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力量
——《沂蒙山小调》的精神标识在电影《沂蒙六姐妹》中的应用

2021-09-16王明洁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沂蒙山小调沂蒙

王明洁

(乌克兰敖德萨涅日丹诺娃国立音乐学院,65023)

“沂蒙六姐妹”作为沂蒙最广为人知的沂蒙精神元素和中国革命文化的象征符号,多次被搬上舞台和银幕。2009年由山东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沂蒙六姐妹》将同为沂蒙精神元素的山东革命历史民歌《沂蒙山小调》贯穿影片,同时以其独特视角下的角色的塑造,鲜明的地域色彩及文化的展示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能动反映和积极传播成了承载中国红色力量的优秀范本。

一、《沂蒙六姐妹》与《沂蒙山小调》

《沂蒙六姐妹》,又名《战争中的女人》,是由王坪执导,范志博、李念、刘琳等人主演的一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片,以蒙阴地区的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和公方莲六位女性为原型,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孟良崮战役前后,六位女性支前模范爱党拥军、积极支援前线作战的动人故事,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背景下,齐鲁儿女面对国家危难、名族大义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独特视阈下的角色塑造

《沂蒙六姐妹》虽然以战争为叙事背景,但却突破了战争片用大量笔墨表现战场的血腥、战斗的激烈场面的常规方式,从宏大的视角中剥离出来,将视点聚焦于对后方女性形象的刻画上,作为战斗主力的男性形象退为后景成为模糊、或者说是缺席的存在。女性获得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不再被描摹为被拯救的对象,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使自身的性格、心灵在影片中得到了极具的展示。影片直接将以月芬为代表的普通女性在那个战争年代对爱情、命运的追问作为探讨的命题,从单独的个体出发深度剖析了她们身上上演的爱情悲剧和命运聚分离合的根本成因,用女性视角下的生命张力使观众充分理解个体在当时历史情境下的成长隐痛,从而迸发出强烈的共鸣,拓宽了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话语权的呈现的表达的空间。而音乐的巧妙应用更是细致入微地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沂蒙山小调》在影片中多次以原曲、变奏曲的方式出现影片多次出现,成为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方式,主要体现在对月芬和春英两位女性的塑造上,虽然都是相同的旋律,但是经过不同方式的变奏达到了多义性的效果。

《沂蒙山小调》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是解放军经过沂蒙山,月芬寻夫的片段。月芬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前去参军的丈夫南成定下婚约,并且按照当地风俗与抱着鸡头的嫂子春英进行了拜堂仪式,这场没有男人出现的婚礼仿佛预示着月芬婚姻的宿命,见丈夫一面竟然成了她最大的奢望。听闻解放军途径沂蒙山,月芬急切地穿行奔走在成群结队的军人队伍之间,渴求能有机会见丈夫一面。她焦急地环顾四周,《沂蒙山小调》以女声吟唱的方式响起,伴随清脆的竹笛声,将月芬内心对于未曾谋面的丈夫的好奇、期待、思念以及没有找到丈夫的怅然若失等诸多复杂的情绪呈现了出来。不巧的是,南成回家探亲的那一天,月芬刚好出门借粮,二人再一次错过彼此。影片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二人奔跑的画面交叉叠印在一起形成一种浪漫与悲壮、理想与现实交错纵横的空间结构。穿着红色嫁衣的月芬像一团火焰,张扬着生命的活力,以一种带有诗意的影像叙事方式,展现了战争年代两个年轻人情感的真实释放,同时也表现出了诸多的遗憾与无奈,二人下次相遇已是阴阳两隔,本该开始圆满的人生开始残缺,情感还未开始就已经走向了终结,这其中的心酸与苦痛不言自明。月芬情感真正的爆发点是卫生队要求男人献血,她大声喊道:“你瞎了吗!俺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呢!”这声呐喊包含了太多难以言说的悲哀,影片此处将《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白毛女》中的《北风吹》结合起来,管弦和二胡的杂糅,配合两首同宗同源、包含革命和女性解放主题的曲调,将女性群体在战争背景中迸发出的超乎寻常的坚韧展现了出来,还将女性独立意识提升至更高的层面,把她们对爱情、对生命的信念转化出巨大的内在能量彻底释放了出来。

三、地域文化色彩的展示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以不同地理区域为界限的地方文化类型,即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或者行政区划内,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具有某些共同文化要素特征的文化类型。”这些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观,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表征优势,受到了各艺术门类创作者的热情与关注,出现了诸多积极传播地域文化的优秀成果。

《沂蒙六姐妹》和《沂蒙山小调》在对地域文化的展示上也都作出了重要的尝试。影片《沂蒙六姐妹》整合了沂蒙山区文化资源中最为精粹的部分,将民俗、历史、红色于一体,把沂蒙的诸多地域文化精粹巧妙地融入其中。影片大量还原了沂蒙地区的民风民俗,将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形式纳入影片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审美风格。影片以一场极具地域民俗色彩的婚礼揭开了序幕,吹吹打打的迎亲场面,象征幸福的嫁妆白馍馍,嫂子拿着鸡头就可以代替新郎和新娘拜堂就可以完成婚约。入洞房的段落中,月芬和春英一起走出的门梁上贴满的“门笺”正式沂蒙民间剪纸艺术之一,也是传统的门楣饰物,用意是吉祥纳福,寄托了美好的祝愿。月芬的婚房墙上贴着的年画也还原了具有沂蒙的地方特色的乡村样貌。影片在真实描摹时代特征的同时激活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在生命力。此外还有一些意象的使用,如小推车、煎饼。小推车是支前民工的重要工具,煎饼是沂蒙地区的传统主食,前者作为支前运动的象征,后者作为战争年代军粮的特殊属性而成了沂蒙精神的特殊符号。

《沂蒙山小调》作为主题曲在影片中的运用更是将醇厚的沂蒙风情和细腻动人的沂蒙情怀演绎了出来。小调是山东民歌体系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遍布沂蒙的各个地区,曲调动听,地方气息浓郁。《沂蒙山小调》深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中,与民间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延续了山东民歌的特点,歌词通俗易懂、句势整齐、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结构短小精致,情感真挚感人。“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歌词体现了山东地方方言的乡土特点,如“儿”化音的使用,要求口型小,发音位置在牙齿和舌尖,凸显了“山东味”语言魅力,极具亲切感,展现出了沂蒙人民直爽、真诚的特质;同时借用了花鼓调中的拖腔和衬腔,使得歌曲独具韵味和山歌风味,渗透着对家乡的爱与赞美。《沂蒙山小调》在不同形式的演绎下既可以优美婉约,又可以情绪高昂,结合影片叙事段落的需要发挥相应的表意功能,蕴含了沂蒙百姓的价值观和生活理想,传承了沂蒙精神,充分强化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民族化表达。

四、中国精神的传达

在沂蒙地区这一片红色的热土上,印刻着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峥嵘历程,积淀着丰富而充实的红色历史资源。作为革命老区,沂蒙地区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意义。但是基于其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的历史背景,逐渐被编码为了赋予国家话语的红色的地理符号。将这一自然景观置于影片之中,观众在先验性的认知下观影则会将先前该符号所隐含的意义带入电影文本之中,使电影文本和文本外相关文化形成互文。除了影片视觉符号可以形成互文外,听觉符号也是如此,在与其他符号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形成义涵的定向汇集。

沂蒙山小调自创作伊始,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和平时期的滋养浸润,以及改革开放浪潮的鞭策鼓舞,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继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它历经沧桑而又历久弥新的独特气质。《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打黄沙会》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黄沙会的瓦解,歌词被重新修改,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替换为抗日主题的歌词,随着部队和群众的演唱和战事的不断扩大,很快就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1953年的秋天,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将其重新修改创作,把原曲中抗日主题的内容剥离出去,改为家乡的主题,并且增加了赞美沂蒙风光和歌颂共产党的内容,更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区好风光”成风靡了齐鲁大地,也成了蜚声海内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同时沂蒙山小调也被作为一种红色音乐不断地被应用到影视作品中,早在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以沂蒙山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拍摄的故事片《南征北战》中就运用了《打黄沙会》的音调。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以战争年代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为主题的电影《平鹰坟》也将《沂蒙山小调》作为插曲,同时歌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增加了“咱们的领袖毛主席领导得好,解放区的军民喜洋洋啊”以与影片主题相契合。2009年的《沂蒙山六姐妹》中,《沂蒙山小调》再一次得到了展示。可见《沂蒙山小调》已经超越它本身的创作背景。在革命年代,它就是浴血奋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就是百废待兴,在改革开放时期,它就是开放包容;在今天,它就是行稳致远。悠扬的歌声总能在唤起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穿梭于不同的历史节点中深刻体验到岁月的峥嵘,让我们将过往的经验和当下的期盼再一次融汇其中,为其赋予新的思考与价值。

五、结语

影片《沂蒙六姐妹》将《沂蒙山小调》作为一种红色符码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将其本身所承载的极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红色内涵应用到影片文本的构建之中,在与其他视听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超过影片内容之外的叙事表意以及情感召唤的功能。“沂蒙山六姐妹”作为影片所构建的红色形象符号——沂蒙山区女性群体身上的无私奉献、大爱精神等优秀品质的提炼与凝结,在与《沂蒙山小调》所凝聚抗战时期军民的斗争信念等红色义涵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传递中国力量,弘扬中国价值的有效载体。

猜你喜欢

沂蒙山小调沂蒙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沂蒙壮歌》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小调[六首]