赋予建筑意义或者使用场景,重新融入现代生活。历史街区的复兴和历史建筑的重生,核心是两个途径:一是有用,二是赋予新意,最好是兼而有之。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从遗产保护到文创旅游,让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起,到现在进入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武汉已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教中心和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们从苦难走向辉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即将梦想成真,中国的发展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更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风貌武汉市规划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